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花
摘 要:本文借助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片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学会放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会放手,还给学生尝试的舞台;学会放手,搭建学生评价的平台;学会放手,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学会放手; 以退为进; 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45-001
片段回顾
出示例题后,请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还没学过呢!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品。
第一種:24×6=144,144×2=288
第二种:24×2=48,24×10=240,240+48=288
师:谁能看懂他们的做法?我们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介绍一下。
生:先用24×6=144,算出6箱一共有144个,再乘2算出一共288个。
师:像这样把12箱拆开来算,最后再合起来,真不错!
师:第二种方法也算出了288个,你能看懂吗?谁来说一说。
生:他是先算10箱有多少个,再算2箱有多少个,最后再合起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生1:他们其实都是把12箱拆开来算的。
生2:他们都把24×12拆成了我们学过的算式,然后再解决的。
师:24×12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前还没有学过。大家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找到了答案。真了不起!今天再学一种方法,请大家打开书本第4页自学。
师出示交流要求
1.竖式是怎么对齐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的什么?
组长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竖式末尾对齐,先算24×2,写出得数;再算24×10,写出得数;最后再加起来。
引导学生比较第二种口算方法和竖式。
师:你学会了吗?考考大家,用竖式计算12×24。
引导学生对比24×12和12×24。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乘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讲解: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
……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基于此,本节课中,教师以退为进,放手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留下痕迹,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本节课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放手:
一、教师放手,还给学生尝试的舞台
本节课中,给学生尝试的环节主要有两处。
第一处安排在课始。列出算式24×12之后,放手给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尝试,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但多种不同的方法之间又有相同点,都是把24×12这道没有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学过的内容,从而找到了24×12的答案。通过用大问题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后续的教学找准生长点、切入点。
第二处安排在笔算教学环节。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并要求不懂的圈圈画画。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在投影上同步出示交流要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算理有初步的认识、感知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二、教师放手,搭建学生评价的平台
本节课中,给学生搭建评价的平台主要有两处。
第一处是24×12初次体验时,教师在展台上呈现出两种方法后,没有冲在前面评价,而是往后退一步,把评价的平台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找到了两种方法的共同点。
第二处则安排在探索12×24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选择性的选取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学生提供可评价的素材。学生通过质疑、补充、提问、辩论、评价,最终确定正确答案。对笔算的计算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往后退一步,给学生搭建评价的平台。让学生在评价的平台上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三、教师放手,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节课中,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主要有三处。
第一处是在24×12的初步体验时,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启发和提醒,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索的空间。
第二处是在笔算教学体验时,安排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第三处是在学生独立完成12×24时,教师放手给学生独立完成。促使学生根据已经获得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去解决。
在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体验式学习,研究式学习。
教师学会放手,舍得放手,以退为进,你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