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
435200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中医医院儿科,湖北黄石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不良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存在,如胃肠道反应,饱餐后饱胀、上腹部烧灼感等。胃肠镜检查患儿未发现慢性胃炎活动症状和肿瘤等器官病变。小儿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影响其进食,还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时治疗意义重大[1-2]。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不同,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泛酸等范畴,多为脾胃虚弱和外感风热寒邪引起。在治疗方面,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双歧杆菌四联抑菌胶囊加中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14 岁,平均(8.25±2.78)岁;病程2~9 个月,平均(6.21±0.21)个月。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14岁,平均(8.21±2.72)岁;病程2~9个月,平均(6.24±0.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抑菌胶囊治疗,服用0.5 g/次,三餐后服用。治疗1 个月。②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抑菌胶囊+中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其中,杏仁15 g,半夏15 g,厚朴6 g,飞滑石18 g,生薏苡仁18 g,竹叶6 g,白通草6 g,白蔻仁6 g。其中,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2 g;腹痛严重加延胡索9 g。上述方剂1 剂/d,分早中晚3次服用,治疗1个月。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烧灼感和早饱、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上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上述4 项症状,每项0~3 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不良作用。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烧灼感和早饱、上腹疼痛症状体征消失。②有效:上述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③无效:上述症状改善程度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有 效)/总例数×100%[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效果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烧灼感和早饱、上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烧灼感和早饱、上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烧灼感和早饱、上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 为(5.11 ± 1.22)d、 (4.17 ± 0.25)d、(4.14±1.21)d、(6.17±0.21)d,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饱胀、烧灼感和早饱、上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16±1.32)d、(6.67±1.21)d、(7.14±1.68)d、(6.67±2.41)d。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1例及哭闹1例;对照组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1例及乏力1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功能失常的机制与胃肠动力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是由脾胃湿热和肝气郁滞引起的,其发生多和肝气郁结、痰多、脾胃虚弱有关[4-5]。在治疗方面,西医上双歧杆菌四联抑菌胶囊由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淀粉乳糖、蜡样芽孢杆菌等组成,可为肠道提供正常肠道菌群,还可对抗体增殖进行刺激,并对多种致病菌进行拮抗和抑制,促使菌群达到正常水平。中药组成中有杏仁、半夏、厚朴、飞滑石、生薏苡仁、竹叶、白通草、白蔻仁等。其中,杏仁有宣利肺气作用,生薏苡仁清热利湿;白蔻仁行气宽中;厚朴、半夏散瘀祛痛,行湿化气;滑石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可发挥宣利肺气、清热利湿之功[6-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抑菌胶囊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