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勇
21世纪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和策略。阅读方法和策略不是说教,而是真实经历后的建构和习得,或者是科学规律的明理、验证和形成判断,在交互式、互惠式和问题解决或任务驱动中实现自动化。有证据表明,许多阅读规则和策略,尤其是较高层次的规则和策略,学生难能自行发现。基于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学习方式是宏观的,学习方法是微观的,相比较而言,学习策略更加强调的是变通、深度、理解、批判,是中观的层面。因而,阅读策略高于方法,但又低于理论,介于方法与理论之间。阅读策略重在运用阅读方法去重新建构,表现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体验、练习、验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但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调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就阅读策略而言,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策略?学到了什么程度?需要补学哪些内容?如何补学?……这都是教材衔接过程中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材阅读策略编排比对
统编本教材的阅读策略编排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的“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六年级上册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已经涉及,但浅尝辄止,尚未形成训练逻辑,生成零散;有的策略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策略在北师大版中尚没有出现……具体比对见表1。
二、阅读策略解析及应对
如何正确认识阅读策略?在教材整体性换用中如何应对?通过比对两个版本的教材之后,针对北师大版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应对方略。
1.“预测”策略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针对“预测”编排的。预测是指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预测是多种阅读能力的统整表现,它包含“检索”“整合”“关联”“推想”“验证”“比对”“审定”。预测也是写作构思所依托的核心技术,预测就是“预构思”,预测后的验证、比对等潜在行为都与写作息息相关。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从题目推测内容”属于预测的极小部分内容,缺乏问题厘清、表格(工具)支持、价值判断等系统和精细训练。为此,需要在四、五、六年级进行补学。
2.“提问”策略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关于提问的策略学习。提问策略是指在阅读时能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或对文本提出质疑,进行评论。提问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标注问题”进行了思维优化和聚焦,但尚未跟进功能价值判断,尚未引导学生沿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主研读。在四年级下册第一至第四单元重点练习了“多角度提问”,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了“多角度发散提问”,但战线太长,训练点太散,需要统整于“提问”的单元教学,并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反复应用,实现自动化。相对于统编本教材,应在五、六年级进行增学,重点强化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分类能力,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收获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
3.“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
“提高阅读的速度”主要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出发,指的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把握阅读材料,并获得需要的信息。阅读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阅读速度=(字数/阅读时间)×阅读理解率。提高阅读的速度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有较快的速度;二是能准确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速度的主要方式有跳读、寻读、变速读、鉴别阅读、扫读等。
统编本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三、六单元以“浏览”的形式对“提高阅读的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面式阅读”“浏览”“跳跃式阅读”,对于“寻读”“鉴别阅读”还缺乏练习。基于此,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随课文进行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只需用一两篇课文练习即可,不用单独进行补学。
4.“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是指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获取信息进行的阅读。包括读懂作者表达的信息,筛选重要的信息,区分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快速阅读,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信息)对完成学习任务是有用的;怎么获取有用的信息;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掌握;对非重要的信息可以忽略,快速阅读或浏览。
统编本教材将“有目的地阅读”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而这一策略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并未显性存在。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并学会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三、閱读策略补教补学建议
通过上述比对分析得出,对于使用北师大教材的学生而言,“预测”“提问”需要在相关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教补学;“有目的地阅读”可随文新授;而“提高阅读的速度”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随教材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则不必补学。
综上所述,重点补学的内容是“预测”“提问”和“有目的地阅读”。在四至六年级均要补学“预测”,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增学“提问”,在六年级示范教学“有目的地阅读”。对于补学的材料,建议从以下途径中选取:直接采用统编本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选择统编本教材本册中适合补学阅读策略的课文;使用遴选出的文本;从课外阅读文章中选择合适的补学材料。具体建议如下。
1.补——“预测”策略教学建议
统编本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编排了“预测”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对‘‘预测”策略进行学习。由于北師大版教材中没有编排“预测”策略,因此需要在四、五、六年级进行补学。但是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原有的统编本课文比较浅显,故此,我们提出如下新授及补学建议。
(1)新授“三变”
新授“三变”指的是在三年级进行新授时必须做到变行为定式、变教学顺序、变呈现方式。变行为定式是指先教学“预测”策略单元,再将新教材发给学生;变教学顺序是指先教学第四单元,再教学第一单元,这主要是基于文本的陌生化要求,“预测”策略要求学生不能提前接触预测材料,否则,预测便成了假预测;变呈现方式是指用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这样异于常态的教学,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预测及交流的时间。
