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兵聂晶莉姚霞秋卢宏昌傅 睿张磊昌
(1 江西省儿童医院中医皮肤科,江西 南昌 330006;2 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6;3 江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4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婴儿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是婴儿时期多发的皮肤病之一,在儿科和皮肤科均为常见病[1]。该病病因较复杂,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婴儿湿疹在临床上分为3型,脂溢性湿疹多见于1~3个月大的婴儿;渗出型湿疹多见于3~6个月大婴儿;干燥型湿疹多见于6~12个月大婴儿[2]。患儿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皮损呈红斑或红丘疹,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丘疱疹、糜烂、结痂等,反复发作。奇痒无比,导致患儿夜间哭闹,躁动不安[3]。
目前,西医临床方面治疗该病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该病,半年后复发率高达66.21%[4]。而且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存在复发率高、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不适合婴儿使用[5]。
中医学认为婴儿湿疹属“奶癣”或“胎敛疮”范畴,婴儿体内湿热盛行,如果湿热溢于皮肤,导致脾肺不利、壅滞血气,就会使皮肤顽厚,变成奶癣[6]。黄地汤是由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甘草组成,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所以本次研究中,我们选用自拟方黄地汤外洗治疗婴儿湿疹,与丁酸氢化可的松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相关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湿疹患儿112例,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2~12个月,平均年龄5.1个月;病程2~26 d,平均病程(10.9±7.9) d。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1~12个月,平均年龄6.2个月;病程 3~28 d,平均病程(11.2±8.1) d,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 (1) 发于婴儿出生后的1~3个月;(2)发于颜面,尤其多发于双脸颊或额部;(3)皮肤破损为红斑、丘疹,可融合成片;(4)婴儿自觉剧痒,常搔抓、导致烦躁哭闹。
1.3 纳入标准 (1)年龄从出生至1周岁;(2)皮损局限且小于体表面积的10%,以头面部为主,表现为急性、渗出性、伴随瘙痒及反复发作的特点;(3)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4)患儿家长知情并签订同意书,能接受随访。
1.4 排除标准 (1)已知对受试药物中的成分过敏者;(2)入选前4周内曾使用过其他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全身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者;(3)1周内局部使用过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者;(4)皮损部位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者;(5)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6)合并发热、咳嗽和腹泻等小儿内科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黄地汤来治疗婴儿湿疹,组成:黄柏30 g,地肤子30 g,蛇床子30 g,甘草30 g;用法用量:将上述诸药加水2000 mL,煮沸 20 min,冷却后过滤备用,用时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每次15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
1.5.2 对照组 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40095,规格:0.1%,10 g∶10 mg) 来治疗婴儿湿疹,用法用量:每日1次,皮损消失后2 d 1次,共计2周。
1.6 观察指标 (1) 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观察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复发率。
1.7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参照文献[7]自拟疗效评价方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 痊愈:疗效指数≥95%;(2) 显效:疗效指数60%~94%;(3) 有效:疗效指数20%~59%;(4)无效:疗效指数<2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婴儿湿疹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不齐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认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算均采用双侧检验。
2.1 2组湿疹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湿疹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湿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1.8%,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5.4%,对照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湿疹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例(%)]
2.3 2组湿疹患儿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7.9%和32.1%;对照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9.3%和55.4%,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湿疹患儿复发率比较 [例(%)]
婴儿湿疹,中医学谓之“奶癣”“胎敛疮”;《外科正宗》中称“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中称“胎潋疮”“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冯楚瞻在《锦囊》中谓:“此疮乃脏腑不和之气上冲,血热之毒上注,小儿阴气未足,阳火有余”所致[8]。
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为主,但本病存在易复发,皮损分散和面积较大的特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容易诱发诸如局部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出现,且易形成激素依赖,婴儿宜慎用[9]。本研究选用临床运用广泛且不含卤素的经典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作为试验对照用药。
黄地汤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外洗经验方,针对婴儿皮肤薄而娇嫩,吸收较好的特点,我们精选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效果确切的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甘草4味中药。其中,黄柏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皮肤细菌感染和皮肤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甘草性味甘平,有解毒之功,药理研究指出,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素,经水解后所产生的甘草酸和多种黄酮成分,其理化特性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相似,可发挥抗炎和抗过敏功效[11];地肤子、蛇床子祛风止痒,四药合用,同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运用黄地汤外洗治疗婴儿湿疹疗效确切,可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媲美,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激素类代表用药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