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美红
摘 要:语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认为师生同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善问”艺术,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关键词:语文课堂; 善问;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81-001
隨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师角色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这些观点都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但对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神话”。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尽管学生不断地应答“是的。”“是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质量低下。笔者认为师生同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主体的平等参与、共同发展,课堂上教师如何通过提问与学生有效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学记》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极具价值的教学方法,教师会不会提问、怎样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成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上的“善问”艺术作了一些探析。
首先,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有据可依”,这里的“据”可以理解为文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课前的预设,这些预设的问题应源于文本。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前,必须深入研读文本,深刻体验文本,紧扣教学目标,把握文章重点难点,提出切合文章内容的精当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梯度、深浅层次。如在设计《背影》这课问题时,就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提出:“文中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的?四次背影中,作者着重写了哪一次?为什么重点写这一次?”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紧扣了文本内容,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更体现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梯度感,便于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设计的问题若能切中肯綮,抓住文本要义,触及学生表达欲望,就一定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可以解释为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应在问题设计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兼顾,因材提问,区别对待,难易适中。面向全体、掌握分寸就是要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对于课本上有部分注释的句子,就安排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翻译;课本上没有注释的,就让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解释;对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类流露出作者情感和志趣的问题,则安排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谈。实践证明,这种有的放矢的提问方法培养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老师的关注、接受老师的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在提问形式上要“有模有样”,讲究提问形式的多样性。长久以来,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浅、散、窄、乱等现象,如有老师经常会不自觉地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此时学生往往是不动脑筋就回答:“对!是!好!”还有老师经常使用选择性问题,如:“是张三的正确?还是李四的正确?”这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只是为问而问,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可在黑板上列一个表格,将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加以比较,让学生到黑板上写答案;又可请几个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奥楚蔑洛夫每次变化时的语言和动作,进而提出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这一问题;还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部分精彩对话段落,从中得出人物性格特点。
力求提问形式多样化还可创设问题情境,如创造一些有趣的、开放的、探究的、合作的、竞争的情境。还可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引入生动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给学生直观可感的印象,让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调动和激励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对学生主体性的片面强调导致了教师主体性的丧失,加速了教师主体地位的虚化,脱离了真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教师地位的错位,势必造成学生的“伪主体性”。课堂上教师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学生发言或许踊跃,但是,这些所谓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课是很表象化的,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却忽视了教师的讲解,这种以牺牲教师的主体性来换取学生的主体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毅然立于课堂之上“挥斥方遒”。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讲究课堂提问艺术。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问题策略来推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先行者,有一个实际体验的先行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在“善问”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发挥“首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