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
2010年,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相关文件,以期结合前期的经验和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民办高校也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教育,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自从1999年开办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二是邀请成功的创业校友或企业家到校开展创业就业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三是设立创业孵化基地,给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与服务。四是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促进创业就业教育。这些做法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但是不可否认民办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1 对创业就业教育的概念理解片面
创业就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素质、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为主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就业和积极创业,使其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在目前我国大多民办高校将创业就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鼓励他们开办小规模的公司,以毕业生是否创业来衡量教育的效果,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悖离了创业就业教育的初衷。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创业人才,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通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价值取向。
2 对创业就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观念落后
(1)学生层面。学生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观念的制约,就业的主要途径集中在非创业上。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相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再加之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结构的原因,在成绩、接受能力、综合素质上和国办本科高校存在差距,更容易导致他们對创业就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他们的就业首选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政府机关、外资公司和国有企业,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去基层创业,往往看做是权宜之计。所以学生认为创业就业课程开展的不必要,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对创业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满脑子空头理论,缺乏实践的勇气,稍有挫折就轻言放弃,就业创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缺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走出去的勇气。
(2)学校层面。现有的民办高校创业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价值取向还是为了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长期培养优秀人才的行为来进行塑造。大部分民办高校,只是停留在开设创业就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层面上,存在授课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高校只是在毕业前期对毕业生讲解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形势、提供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等方面下功夫;有的高校仅仅把创业就业教育等同于追求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成绩的功利性追求,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对创业就业教育实践的深入认识和接触。
(3)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
在现阶段,我们大多数民办高校创业就业课程体系单一,覆盖面狭窄。创业就业课程缺乏在入学初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范和系统地规划,更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课程大多包含于其他专业之中,多数民办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只是在“大四”才开设,而且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就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就业课程体系。笔者电话采访了省内10所民办高校,关于“你校是否开设了创业就业教育课程?”有6所学校选择“是”,4所学校选择“否”。通过采谈,笔者还发现,多数民办高校尚未开设创业就业教育课程,只有少数民办高校开设了类似《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或以通识课程的形式开设部分课程,作为创业就业教育选修课,还不够全面,更不具备系统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覆盖面狭窄、课程质量不高、课程资源较少、课程类别单一。另外,创业就业课程中实践环节比较缺乏,大多停留在理论授课层面,学到了创业基础知识、了解了很多成功的创业案例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但是很少进行实践,不能在实践中检验创业计划的可行性。
(4)缺乏专业的创业就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课程多由一些相近专业教师担任或者由一些相关处室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进行授课。这些师资只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授课往往流于形式,很难把握创业就业教育的实质和精髓。
(5)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支持体系
首先,民办高校受自身性质的影响,资金投入存在很大的困难,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受我国教育体制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民办院校的现象,在专业师资的引进、资金支持、实践基地的建设、资源整合上给民办高校带来很多阻力。再次,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力不足。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加大对高校创业者的资金扶持力度,但手续繁琐、限制条件过多,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律的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