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08 05:12张萍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

张萍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具有史实性与思政性双重特点。发掘安徽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选红色案例,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及网络教学中,不仅能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程亲和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案例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作为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史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决定了它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除了要切实加强思想阵地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外,还承担着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然而,以往纲要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史实的填鸭式灌输与宏观历史的探讨,对本土史实与案例教学的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微观历史解读法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种问题,结合本土实际,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实施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灵活穿插,既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爱国爱乡情结,又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亲和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案例教学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史实支撑。

红色文化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本文探讨的主要是狭义的红色文化。按照它的存在形式,又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革命旧址、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属于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而科学理论、伟大精神和革命经验等则属于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辉煌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安徽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安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的历史进程中,伟大的安徽人民、红色沃土的安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如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安徽是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共组织创建和活动较早的地区,诞生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培育过革命早期党的重要领导“红色谍王”李克农等历史风云人物,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驱与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创建了皖西、皖南革命根据地,開辟了淮南、淮北、皖江三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安徽还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带的作战区域,也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战场,是夺取全国胜利、最后埋葬蒋家王朝的前沿阵地,在这里走出了上将洪学智、“三让”将军徐立清等130位开国将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安徽凤阳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从此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陆续展开;21世纪伊始,安徽又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安徽红色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安徽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在全省各地都建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如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芜湖的王稼祥纪念馆、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宣城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黄山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六安地区皖西烈士陵园、金寨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鲜活的革命事迹和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都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除了革命旧址等物质遗存外,还有很多红色文化资源以歌谣、楹联、快板、戏曲、民间故事等非物质形式留存在江淮大地上……特别是安徽人民创造形成的独有的大别山精神、铁军精神、小推车精神、大包干精神、王家坝精神、沈浩精神等②,都是安徽红色文化的精髓,也是“纲要”教学宝贵的素材。把地方红色文化运用到《纲要》教学中,不仅可以把该门课程较好地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而且可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新”起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安徽金寨博物馆时深情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新教材修改后,课时增加,为红色文化渗入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

2005年,纲要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陆续开设,成为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2018年新教材修订之前,这门课程在很多高校都只占2个学分,共32学时(每周2学时)。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讲授自1840年至今这样一个跨度近180年的历史进程,并达到教学目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了完成授课任务,理论授课内容不得不高度凝练,课程的讲授有时就显得走马观花、实践课程也难以真正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2018年以前,纲要编写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已先后对教材进行了5次修订与完善。2018年,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教材再次进行了全面修订。伴随着纲要授课内容的增加,纲要课时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2个学分变为3个学分,总学时也变为48学时(每周4学时),这就为我们灵活运用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案例和实践教学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运用路径。

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及新教材修订后课时的增加,这些都为我们开展案例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史实支撑与现实土壤。红色文化融入纲要教学,不仅能充实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课程亲和力,而且能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地方党史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红色案例引入需合理选择与灵活穿插。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施“纲要”课案例教学的首要和关键。安徽红色资源异常丰富,在课堂讲授中,从教学实践出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将本土红色文化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既能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地方党史的感性认识,激發学生爱乡爱国热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案例教学对于“纲要”课来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适合案例教学的地方就选取案例,不适合的地方就仍坚持传统的授课法,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③。

2.课内实践——红色文化引入可形式多样。

为了丰富“纲要”课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我们可以安排两周左右的课内实践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本省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采取“请进来”,即邀请省内各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等工作人员、老革命老红军等走进纲要课堂,进行红色案例讲学。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解或革命事迹的回忆,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为救国救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对本土历史的认同,提升爱国爱乡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转换教学模式,尝试“翻转课堂”,由学生承担课堂讲授的主角,授课老师进行把关点评。可设定选择诸如“安徽红色历史与文化”“我看安徽近代革命人物”等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乡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革命案例的调查,鼓励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与微视频展播。同样,在由学生参与的案例展示中,往往会形成十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有时与案例设置的结论背道而驰,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案例中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④。

3.课外实践——立足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⑤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2008年9月,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⑥,强调要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开展实践教学。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⑦,再次强调要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教学作为全程育人中重要的“第二课堂”,是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纲要课开展课外实践,可以立足我省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将教学活动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本省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巨大转变,真正将思想教育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来讲,一方面,我们可以筛选部分学生,利用周末或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就近参观本省已开放的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另外,为扩大学生受教育面,还可利用寒暑假,号召学生以“家乡红色文化”“家乡社会变迁”等为议题,开展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历史从平面变为立体,由沉闷变为鲜活。充分利用这些“活着”的历史,让学生切实感受“活着”的历史,增加历史分析与现实关怀,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⑧,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震撼。今昔生活的强烈对比,更能激发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网络教学——开启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要求。我省高校各马克思主义学院可在部门网主页推出本省红色资源网页或纲要精品课程链接,通过观看红色视频与知识问答,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加深其对乡情国情的基本了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我省思政课教师可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其合理穿插和灵活运用至纲要课程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在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亲和力和感染力之余,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纲要课程的吸引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根据十九大精神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修改,但是如前所引,纲要课程的性质并没有改变。高等教育出版社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②祝鸿霞.安徽红色文化深厚而博大[N].安徽日报,2018-6-26.

③④屈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教学刍议[J].科技资讯,2010(18):189.

⑤教社政〔2005〕5号文件

⑥教社科〔2008〕5号文件

⑦2017年2月27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

⑧徐德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115.

基金项目:皖南医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jy xm29)。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