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摘 要]经典诗文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践行了“亲近经典,儒雅成长”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经典诵读、课堂整合、慧眼寻诗、活动展示几个方面去开启经典诗文主题性综合实践课程。
[关键词]经典诗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29-01
“亲近经典,儒雅成长”一直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学生在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中感受古韵风情,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以经典诗文为内容,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开启了“四季经典”主题性综合实践课程教育之旅。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古代文学中最被大众推崇并乐于接受、易于习得的一部分。作为师资与生源有限的农村小学,把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经典的起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逐步拓展到其他经典领域,符合教育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容易取得成效。
每天十分钟晨诵,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季节时序,精选晨诵古诗,师生一起吟诵、一起感悟、一起陶醉在那优美、深邃的意境中,人人沉浸在诗的海洋里。十分钟晨诵,教师不执着于让学生精确地理解诗歌的词句,而是带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去细心体悟诗歌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人格之美,让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有一个诗意的起点。
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道德、情操、品格、气质等人文修养是很难通过灌输教育达成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我们引领学生踏着四季的节拍,穿行于跳跃的诗行。在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滋养中,相信学生的心灵必将渐渐丰盈,生命中许多积极生动的元素将被悄悄唤醒。
课堂是儿童学习的主阵地。将经典诗文融入学科教学,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科教学的魅力。
“古诗里的数学”探究课,学生诵读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诗歌的意蕴之美与数学的数字魅力融合在一起,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语文教师开发的“春天,我们与李白同行”等微课程,拓宽了学生对经典古诗认识的视野;五年级教师开发的综合实践微课程“诗情画意话环保”则将古诗文中描写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与当今的环境现状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爱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将经典诗文融入各科教学,课堂教学便抹上了浓浓的诗意,扎根于国学经典的教学活动便有了源头活水,清澈而灵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典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着诗意之美。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诗情画意,可以让经典诗文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诗文,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依托,围绕“四季经典”主题,在诵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校园里,教师带领学生寻找四季更替的足迹;休息日,志愿者家长带领学生来到农田,走进果园,拥抱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小记者社团,远足黄海之滨的小洋口港,迎着习习海风,欣赏辽阔大海……经典诗文带来的灵感、大自然给予的真实感受,使四季美景与经典诗文融为一体。学生们用纯真的慧眼,稚嫩的镜头留下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用真情的文字抒写了一篇篇四季美文。
一年一度的 “小银杏”读书节,是学生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我们用真心去谋划,用诗意去表达,用各种仪式净化学生的心灵,用诗歌润泽学生的生命。写经典、绘经典、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跳蚤书市系列活动等丰富着学生当下的生活,润泽了他们稚嫩的生命。在读书节汇报展演的时候,古诗新唱、民乐合奏、短剧新编……师生们伴着生命的律动,共同演绎着国学经典的精彩。
走进社区,传播经典文化。中秋节,学生们走进工厂,伴随着《明月几时有》的歌声,诵读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送给远离家乡、扎根如东的农民工叔叔阿姨;重阳节,学生们来到敬老院,用诗歌表达对老人们的深深祝福,更用经典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将谦让、包容、仁爱等中华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在社会中传承这些美德,诵读兴趣组的学生用各种形式来表现经典,有根据《弟子规》编排的舞蹈,根据《孔融让梨》创作的小故事,根据如东民间艺术创作的《跳马夫》……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经典,使得经典中蘊含的美德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让“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以中华经典诗文为经,以四季时序为纬,我们用心编织诗意的教育生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带给了学生一个别样的诗意童年。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