数字产业化的模式与路径研究:以浙江为例

2019-10-09 05:27杨大鹏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数字

□ 杨大鹏

习近平在2018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数字产业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它是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是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浙江在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的过程中,提出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工程、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成效卓著。然而现有对数字产业化的研究尚不深入,对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模式认识不到位且严重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厘清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并在总结浙江数字产业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数字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路径,提出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对数字产业化的理解,从而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实践行动。

一、数字产业的相关研究

(一)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数字产业化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研发不断成熟并广泛地市场化应用,进而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数字产业化的结果是数字产业。[2]数字产业由传统的信息产业演化而来,也称为基础型数字经济或数字经济核心部分,统计上可以界定为单一产出数字产品或数字服务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总和。[3]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核,是产业数字融合的基础。[4]

数字产业的发展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5]首先,数字产业加快了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距离。其次,数字产业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来进行相关产业活动提升了经济信息的传递速度,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可靠和全面,进而提高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此外,数字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改善。[6]数字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指标。[7]当前数字产业大幅提升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也正在产生重要影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数字产业对美国GDP的贡献率高达69.4%,在中国也达到了58.4%,由此可见发展数字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8]

(二)数字产业的分类

数字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产业发展为基础,运用数字技术工具搜集、整理、存储和传递信息资源,[9]围绕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生产和供给等相关环节的产业,对应于数据采集、传播、运算到建模的流转过程,数字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和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四个行业(如图1所示)。[10]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据采集、存储的基础设施,主要开展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可穿戴设施和传感器等硬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设备的硬件制造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信息通信业主要包括从事利用现代化的数据传输中介,即时、准确、完整地将信息传递到需求方,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卫星通讯和移动互联网等。软件服务业包括计算机软件、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软件技术,主要从事基于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数字技术搜集、整理、筛选和处理信息资源,为相关组织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服务。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技术的研发,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图1 数字产业链示意图

二、浙江数字产业化的经验和成效

浙江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绩,得益于其较早地关注到数字产业的重要性,并为数字经济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浙江的数字产业从信息化发展阶段开始,通过“两化融合”、“机器换人”、“十万企业上云”等行动,不断深化数字化发展理念,直到2017年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浙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愈来愈清晰,取得的成果也日益引人瞩目。浙江发展数字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浙江的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最前列,信息化发展指数和“两化”融合指数稳居全国前三。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浙江的数字产业发展规模约为全国第四位。[11]2018年浙江数字产业增加值5547.7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占GDP比重达9.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分别达73.34和74.47,均居全国第3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40.1亿元,同比增长19.9%,比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8.4个百分点;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柔性电子、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产业布局有序推进,区块链领域全球专利数量居全国第三。浙江数字产业发展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数字创新动力增强

浙江发展数字经济,抓住了数字经济的核心,从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入手,在自主专利发展和创新驱动方面做出了突破,努力在基础理论和通用技术、关键共性技术、软硬件技术等不同层面实现新突破,并围绕数字技术提出强基工程、攻关工程和协同创新工程等三大工程,致力于提升浙江数字技术原始创新能力。近年来,浙江省政府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着眼于夯实研发和技术基础。201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累计支出技术研究开发费333.9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的1/4,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企业2.7个百分点。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的数字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加快构建,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支撑日益强化,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一批创新大平台正加速推进建设。浙江将把数字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致力于“到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5000件以上,PCT申请2000件以上,技术交易额超过900亿元,数字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对数字经济贡献增强

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其中阿里云成为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的公有云公司,付费用户超100万,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研发的数字安防技术全球领先,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第二。此外,还有8家浙江企业上榜“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12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百强企业名单。杭州作为浙江发展数字经济的桥头堡,从信息经济时代开始深耕和储备数字技术,数字龙头企业快速崛起推动城市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上市企业中数字产业领域的企业占到一半左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正是以在数字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基础,杭州近年来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更高水平发展。

(三)数字产业增势强劲,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浙江数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增加值1700.1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居全省八大万亿产业之首;软件业务收入5148.4亿元,同比增长21.1%,列全国第五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实现增加值840.1亿元,同比增长19.9%,高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8.4%。浙江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重量级产业集群,在数字产业领域已拥有通信与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通信电缆及光缆、电子信息机电、电子元器件及材料5个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数字浙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高新区(滨江)通过物联网小镇集聚了多家数字安防领域的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关键控制芯片的设计、研发,RFID、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和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业务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了数字安防领域的产业集群,该集群几乎囊括了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也已位居世界前列。

三、数字产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数字产业化的本质是数字技术知识流动和数字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大致包括技术层、产品层和产业层三个阶段。按照数字产业化的驱动主体差异,可分为研发机构驱动模式、龙头企业驱动模式和特色小镇驱动模式,分别从研发创新、技术应用、规模发展等环节切入推动数字产业化。不同的驱动主体为数字产业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表1 数字产业化的三阶段对比

(一)研发机构驱动模式

研发机构是数字产业化的技术驱动力量。研发机构驱动模式是指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究院等主体从数字经济的研发环节入手推动数字产业化的模式。基于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基金和开放平台建设等方式将基础研究成果传播和转化进而驱动数字产业化的过程。研发机构驱动模式关注的是数字科技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

