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茹
摘 要: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学生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理解,是思维、逻辑和哲学思想相互联系并不断拓展发散的结果。由此可见,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被称为“心智图”或者“脑图”,是一种将思维发散思路及逻辑性关系进行可视化体现的学习工具,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考方式的集合体,自“出生”以来,备受各领域专家学者的青睐。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着眼于学生的近期发展,立足于学科知识的框架构建,回归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1.三大内容的解读
历史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学生学习历史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在人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思维程序的感官基础上对某一事物做出的理解、认知、判断及选择行为,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趋向。高中历史教育需要基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形态和发展趋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方向为前提,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传承者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育培养的学生必备品格,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人格和史学品格三个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学生必须清晰感受并认同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认同党的领导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思想道德上,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对待史学研究,要有贯通意识、求真精神和批判思维[1]。
2.五大维度的分析
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归纳和提炼,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方法、途径的细化和具象化。这五方面的核心素养都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即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从唯物史观的立场上,透过历史的表现认识其本质,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辩证,以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对历史进行重现复原就是史料证实。只有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辩证,提炼出真实的内容,才能保证对历史的认识客观正确。在正确的史料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态度和方法就是历史解释。在学习和探究历史中体现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的时候,学生体现出来的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归属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民幸福的满足感和自豪感,都是家国情怀中包含的内容。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分析
1.着眼近期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引导学生发散拓展思维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现有的知识结构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或者在某一知识的构建拓展知识遇到思维瓶颈,不能跳出既定的理论框架进行思维创新等。维果茨基曾提出过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客观指出学生目前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教学之后能获得的潜力之间存在差别和关系,就是“最近发展区”。思维导图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上进行蔓延,从中探索出学生近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潜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2]。
2.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能基于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发展迁移,在点与点之间的连线关联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框架体系。比如从时间线进行连线,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迁从人类起源的旧石器时期、部落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再到“中华民国”的专制独裁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行梳理,构建大致框架后再进行细节的填补扩充。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3.以生为本理念
新课标强调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以生为本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细化和提炼,这种思维模式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认知水平,更关注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情感、动机、兴趣的变化发展规律。历史学科本身就是对过去出现的任何事进行经验教学的总结和提炼,思维导图能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主线,以有逻辑联系的知识作为分支和纽带,通过盘点构建知识结构和课程中心思想,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直观感受,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学和思维发展方向。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
1.唯物史观的培养方法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将唯物史观和历史学习研究相结合,指导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思维导图对于基础知识的依赖性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关键。人民版高中历史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对基本的历史事实进行简要的阐述,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框架的构建作用,引导学生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同一类型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从这些发展序列中了解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明白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联想和拓展,以历史节点之间的过渡关系为依据,解释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必然发展规律。
2.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
由历史的时序性形成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特有的核心素养。历史是不可逆的,并且是在时空的有序客观变动之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推进发展。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分析历史的思维主线,透过时空考察历史,不仅能还原历史事实,还能借此推导出更合理、更科学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时间线。
由于人民版高中历史是以政治文化等类型作为课程教学的分类标准,学生学习时难免产生重复学习和时间线混乱的感觉,难以将几部分的知识合二为一。比如高一讲解“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高二讲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方针,尽管分类学习,两者却在同一时期,学生只有通过时空脉络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分析董仲舒的理念和做法不过是为了深化和扩大中央集权制,增强君主的权利,而在汉武帝之前历经文景之治,国富民丰,且已独立掌权,才能利用儒术进行政治改革和中央集权。从政治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变革和发展都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需要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历史时空脉络才能进行分析和总结[3]。
3.史料证实的培养方法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为了证实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必须以史料进行綜合分析。所谓的史料不仅是历史书籍,还包括故事传说、文物遗迹等,思维导图能够将收集、整理的史料结合在一起,详细分析、推理、探究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时,思维导图能从两方面帮助我们接近事实真相:一方面是拓展资料收集的范围,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收集相应的历史资料,并通过有序的整理和分析形成更全面、更具体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是运用思维导图,在筛选、收集、分析辩证史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严谨的历史精神,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时,要么从既定的理论进行论证推导,要么根据已知事实进行结论分析,无论哪种证实方式,都必须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一定不要形成既定思维。
4.历史解释的培养方法
思维导图还原历史真相就是历史解释的表现方式之一,基于事件的时代背景、史料证据、发展规律、地域差距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解释,就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思维导图能清晰思维逻辑、促进思维发散,但其成效往往受到个体知识结构和个性化水平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要从思维导图的普遍性规律出发,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比如讲到“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在教材中以经济发展规律对此进行解读,但是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历史解释的范围,从科技发展、社会形态变革和对国家军事政治的影响看待这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和影响力。甚至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名著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高老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形态产生影响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工业对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辐射和对世界大战的引导作用。
5.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和繁衍力,离不开我国无数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学习历史是一次生命的追根溯源之旅,利用思维导图,教师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地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奋斗过程,让学生明白现今的生活来之不易,特别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飞速发展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实力。饮水应当思源,居安应当思危,只有以史为镜,透过历史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本质,才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可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案教材等内容,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维逻辑的发散为教学方向,利用思维导图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武登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64-67.
[2]马芳.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