(2)补学“两换”
“两换”指的是换文本和换呈现。“换文本”指的是针对三年级课文比较浅显,可以在四至六年级补学时将文本更换为适合高年级学生预测的文本,如《兔子的名片》《石头汤》《项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预测兴趣,又能兼顾预测的质量。“换呈现”指的是以多媒体分段或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预测进度的统一,便于互相交流。
(3)教学“九字”
“预测”阅读策略在补学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预测的方法、预测的步骤和预测的注意事项,归纳起来即“四方法,三步骤,两注意”九个字。预测的方法有四个,即“三抓一联”:抓题目,抓插图,抓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预测的步骤有三个:猜想,验证,修正。预测的注意事项有两个:“要有依据地猜”,“重点不是猜对与否,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2.增——“提问”策略的教学建议
统编本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提问”策略。提问策略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学生阅读并且对所阅读的材料提出问题时,他们会不断地停下来,自我提问策略就会产生。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在四年级已经重点练习了多角度提问,相对统编本教材,“提问”策略可以放在五、六年级进行增学。在增学时,应强化学生对所提出问题的分类能力,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1)提问“四难”
“提问”策略类似质疑,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在我们团队进行的几轮试教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会发问或随意发问,即“问什么”的困难;二是问题只指向文本内容,即“从哪些角度问”的困难;三是发问方式单一,即“怎么问”的困难;四是不知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即“筛选问题”的困难。
(2)增学“九字”
增学“提问”策略主要抓住三个方面:提问的角度、提问的形式和提问的步骤。要紧扣“N方法,三形式,四步骤”九个字。提问的角度主要有“N方法”:针对题目问,针对内容问,针对标点问,针对人物问,针对关键词问,针对文章条理问……。提问的形式有“三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问的步骤有“四步骤”: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双流区胜利小学胡婷婷老师在执教“提问”阅读策略时,从认知、实践、迁移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先用《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让学生自由提问,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将所有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课文内容、课文写法以及联系生活经验;接着让学生学习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以上环节是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步骤。然后利用《它们是茎,还是根?》,让学生通过合作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践,并告知学生,提问的最后一步是要尝试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将方法迁移运用,自学《呼风唤雨的世纪》,并总结学习内容。
3.范——“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教学建议
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教材选取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不同文体的文本,在每个文本中设计了两至三个阅读任务,以此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阅读”。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虽然在前五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并没有上升到策略;另外,“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在北师大版教材也未显性存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取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并学会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这个策略可以随六年级教学同步进行,但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之前并未接触过专门的阅读策略教学,故此,需要对六年级的教师进行专门的示范课引领。
(1)试教“三得”
我们团队在进行试教的过程中发现,“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需要在教学中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学之前应该对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复习;第二,中下层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第三,在阅读监控任务的呈现方式上,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2)范学“十三诀”
“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在补学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教学的层次、推进的步骤和阅读的方法,即“十三诀”——“三板块,六步骤,四方法”。教学的层次即“三板块”:认知,实践,迁移。在认知板块,讲清“有目的地阅读”的关键特征;在实践板块,以一篇文章来练习;在迁移板块,实现独立运用。推进的“六步骤”: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段落,确定阅读方法,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阅读的“四方法”:寻读法、扫读法、跳读法、变速读法,在快速阅读全文时采用速读法(寻读法、扫读法、跳读法、变速读法),在进行局部阅读时采用精读法。
例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牟芮冉老师在执教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时,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认知板块,讲清“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关键特征,先以《竹节人》为范本,讲解如何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通过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段落、确定阅读方法、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六个步骤达到目标;在实践板块,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实践“六步骤”,完成《竹节人》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时,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用操作类采用画流程图的方法,文本赏析类采用批注体会的方法,表达类采用提纲复述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迁移运用到与《竹节人》结构、内容相似的《花脸》中自主学习,从而学会“有目的地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策略的教学应采用“补”“增”“范”的措施,因“略”施“法”,从而实现统编本教材与北师大版教材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