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修宝
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及间隙发生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是肛肠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中若不及时予以确诊和积极治疗,将反复发作,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1]。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频超声诊断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其在肛周脓肿临床诊断中能够明确病灶大小及病变深度等情况,且能够对合并肛瘘者进行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2]。为提高肛周脓肿临床诊断,本院特将探头频率5~12 MHz 的高频浅表器官探查和探头频率为5~7.5 MHz 的腔内探查相结合,现报告如下。
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肛周脓肿患者7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26~59岁,平均(30.26±2.51)岁。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均行血常规、肛肠常规及CT等检查;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不配合诊疗;④合并心、肾、肺等器官功能障碍;⑤合并脑栓塞、恶性肿瘤[3]。
方法:检查前清洁肠道,膀胱轻度充盈,首先进行肛周触诊和直肠指诊,初步明确脓肿位置。患者取俯卧、左侧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患部,采用GE VOLUSON 730 实时超声诊断仪,首先以浅表小器官探头于肛周局部采用横、纵及斜等切面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5~12 MHz;然后将涂有耦合剂的直肠探头外隔消毒橡皮套探入肛内,结合直肠指诊结果,探头频率为5~7.5 MHz,缓慢旋转探头进行360°扫查。仔细检查病变部位,明确病灶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等情况。
图1 高频浅表器官探查脓肿可见清晰血流信号
图2 经直肠腔内补充扫查可见肛周脓肿马蹄形结构
肛周脓肿诊断标准:彩色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检查:①早期:肛周脓肿因炎症存在较为严重充血症状,但无化脓形成;声像图边界部位清晰度低,不均匀回声。②中期:脓肿部位部分液化,局部有触痛感,且有波动性;声像图显示不均匀混合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强回声,内部点状回声,粗细不均匀,伴随体位变化点状回声表现为漂浮状态。③晚期:脓肿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区,且有条索状团块,边缘部位清晰[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诊断结果分析:76例患者经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超声诊断确诊肛周脓肿,共检出脓肿病灶81 个,其中皮下脓肿63 个,骨盆直肠脓肿8 个,瘘管7 个,黏膜下脓肿3 个,且均通过手术证实;手术结果和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确诊率为100%。经单一高频浅表器官确诊70例,共检出脓肿病灶72 个,确诊率为88.89%(72/81),其中6例漏诊,共漏检病灶9个。
影像学表现多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探查到低回声液性暗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不清,后壁回声呈稍增强团块。加压探头可见脓肿不变形,且患者存在压痛。彩色超声显示:蜂窝组织炎未液化前,其内及周边均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息;瘘管形成者在团块肛门指向可见一条形态不规则液性暗区回声,多弯曲状,软组织机化,且纤维组织增生;直肠腔内超声探查可见肛周脓肿马蹄形结构。见图1和2。
直肠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是由于肛门周围软组织感染后所形成的脓肿,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肛瘘形成。本病临床发展较快,持续性疼痛、恶寒发热等是主要临床症状,脓肿可发生于不同部位[2]。治疗前必须明确患者疾病类型,明确病灶形态,继而提高治疗有效性。高频超声已经广泛用于肛周脓肿重度患者诊断,通过高频率探头探查病灶,可见病灶具体部位及大小,继而提高临床确诊率[5]。
常规高频浅表器官超声探查可展现皮层结构,用于黏膜浅表病变应用价值较高,可观察肛周脓肿血流,但难以清晰展现肛门整体形态[6]。联合腔内探头,可明确肛周脓肿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等[7-9]。本研究结果显示,76例患者经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超声诊断确诊肛周脓肿,共检出脓肿病灶81 个,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确诊率为100%;而经单一高频浅表器官确诊70例,共检出脓肿病灶72 个,确诊率为88.89%(72/81),其中6例漏诊,共漏检病灶9 个。可见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用于肛周脓肿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高频浅表器官探查。既往研究发现,肛周脓肿声像图大多表现为脓肿周围软组织内圆形、裂隙状的不规则暗性液区[10-11]。本结果中高频浅表器官探查脓肿可见清晰血流信号,周围软组织内探查到低回声液性暗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不清,后壁回声呈稍增强团块;瘘管形成者在团块肛门指向可见一条形态不规则液性暗区回声,多弯曲状,软组织机化,且纤维组织增生;直肠腔内超声探查可见肛周脓肿马蹄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