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
摘 要: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并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就需要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本内容中去,而创设课文情境则是让学生主动融入课本内容的有效方法。在文中主要就结合具体课例,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课文情境进行探讨,以期在优化课堂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课文情境;課堂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其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优化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创设设境、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我以《鸟的天堂》第二时课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环为例谈谈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1 以形象的图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幻灯和板画是创设课情境极为有效的手段。《鸟的天堂》中关于大榕树的描写采取远、近两个角度,利用多媒体和板画手非常合适。从远的角度:“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从近的角度:“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学前教师按远近两个角度各设计一幅关于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随着作者和思路,想象划着小木船由远到近观看大榕树的情景,并让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已的看法,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段读出来,让学生细细感觉其中的差别,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这样,既活活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求知求新的欲望。
2 以动听的音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无言的艺术,它能够引发人的联想,培养人的情感。在课堂中巧妙运用音乐,能强化读的效果,在读《鸟的天堂》第七,八自然段时,配上古曲《春江花月夜》,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又能创造一个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随着舒缓轻快的音乐节奏,与作者一同乘着小木船来到大榕树下,感觉作者的情感和体会,细细品味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美妙的相通之处。在动手动脑中使这生成为课堂小主人。
3 制作教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教具的优劣与足欠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让学生提前参与教具制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动手动脑的过程,是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感知教学内容,主动理解、消化课文和主观渗透的过程。上《鸟的天堂》之前,可让学生画上一些自己最喜欢的鸟儿,染上颜色,剪下来准备课堂上用。在学习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体现鸟最多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在音乐《苗岭的早晨》中鸟叫声的陪衬下,让他们把准备好的"鸟儿"放回它们的家园——黑板上美丽的大榕树上(事先画好),学生们高兴地拿着自己的鸟儿贴到黑板上,望着黑板上各式各样的鸟,既兴奋又激动,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看着一只只美丽可爱的鸟儿找到幸福的家园时,学生们既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轻松愉快地加深对课文难点的掌握,自觉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从而在想象、表演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以动态形式进行叙述,是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途径,也是情境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合理想象,大胆表演,能够延展学生思维,也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课文写鸟时写到:“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采。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枝叫,有的飞了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从,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为了让学业生真正理解“天堂”,可结合“热闹、兴奋”等描写鸟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用儿歌、顺口溜、快板、相声、小品、唱歌等多种形式描绘出鸟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存环境的感受。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站起来,用动作把鸟热闹的场面表演出来,提高课堂教学形象化水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形,进而在教学内容的理性感悟中生发美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总之,这堂课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让学生在边读边想象、边玩边欣赏的教学情境中全面深刻,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