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娟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衡阳
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4 岁,平均(26.69±1.3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0±1.81)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0~35 岁,平均(26.63±1.25)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26±1.8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②产妇与家属知晓此次研究,并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①欣母沛禁忌证;②合并严重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③合并血液疾病。
方法:⑴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护理人员持续性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同时静脉滴注20 U 缩宫素等。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欣母沛治疗:针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予以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例如:①阴道分娩:向宫颈内注射250 μg 欣母沛,在注射后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依据注射后30 min 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重复给药;②剖宫产:直接注射250 μg 欣母沛于宫体内,在注射后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依据注射后30 min 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重复给药。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3]:①显效:用药15 min后,子宫显著收缩,出血量减少;②有效:多次用药,并且在治疗30 min 后子宫显著收缩,出血量减少;③无效:多次用药后,子宫收缩与出血量均未得到改善,或出血量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两组产妇疗效比较[n(%)]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两组产妇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产后出血一般是因而产妇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诱发,最常见病因为宫缩无力。与正常健康产妇相比,妊高征、胎盘前置等妊娠期合并症产妇产后出血风险较高,且若产妇在妊娠期间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体质较弱,或负面情绪较多,均可导致宫缩乏力风险升高,导致产后出血。因此,除了给予药物治疗产后出血风险较高产妇外,还需给予积极有效护理进行干预,提升分娩安全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常通过给予缩宫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对子宫平滑肌兴奋性进行提升,促进宫缩恢复,规律性收缩,从而使得产后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同时,缩宫素的药效较快发作,但该药物半衰期也较短,可较快地被清除,且该药物主要作用于产妇子宫上段,若受体饱和,则会使得药物作用发挥不充分,宫缩改善效果较差,并需要通过反复用药对宫缩进行促进和恢复。而相关研究发现[2],大量使用宫缩素会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概率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水中毒情况,加重病情。欣母沛是一种高活性药物,起效较快,且药物稳定性较高,具有较长半衰期,可很好地对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有效防治。欣母沛应用于产后出血中,主要通过对子宫肌层进行刺激,从而对出血部位进行有效止血,同时通过对机体细胞质钙离子的浓度进行提升,使得肌细胞的收缩得到促进,更好促进平滑肌收缩,对宫缩进行促进改善,发挥高效的止血作用[3]。
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中应用欣母沛,可有效降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