研发机构主导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是创新的源头,对数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数字科技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创新周期缩短。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数字科技创新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强化数字科技的战略部署,对基础研究和数字技术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浙江在数字产业化的过程中,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元供给的数字技术研发供给格局,突破数字核心技术研发,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以之江实验室和达摩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浙江数字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江实验室以创建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在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两大研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阿里达摩院从企业需求和科技前沿视角提出“BASIC”技术布局,加强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浙江从研发机构的建设入手,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工程,逐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形成重大创新成果,努力掌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之江实验室在推动浙江数字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战略合作、项目承担和平台建设等方式推进数字科技前沿成果的高效转化。战略合作上,之江实验室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从数据收集、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开展全链路布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智慧城市、安防、超级视觉等领域的原始创新,以基础研究驱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开展上,之江实验室在2019年的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全球精准合作大会上,承担“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技术攻关项目,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实现了突破,并面向智慧安防、智能制造等浙江省优势产业,形成了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应用。开放平台建设上,一方面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这一重点,设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建设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浙江省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以“强网杯”工业互联网安全主动防御国际邀请赛为载体,联合国内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的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靶场。

(二)龙头企业驱动模式

数字龙头企业是数字产业化的产品驱动力量。龙头企业驱动模式是通过培育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成果转化能力的数字龙头企业,通过优势产品开发、裂变创业、市场拓展等方式发挥其在产业和地区内的辐射、引领作用,进而推动数字产业化的过程。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往往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具有充足的储备,在技术创新应用、开拓新市场和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浙江在数字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培育数字龙头企业,突出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的引领效应,优先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形成了经济发展新支柱。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数字技术产业化,阿里云经过十年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科技公司,围绕产业需求自主研发核心软件,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云解决方案;海康威视以安防监控产业为基础,扩展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华三作为国内企业网络设备市场龙头,不断创新数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驱动数字产业化的案例如表2所示。

表2 龙头企业驱动数字产业化的机制和案例

(三)特色小镇驱动模式

特色小镇是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解决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平台。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等,表现为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驱动模式是指特色小镇以新兴数字产业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的企业集聚,通过搭建产品平台、建设孵化体系、优化创业生态,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以协同发展抢占数字产业制高点。

浙江在推进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中,以数字特色小镇为抓手,着力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拥有5个超千亿元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27个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部分特色小镇如表3所示。

表3 数字产业化的特色小镇驱动模式

以杭州市高新(滨江)区为例,自物联网小镇成立以来,该区一直以信息经济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了以阿里巴巴、网易为首的智慧互联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大华控股和宇视科技为代表的智慧安防产业集群和以新华三、华为通信为代表的通信制造产业集群等。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2018年滨江区数字经济实现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17%。通信设备、物联网、信息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贡献巨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企业快速成长。

滨江区通过搭建产品平台、建设孵化体系、优化创业生态推动数字产业化。首先,通过特色小镇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的集聚,积极培育数字产业和数字企业,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率先应用推广,不断壮大数字产业集群优势。

其次,把全区作为一个大孵化器,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滨江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的科创中心是浙江最早的科技孵化器,它以优化创业生态为目标,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孵化器,形成了杭州创业大街、海创基地、科创中心等众创空间集聚区。

最后,滨江以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客观规律为指引,打造“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提供最优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包括以前瞻思维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滨江不断学习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分析企业可能需要的政务服务和要素供给,为企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打上“预防针”,引导企业健康、快速成长;体制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滨江构建以发展高科技为导向的“大部制”性质体制,在科技、人才和产业上形成合力,提高资源统筹效率;以“三到”文化重构政企关系,滨江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作为核心理念,“围着企业和人才转、向着创新和创业跑”,政策及时落实、资金按时到位、服务随时提供,形成“亲清”政商氛围。

(四)数字产业化的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归纳产业数字化的基本路径,如图2所示。数字产业通过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和特色小镇等主体驱动发展,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机理。研发机构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基金和开放平台建设等方式传播和转化其原始创新成果;龙头企业通过优势产品开发、裂变创业、市场拓展等方式辐射、引领行业和地区内其他企业;特色小镇通过搭建产品平台、建设孵化体系、优化创业生态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快速抢占数字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图2 数字产业化的路径

综上分析,数字产业化的一般路径包括“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企业发展和数字产业集群形成”三个阶段,即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动数字企业的发展,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并集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数字技术研发的核心是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为数字产业化提供技术供给,以前瞻视野布局技术研发,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数字企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基础研究和数字技术突破产生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即将数字化产生的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会涌现出不同产业环节的数字龙头企业和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数字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它们带动产业发展集聚,不断完善数字产业生态,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字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

图3 数字产业化的一般路径

四、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浙江数字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核心技术、产业支撑体系和数字人才供给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为了更好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技术发展、产业发展和政策保障等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

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围绕产业需求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加强名校大院建设,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创建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工程,力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努力掌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和之江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原创性、突破性成果打造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结合“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创新数字经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成果转化链条。探索实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二)优先发展数字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一是加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产业链相对完整、龙头企业主动布局态势,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合力攻关。二是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数字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融合型智能化新产品。积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高端软件、集成电路、通信与网络、网络安全、元器件及材料等基础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数字龙头企业在全球发展环境中做大做强,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为目标强化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并加强投入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前沿产业。三是培育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以数字产业为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强化特色小镇在数字产业平台、孵化培育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方面的驱动作用,构建产城融合、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产业发展生态。

(三)优化数字产业政策保障

数字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其治理和监管的逻辑也完全不同,相应的产业政策也应及时调整、优化。一是财政支持政策的优化。鼓励数字产业的创新产品招投标、首购首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新成果首用先试,积极争取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供给、资金扶持和项目实施。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积极设立数字产业领域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创新人才引育政策。聚焦数字经济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从资金、住房、医保社保、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加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保障。鼓励和培养数字专业技术人才和跨界复合型管理人才,并给予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四是优化数字产业监管政策。加强对数字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如制定数字知识产权、数字资源和隐私保护、数字税收等法律,加强监管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试错空间,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并完善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竞争监管政策。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数字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