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物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

2019-10-07 09:18赵斌芬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探讨了这部作品包含的两个文化内涵——英国的航海文化和殖民主义的罪恶。本文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学读物可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读物;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赵斌芬(1983.06-),女,汉族,浙江宁波北仑人,宁波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外语学习不单单是语言交际的过程,更是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同时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015年王蔷老师提出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的地位仅次于語言能力。文化意识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还包括对文化进行评价、比较和归纳,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程晓堂等,2016)。

文学名著对于学生的文化意识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李振来(2016)认为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文学名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而且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学名著品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这种学习是自觉主动的,相比直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然而,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学作品少之又少,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五个必修模块中,只有一篇文学体裁的课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必修三第三单元)。这与《英语课程标准》中设定的目标是极不符的。浙江省高考作文改革后要求学生进行文学类的故事续写,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文学语言的浸润,有的只是功利的考前突击和生硬的机械记忆,怎么能期望他们把故事写得优美生动呢?

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材急需补充文学类文本。目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有些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校很早就将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典范英语》纳入到英语教学之中,是除了人教版教材之外的主要补充教材。 我省高考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深感文学读物阅读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很大的促进。在此,本文仅以《典范英语》(10级)第五本《海底两万里》为例,谈谈文学读物对学生文化意识的促进作用。

二、《海底两万里》简介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助手康塞尔及鱼叉王尼德·兰的海底探险之旅。小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情节曲折,悬念迭出,令人手不释卷。特别是关于潜水艇、潜水服的构想充满科幻色彩,令人惊叹,影响深远。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即命名为“鹦鹉螺”号,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语言上,小说的语言生动、质朴感人,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其文化内涵。

三、《海底两万里》的文化内涵

1.英国的航海文化:小说第3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鹦鹉螺”号室内博物馆所陈列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其中包括亚特兰大古城的石柱、参加过特洛伊战争的希腊战船上的青铜装饰、维京海盗的头盔、古罗马斗士的铁甲、哥伦布的一把匕首、西班牙帆船上收集的金币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宝藏不仅是尼莫船长在炫耀,通过凡尔纳的笔也流露出英国人对航海是多么得引以为傲。

小说第4章到第9章,阿罗纳克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被迫跟随尼莫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世界各大洋穿梭。在每一章中,读者都能找到明确的关于地理位置的介绍。如: We sailed for days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Chapter 4), The Nautilus is drifting past the coast of New York. (Chapter 9) 。

通过这些句子,读者可以轻松地得出“鹦鹉螺”号的航行轨迹:

与此同时,一张色彩斑斓的世界航海地图在学生们眼前展开。学生们为凡尔纳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和航海知识所折服。在凡尔纳的另一部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中,作者也展现了他深厚的世界地理知识和航海知识。可见,在19世纪,英国的航海已经相当发达。从海上,英国的船队已经周游世界。并且,民众对于航海非常感兴趣,航海知识的普及率也很高,英国作为海上强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学习了这部小说之后,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英国航海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说:难怪丘吉尔曾经说,英国就是一个海洋民族。还有学生说:为什么英国王室在重要庆典上总是穿海军服而不是别的军服,也就不难理解了。

2.殖民主义的罪恶:这部小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也是最大的亮点是作者巧妙地对殖民主义的控诉。凡尔纳在小说的开头刻意把尼莫船长包装成一个神秘人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感困惑:尼莫船长为什么要隐士避居在一艘潜水艇里?是什么造成了他如此阴郁深沉的性格?他为什么要撞毁那些船只?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把尼莫船长看作是一个冷血的恶魔。但是,随着小说的层层推进,人物的性格变得更加丰富和多面,尤其是在与章鱼的搏斗中一位船员被大海吞噬之后尼莫船长的反应,使学生们看到尼莫船长内心深处的善良。此处,不得不提作者用一句间接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The Nautilus drifted, waiting for orders from its captain, floating on the waves like a dead body.

这里表面上是在描写“鹦鹉螺”号,其实是在写尼莫船长。一个“drift”和一个“dead body”隐射了尼莫船长当时整个人被掏空的状态,可谓悲痛至极。学生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随后请几个学生分享体会,教师也参与了交流,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对这句话有了透彻的理解。有那么一瞬间,一阵悲凉在教室里弥漫着……学生们走近了尼莫船长,更领略到了作家精湛的写作技艺。

其实,关于尼莫船长的神秘身世作者在小说中早已多处暗示和铺垫:

“The sea is everything to me,” Nemo said seriously. “Its a pure and clean place. The sea does not belong to evil rulers. Here I am free.” (Chapter 3)

When the ship had disappeared into the dark depths below, Nemo walked quietly to his cabin. On the end wall of his room, I saw the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and two young children. Captain Nemo looked at them, stretched his arms towards them and cried. I knew then that the wounds of his past were too deep to heal. (Chapter 9)

A sigh from Captain Nemo froze me to the spot… He came towards me silently, with his arms crossed, gliding like a ghost. His breathing sounded shallow and his voice broke as he said the last words I ever heard from him. “Enough! Enough!” (Chapter10)

通过这些句子,学生们隐隐感到尼莫船长的内心似乎同他严峻的外表并不相符。他的内心似乎非常柔弱,并且备受煎熬。

读到小说的结尾,学生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尼莫船长是在复仇,原来尼莫船长并非一个冷血的恶魔,相反,他其实是一个弱者,一个受害者,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读到这里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显然,学生们被深深触动了。殖民主义对一个国家的践踏,对一个家庭的毁灭,对每个个体烙下的悲哀和仇恨是多么地深刻,无法弥补,也不可挽回!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殖民主义的描述是这样的:“伴随着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其中 “野蛮的掠夺”、“屠戮”等词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但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清晰地想象那种场面,因此感受不可能深刻,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殖民主义。而通过《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学生们真切地感受了殖民主义意味着什么,“殖民主义”在学生的头脑里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

四、结语

《海底两万里》不仅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更向读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航海知识,也是对殖民主义无声地控诉。通过这部小说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英国的航海文化和殖民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迫害。这部小说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学生们感受深刻,学习效果非常好。学完这部小说之后,有一些学生特地跑到教师跟前说他们太喜欢这部小说了。当时,我并没有问他们理由,因为理由早已不言而喻。

世界文学名著博大精深,每一部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绝不仅仅在于其语言文字的力量,更在于其思想性和蕴含的文化。《雾都孤儿》把读者带到19世纪的英国社会;《汤姆叔叔的小屋》回答了美国为什么会爆发南北战争;透过《小王子》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空虚和寂寞……我们在高中英語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部分到我们的课堂,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世界不同文化的魅力,使我们的学生更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对不同文化的感同身受是历史、地理教科书所不能达到的。基于文学作品的文化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化评价、比较和归纳,最终形成独立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李振来.英语文学名著简易读物读写指导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1):60-64.

[4]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