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2019-10-08 04:57李启明路云广赵艳赵领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

李启明 路云广 赵艳 赵领军

摘要    本文简述了齐河县政府从组织保障、质量监管和服务意识等3个方面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趋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问题;对策;山东齐河

中图分类號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19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mode created by Qihe County Govern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quality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at county level.

Key words    county level;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upervision mode;problem;countermeasure;Qihe Shandong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公众健康和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农业部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并启动八大行动,从田头到餐桌把好农业质量关。县域既处于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决策部署的第一线,又直接面对广大生产经营主体,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最前沿[2-3]。齐河县从组织保障、质量监管和服务意识等3个方面入手,打造质量安全监管的县域模式,以期为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1    齐河县农业发展现状

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总面积1 411 km2,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牧、林业四大主导产业,水产、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被评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山东省食品安全县”。

目前,齐河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14个,其中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数量分别为31个、35个、47个、1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占产地面积的86.545%。全县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6.2万hm2,其中11处基地为市级“放心农场”,7处园区为省级标准化基地。注册农产品品牌37个,其中市级“放心农产品品牌”5个。

2    齐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机制

2.1    “三个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保障

2.1.1    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县里设立了专门的监管办公室,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行政村设立了村级监管员。制定印发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工作职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职责》及《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职责》,明确了县、乡、村3级监管责任[4]。

2.1.2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业发展奖扶政策》,每认证一个“三品一标”产品,分别给予认证企业和乡镇5 000~10 000元的奖励;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对村级监管员每月补贴100元。

2.1.3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体系,年底从组织领导、标准化生产、例行检测等10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2    “三个严格”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2.1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经营行为。实行农药产品备案经营制度,积极推行“三品一标”基地农资专营化,鼓励生产基地到定点专营店购买优质种子、农药及肥料,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

2.2.2    严格生产过程监管。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县、乡、村监管人员不定期深入生产企业检查,查看有无使用高剧毒农药、生产纪录是否健全等,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健全生产过程档案,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2.2.3    严格产品上市监管。对上市农产品严格落实基地准出制度,进行上市前质量检测;严格产品包装审查,确保规范使用“三品一标”标识。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管理,实行二维码标识管理,上市农产品务必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有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三个加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

2.3.1    加强标准化生产。制定印发了《齐河县“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健全了《齐河县标准化生产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齐河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培训制度》等10多项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齐河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河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齐河县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规程30余个。

2.3.2    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多次邀请专家对农业技术人员、“三品认证”基地农户进行培训,年培训2 000人次以上。积极组织认证机构和基地管理人员参加省举办的内检员、检查员及监督员培训,目前已有68人获得资格证书。同时,大力实施“绿色入户便民工程”,组织高中级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包乡镇、包村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企业规范管理等内容,年培训5 000人次以上。

2.3.3    加强生产典型的培植。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筛选了一批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实行重点培植,树立了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典型。目前,全县培植了美东蔬菜产业园、安头致中和有机农场等40多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别是齐河县5.33万hm2全国绿色食品(小麦、玉米)原料基地顺利通过了农业部批复建设,为打造“华夏第一麦”品牌奠定了基础。

3    问题

3.1    标准化生产有待完善

齐河县在标准化生产方面还不完善,果菜种植组织化、规模化和基地化率在60%以上,标准化占比在70%以上;畜牧業标准化饲养水平在75%以上;渔业标准入户率达到60%以上。全县“三品一标”认定面积6.53万hm2,还有不少散户经营生产,这种分散式小规模经营存在滥用农药兽药、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现象,在生产、用药、销售、投入品出入库等记录方面不完整、不规范,溯源困难,难以符合国家农产品“三品一标”的标准,不能形成品牌生产[5-6]。

3.2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县域内所有“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省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点等均纳入追溯体系,可进行实时监测。其他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小规模种养基地、分散种养农户等则需要通过镇(街道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定期将生产管理信息、监测信息等上传至县级监管(追溯)平台,申领农产品追溯标签,实行监管。其过程可能存在监管、追溯漏洞,因而需要加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虽已建立,未能完全付诸实施,种类未能全覆盖,设备损坏也未能及时得到修理,电信设施费用高,质量追溯效力难以有效实施[7]。另外,当前农产品流通格局呈“买全国、卖全国”,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储藏等技术水平低,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5%~30%、12%、15%,运输途中的非法添加、疫病传播等,加大了质量安全风险。因此,流通环节也是追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8]。

3.3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存在监管人员少、工作经费不够、监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条件差、检测设备配备数量少、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低等问题[9],又存在重专项整治、轻日常监管的现象。由于监管任务点多、量大、面广、线长,加之部分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够,对农村一些零售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者以及外地农产品未能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存在监管盲区。虽然我国对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二者衔接不畅,发现问题溯源困难。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10-11]。

4    对策

4.1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在规模化生产基地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产地环境;三是强化品牌意识,按照“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要求,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4.2    加大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追溯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消费者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引导增加追溯产品消费等手段,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的积极性,逐步将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小规模种养基地以及分散种养农户直接纳入县级追溯平台。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地、各行业已建的追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4.3    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加强乡镇监管机构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督促指导其做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培训、农业投入品筛查选型、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生产过程督导巡查、农兽药使用间隔(休药)期等工作。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围绕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县、乡级平台服务条件与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监管能力,积极推进监管检测常态化、手段信息化和队伍标准化。

5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EB/OL].(2017-03-13)[2019-03-21].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703/20170313_ 5519727.htm.

[2] 杨玲,盛松华,温少辉,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8-21.

[3] 冯永芳,苏生平,徐鑫.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分析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71-73.

[4] 齐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发展方向:齐河农产品质量实现“智慧监管”[EB/OL].(2017-05-11)[2019-03-21].http://dezhou.iqilu.com/dzyaowen/2017/0511/3538152.s html.

[5] 郭可汾.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6] 崔晓丽,朱王峰,赵莉,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探索[J].北京农业,2016(2):160-161.

[7] 杨玲,张梦飞,郭征,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2):45-48.

[8] 郑开涛,刘世洪,胡海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多边平台的追溯机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0):221-223.

[9] 薛建良,李培武.我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03-304.

[10] 李硕,田晶,曹进.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453-456.

[11] 陈利朱,朱国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J].现代农业,2018(1):71-72.

猜你喜欢
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发展和监管模式探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分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模式及其影响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