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9-10-08 04:53陈宁
南北桥 2019年17期
关键词:符号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宁

【摘    要】数学符号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概括出来的标志或者记号,包括对象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标点符号以及缩略符号等。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完成数学解决模型的构建,使得数学学习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符号意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11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一、在情境中触摸数学符号之意义

要想让学生有符号意识,应先让他们树立符号价值意识,即可以快速、准确地明白符号所具有的内涵,提升他们的符号运用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理解符号的内涵和形象,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符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符号的运用,进而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

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下面是吴正宪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的片段。在播放儿歌《数青蛙》后,吴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数更多只青蛙。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做如下回答。学生1:10只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10张、20只、40条。学生2:基于该说法,10000只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10000张、20000只、40000条。吴老师:不管青蛙的数量是10还是10000,我们可以用一种形式进行表达。学生3(若有所思):如果青蛙的数量为n只,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n张、n只、n条。学生4:我认为,如果青蛙的数量为A,那么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应分别是A张、B只、C条。吴老师:这个想法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表示出青蛙嘴的数量与青蛙个数相同,而脚和眼睛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让人看到后一下就能够明白。学生5:如果青蛙的数量是5,那么嘴、眼睛和腿分别是5×1张、5×2只、5×4条。其他学生听到回答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明确了其中的数量关系。吴老师用遗憾的口气问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表示方法呢?学生(众):如果青蛙的数量为n只,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n张、2n只、4n条。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情境非常简单,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了交流的内容,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数学问题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逐步弄清楚这节课的数学思维过程,知道了通过字母来对数进行表示的方法。

二、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符号之价值

在认识事物的特征时,比较是最有效的方式[1]。教材中的符号的最大优势和特点是抽象简练,这也是符号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基于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比他们熟悉的符号,让他们领略到符号所具有的价值和优势,提升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还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三的年龄是5岁,他的妈妈比他大24岁,请问张三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很快便可以求出答案,张三的妈妈是29岁。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不知道明年张三年龄多大,他妈妈的年龄多大呢?后年呢?学生基于教师所提问题,通过5+1=6,6+24=30;6+1=7,7+24=31;7+1=8,8+24=32……这样的累加方式进行计算,没过多久,他们就感到非常混乱,同时出现了很多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启发:“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符号来对张三和他妈妈的年龄关系进行表示呢?”通过教师给出的提示,学生通过“a+24”(a代表的是张三的年龄),便能清楚快速地得出张三妈妈的年龄,进而对数学符号所具有的价值和优势有了真切感受。

三、在探究中升华数学符号之内涵

学生由符号意识上升到符号思维,就是他们的符号感的升华[2]。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地找到生长点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培养,进而让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符号思维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建平台,让他们根据符号合理地分析、解决问题。以《表内除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体验“除号”的形成过程,可以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而将数量关系抽象化,讓学生对符号所包含的数学内涵进行理解。教师设计问题:现在有圆纸片8张,要将其平均分为两堆,应如何来分呢?如果每个人都得到了其中的2张,请问可以最多分给几个人?这两个问题类型不同,但目的一致,所以可以用8÷2=4这一除法算式来表示。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让他们通过操作理解内在的数量关系,亲身体验除号的形成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更好地发展符号思维。符号的简洁特点,能够很好地体现符号的优越性,通过上述操作,让学生的符号感得到增强。

四、在表征中体验数学符号之魅力

数学知识的表征方式存在很多种,如符号表征、图像表征、文字表征等。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符号想像,将符号语言适当地渗透进来,同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地创设符号想象,进而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让他们领略数学符号的价值和魅力。以《加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算式的计算,使他们对各种算法间的内在关联有了充分感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符号进行表达,有的写出了“△+☆=☆+△”,还有的写出了“甲+乙=乙+甲”。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想象和潜能是无穷的,学生通过思考,简洁、准确地进行表达,充分体现了符号所具有的优越性。

五、结语

总之,符号意识,是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反复练习与巩固才能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开始,严格要求对数学符号的表征和对数学符号的书写,此外还要注意重视用数学符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刘雅琴.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感[J].中小学数学,2006.

猜你喜欢
符号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用符号化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符号意识”的认识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