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峰 叶秋
[摘 要]学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与校化建设相得益彰。拥有优秀传承历史的学校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和德育工作协调推进,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式发展,这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文化;乡贤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89-02
高品位的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多角度、多方位贯穿融合校园文化。提升德育的品质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理念的贯彻程度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品质,文化是德育的手段,二者最根本的立足点是对学生德行的培育。学校德育要关注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学校德育,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学校文化的角角落落,从育人”到“化人”,真正贯彻从“立”到“树”,培育、培养品德。
下面,笔者就以包桥小学在校园文化背景下开展“乡贤育德”的德育工作为例,例谈一二,进行粗浅解析,也许能对在校园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有所启发。
对于处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师生来说,充满形式美和内在美的环境对其德行的成长具有润物无声之效。
1.美化墙壁,带“乡贤味”
学校发动全体师生以“贤”为核心为中队和学校校舍命名。教学楼、报告厅综合楼、专用教室综合楼分别命名为毓贤楼、润贤楼、慕贤楼。所有中队都以乡贤人物命名。所有办公室也以“贤”来命名。乡贤长廊展示了乡贤简介、乡贤故事、乡贤作品以及学校开展的学贤活动四个板块。楼梯都贴了许多劝人学贤的古今名句,如出自《论语·里仁》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设计标志,含“乡贤味”
该学校在物化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使用充满“贤味”的视觉符号——校徽。整个标志主要由代表学校抽象的汉字、拼音首字母、太阳和桥图案组成。主色调为绿色,象征希望和生命,辅以红色,代表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细看抽象字会发现——这像一座桥,代表着学校的乡贤文化,又像一个起跑的少年,寓意希望、活力与发展。 这标志在学生的校服上、墙壁上……学生抬眼就能见到这个寓意学校文化的标记。
3.追溯校史,透“乡贤味”
学校是1914年由当地柏家村人柏云泉创办。民国6年(1917年)因经费困难停办。直到民国14年(1925年)。当地邱家村人邱惟清等通过多方努力在邱家祠堂重新办学。后因战乱停学,抗战胜利后,郭家村人吴季高捐田、捐物重开学校。学校积极筹建校史长廊,在校史中品味“乡贤味”。
努力移入乡贤的元素,聚焦榜样、建设德育课程,组建社团深化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将乡贤文化与学校德育调和在一起,使学校德育工作灵动起来,富有生机。
1.聚焦榜样,树立乡贤品德
该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就是包桥历史上的名人。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长兴第一位烈士”钱一飞,“江姐式的革命女英烈”沈秀英,“抗战烈士”吴昌达等。投身革命的地下党员:“南京炮兵学院政委”徐俭,“地下交通员”祝阿松等。悬壶济世的医学名家:“長兴中西医结合的创始人”邱惟清,“光明之神”柏仲英,“光明使者”柏砚农,“见证长兴解放后中医事业发展”的郭国乾等。学有所成的各行精英:“文学名家”吕晴飞,“先锋诗人”沈健,“把肯德基引进中国”的严传中等。热心桑梓的当地贤达:“重建南箬小学的开明义绅”吴季高,“创办包桥中学”的柏闻天、吴惠英伉俪等。学校通过梳理,归纳这些乡贤人物的品德,并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以一位核心乡贤人物为榜样,以点带面,树立乡贤品德。
2.建设课程,夯实乡贤品德
德育工作要有深化、要有系统,就要将德育课程化。该校在一个班级一位榜样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乡贤育德的“1+1+X”德育课程。第一个“1”即一位榜样,结合学校乡贤文化资源,根据本班乡贤人物精神,开展一种活动。第二个“1”即一种活动,各中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开展以自己中队学贤人物为核心的各种学贤活动,并形成自己的德育课程。第三个“X”即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年选一位乡贤人物,开展学贤活动,丰富乡贤育德课程。
3.组建社团,深化乡贤品德
在打造以“1+1+X”德育课程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基础上,学校努力组建贤雅社团,用艺术、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乡贤品质。学校从2015年起就开设了小溪流文学、南箬书画、魅力丝竹、红领巾志愿者等贤雅社团,学生收获满满。这收获中不仅包含着知识、技能,更包含着文化的自身自信。
培育学生品德,就要强化我们的文化血脉,该校将乡贤文化的特质注入师生的角色内涵之中,让乡贤文化的价值标准成为全校师生的道德追求,使师生人性带上厚重母土文化的乡贤德性。
1.铸就贤师,引领学生品德
该校力行“师者父母心”和“做仁贤之师”的训导,开展教师“修心”行动,倡导管理者全方位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做贤明管理者,引领教师做一名有良心、有良知、有良谋的贤能教师。
开展“贤师书影”活动,让承载优秀中华文化的书籍成为滋养教师心灵成长的营养。提供读书菜单,学校帮助教师购书,教师自主阅读,开展教师读书会、教师读书笔记展评、“书香行动优秀教师”评比等活动,成就满腹书卷气的儒雅贤师。丰厚的阅读,也为学校老师带来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自信的教师才能带出文化自信的学生。该校还进一步搭建“贤师立德论坛”为平台,每月由教师自主确定主题,教师根据主题开展论坛。每次的论坛交流都是教师们教育思想的碰撞,从碰撞中收获育人的方法。学校每学年开展“贤能教师、贤明领导”的评选。通过评选,固化教师心中的价值认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优秀师德的贤师才能带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2.培育贤长,健全学生品德
把家庭教育工作融入常规管理中,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在打造“三贤”(“贤师”“贤生”“贤长”)的工程中,学校广泛征集意见,经过认真讨论,确立了 “三贤”标准。其中,“贤父母”标准包括:仁,关注社会、关爱孩子;义,民主平等、宽严有度;礼,亲融眷爱、知书达礼;智,互学共进、教子有方;信,信守承诺、以身作则。
根据“贤长”的标准,学校制定《“贤家长”教育活动评价手册》,以学年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打分,评选出年度 “贤家长”并进行表彰。“贤父母”标准凝聚着乡贤文化,用校园文化感染家长,引导家长融入校园,以乡贤文化打造家校共同体,培育贤长,让贤长补足学校德育的不足,健全学生品德。
3.评选贤童,树立学生品德
建立“学贤银行卡”,设立“学贤儿童”评价项目,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积分式管理,积分可以兑换学贤币,学贤币可以兑换学贤榜样卡和学习用品,并进一步设立“每月一贤”、“最美贤童”两个有梯度的评比,层次推进明确,深入到学生品德发展的全过程。学校还进一步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最美贤童”,助力学生品德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品德发展动力,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打上“乡贤品质”的发展烙印。
学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拥有优秀传承历史的学校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和德育工作协调推进,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式发展,为学生提供血脉传承。
从效果上看,笔者认为这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路径。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