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卡片的开发与运用

2019-10-08 06:30马方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层级卡片课外阅读

马方原

阅读是人类获得文化知识、进行信息传递、参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和媒介。阅读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第二学段中提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既涉及阅读理解,也涉及感悟表达,需要在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实践中实现。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在阅读实践中展开的,其核心在于读通、读懂、读透,即不但读通顺了、读明白了,还读出了文章架构、表达手法、作者意图,并能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在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三个问题上下功夫。小学阶段的课内阅读主要以教材为蓝本,实现理解内容、感知文本,语言训练、夯实基础,凝聚情感、凸显主旨,教授学法、培养能力,归纳写法、迁移练习等目标。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课标只是针对阅读范畴和阅读字数进行了规定,对于读得怎么样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读书交流会、写读书感受、记读书笔记等成为课外阅读的唯一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水平,需要在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诊断阅读反馈上下功夫。阅读兴趣涉及读什么的问题、阅读方法涉及怎么读的问题、阅读诊断涉及读得怎么样的问题。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与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团队,将阅读卡片作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之一进行了尝试与探索,通过卡片记录学生理解与学到的东西,进而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推进自主阅读。

阅读卡片兼具辅助学生内化阅读思考、外化阅读理解、诊断阅读水平以及指导阅读的功能。这需要系统规划学生阅读理解的层级,开发与层级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恰当的形式予以呈现。阅读卡片要便于学生完成理解记录,展现理解状况,实现思维外化。

一、阅读理解的层级构建

从国外已有的阅读研究成果来看,比较权威的是两个关于阅读素养研究的项目。一是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持的“國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PIRLS每五年开展一次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国际性测评,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四个层级:关注并提取具体的信息、进行直接推论、解释和整合观点、评价文本内容和形式。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针对十五岁学生的阅读、自然科学、数学素养作国际比较。PISA对学生阅读的评估从五个方面展开:查找和获取信息、对文本形成整体理解、解释文本信息、反思和评价内容、反思和评价形式。

国内已有的阅读研究成果显示,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词汇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归纳概括、情感理解、评价赏析、综合应用等七种成分构成。也有研究提出,阅读理解能力由低向高分为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

由此可见,阅读理解是阅读素养的核心,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核心。笔者认为,所谓的阅读理解指读者明确了作者表达了什么,以及是如何表达的。一是对表达内容的理解,二是对表达形式的认识,涉及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审视,对表达是否清晰的判断。对表达内容的理解,其具体表现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以及对蕴含在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内容的推理。对表达形式的认识,其具体表现是对作者表达观点的评价,以及对表达形式的评价。基于这样的思考,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层级构建从低到高依次为(见表1):

二、阅读理解的问题开发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和内容,学生需要思考与回答哪些问题,才能促进其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这就需要开发与不同阅读理解层级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发对文本内容、思想观念、文章结构、表达形式等方面的思考,进而梳理线索、外化思维。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在卡片上呈现的问题记录,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现阶段小学生接触的阅读文本类型来看,主要涉及叙事性文本与说明性文本,议论性文本涉及较少。叙事性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故事的人物、情节与背景的描述,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感;说明性文本主要是对预说明的事物或信息予以介绍,进而了解一些事实与信息。为了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实现不同层级的理解,针对叙事性文本,从人物、情节、背景三个角度切入,提出四个层级的问题;针对说明性文本,只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提出四个层级的问题。考虑到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观照到不同年级学生记录能力的不同,每一层级的问题分A、B、C三个难度予以呈现,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相对应。(见表2)比如针对叙事类文本中的情节,在解释推理的层级,提出了三个难度的问题:A.故事中哪个情节让你觉得出乎意料?画一画或写一写。B.在阅读的过程中,哪些内容证实或颠覆了你原来的猜想?写一写。C.故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到特别意外?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三个问题都是针对某个情节来阐述学生的思考,包括对情节的预测,对作者情节构思的推理,并从A到B到C依次表现出思维含量与记录方式的难易程度,A只是对意外的情节画一画或写一写;B是哪些内容证实或颠覆了学生的猜想,涉及学生的推测与文本内容的对比;C是推测学生感到意外的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难度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层级卡片课外阅读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卡片排一排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健忘卡片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水往高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