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忠
【关键词】 核心素养;母语;社团活动;情感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52—01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实现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原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一、把握一个中心、两个世界
1. 以提高学生母语核心素养为中心。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把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创造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等,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旨在通过鲜明的目标导向,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引领语文教学择高而立。
2. 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相融通。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都是从感性、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逐渐向抽象、条理、逻辑的知识世界迈进。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协调两个世界,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扎实、学得快乐?我们把活动作为融通两个世界的桥梁。通过教学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情境化,努力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沟通起来,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二、开展好学生社团活动
一是要注重實践体验。千万不能把社团搞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成长。强化过程体验,通过实践体验产生感觉,有感觉才能有感受,有感受才能有感知,有感知才能有感悟,有感悟才能有感动。
二是要输入输出结合。人学习的基本路径就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入就是学习,输出就是应用,要通过输出带动输入,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论坛发言、个体展示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通过别人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强调课程建设。社团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社团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项目化,让社团课程真正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课程开发与充实、不断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三、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是让学生对祖国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光芒、文化魅力有真切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可以借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例如,根据中国传统节日,以时间为主线,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我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探究课程,开展春节寻找年味儿,清明节组织学生野外踏青、摘野菜、斗草、放风筝等活动。经过一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学生的国家认同、家国情怀无形中得到增强。
四、几种适宜的活动载体
1. 参加一次国旗下讲话。学期伊始,各班级就按照德工处制定的学期升旗配档表中安排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开始了新一轮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每逢周一升旗,班级便安排自己班学生讲话。讲什么呢?学生们讲自己应当做的事,讲自己不应当做的事,讲自己做得好的事,每一次的讲话都有主题,如诚信、责任、礼仪、爱国、感恩、厚德等,主题有时候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有时是学生们自己选定的。所以每次周一的升旗仪式,就成了学生的美好期待,也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
2. 参加一次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在敬老院里,他们替老人们捶捶背,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晒晒被子,整理整理内务,给他们买点好吃的等等。这项体验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领悟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思想,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他们的道德精神品质。
3. 开展一次“我为班级做好事”活动。依照学期学校德工处工作计划,各班级都要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班级做好事”活动。活动一搞,修理损坏桌椅的,清洗窗帘的,抹擦墙壁污垢的,布置教室文化版面的,帮助同学学习的等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了很高的定位,让他们真正理解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内涵,班级荣誉感大大增强。
4. 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的大好时机,要求学生跟随父母或他人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进工厂、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建筑工地、走进办公社区、走进超市,亲身体验工人师傅、农民伯伯等人的艰辛,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滋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它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的活动渠道,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参与体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不失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