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 课程动态评价模式建构

2019-10-07 09:59崔艳丽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摘要】本文基于《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课设置、项目导向任务以及思辨能力培养等方面建构了动态评价模式,旨在提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态评价模式;英语语言学教学

【作者简介】崔艳丽(1978.10-),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一、引言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主要涉及语音、音位、形态、语义、语篇、语用。宏观语言学主要涉及语言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语言学、语言教学、文体学、语言流派、语言习得、神经语言学等。《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后续性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英语专业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语言学动态评价模式,以此提高语言学教学质量。

二、英语语言学课程现状

1.英语语言学课程理论抽象。英语语言学课程专业术语较多,理论知识抽象,对于二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内容难度比较深。在针对本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关于语言学课程调查中,55%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30% 的学生认为在课程的理论和术语的理解、记忆和分析应用上比其他专业课程要难。语言学中晦涩难懂的词语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只有1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语言学课程兴趣较好,他们认为该课程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升学。

2.英语语言学教学方式传统。目前国内院校大多数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学课程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板书、教师讲解以及学生记录笔记的形式。 这种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学生因为习惯接受教师的强制灌输,而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2018年8月,作者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英语专业的三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师讲解导致课堂氛围很压抑,内容很枯燥,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听讲。45%的同学认为任课教师应当在讲解语言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形象生动的讲解。30%的学生认为,课前提供知识要点,特别是活泼生动的视频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复杂的内容,课堂内也可以通过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10%的学生认为,语言学课程应该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需要在课外增加一些项目实践活动。15%的同学认为希望在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5%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要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提供相关院校的入学考试试题。

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上好英语语言学课程,除了任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状态同样的重要。如果学生自身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学习,做好上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及时复习,上课与教师的配合度就会比较高,课堂参与也会提高。笔者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多数学生承认英语语言学知识没有掌握,主要是自身的问题,如对英语语言学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前没有预习,课上不想参与,课后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的复习。部分同学只对,语言的定义、特征和功能感兴趣,随着围观语言学的展开,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在记忆一些语音学的专业术语方面。这些状况导致学生们章节的学习不连贯,知识不成体系。整个学期下来,成绩逐渐下降,影响了个人的期末成绩,也影响了任课教师语言学教学的效果。学生们同时提到,因为语言学课程没有开设论文指导的内容,在论文和项目撰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写不出规范的课程论文。

4.单一的评价模式。全国高校的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目前仍旧是采取终结性考试,来判定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结果,并以此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一次性评价模式测试的内容主要是教材内容,测试的内容仅限于课本上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以及相关内容,考试也只是强调了专业术语和理论的记忆。试卷的题型主要是概念解释、简答、论述等形式。 这种形式限制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测试的内容无法全面测试学生们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静态的,孤立的,不能全面客观的考察学生们真正学习的能力。评价机制出现偏颇,测试效度也不高,就不能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

针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从微课拍摄,项目驱动以及思辨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建构英语语言学的评价模式,以此提高英语语言学教学质量。

三、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动态模式

1.微课设置。英语语言学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语言学课程的各个章节拍摄成5-10分钟左右的微课,微课学习可以设置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上课前,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熟悉视频中的概念和定义,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中的CNKI 以及国外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课前,任课教师要求学生理解过概念和定义后,能够通过实例对概念和理论进行解释。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微信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课中讲解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内成员可以进行不同观点的阐述,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任课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前观看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任课教师以及同伴都会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内容将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项内容,也可以作为语言学期末考试中的一部分。基于课前和课中活动的基础上,课后阶段也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积极和理解。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包括课后讨论、上交课程论文以及录制视频,更重要的是同伴之间要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的监控和管理。

2.项目驱动任务。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语言学章节内容制定项目学习内容,项目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记录学习过程以及评价项目效果。学习计划部分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方法等 ; 列出本项目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写出项目活动的内容描述以及具体完成的日程安排;列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图书资源或者电子资源等;写出项目总结,包括完成项目的收获;项目讨论,包括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召开的项目次数。记录学习过程部分要包括项目组各项成员的参与,收获,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评价项目效果要包括组内成员互评,组间评价以及任课教师评价表。学生完成项目后,任课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匯报,汇报内容包括,口头阐述,PPT制作,现场提问,每一项都有指标。 任课老师要记录学生准备项目的整个过程,并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指导。对学生的最终项目成果,任课教师要进行整体评价,针对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 局限性以及后续性的研究给予客观评价。

3.基于思辨能力的教学设计。如上文提到的,传统的语言学教学课程中,教师针对课本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而学生上课只是被动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下课后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忆。这样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思考,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思维能力。基于思辨能力的语言教学设计,避免了把语言学知识限制在理论记忆和理解的方面,而是把思辨的认知能力放在培养的目标中, 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主动的学习。教学的設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辨析,拓展等各方面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针对语言理论,提出质疑假设,给予证据,并得出论证结论。具体基于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如下:

(1)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设计。语言学教学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法找到系列语言相关的现象或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整体的规律,得出普遍的语言理论或规则。演绎法先提供普遍的结论,然后运用结论分析语言个别事实,从而通过语言理论解释语言个别现象。归纳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无序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而得出共同的规律。演绎法的作用是通过严谨科学的论证,推翻错误的理论,得出科学的结果。 在进行演绎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标准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并阐述个人观点。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四个问题:1) 我清晰地阐明了我的观点吗?2)我给予的证据与我的论点相一致吗?3)我阐述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吗?4)我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是否有一定的意义?5)我提出的观点是不是客观公正的?

(2)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是基于一定的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比如,在讲解语言的特征方面,寒暄功能,人际功能等,任课教师可以先给出有关的例子,Greeting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President Li, Xiao Wang 等。任课教师针对这些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类,并问学生这些短语的功能,结合自己的使用情况。另外,在讲解不同句子类型时,如:(1)There are 120 students in English department. (2) I demand you to have meeting on time. (3) He pours some water into the bottle.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并让学生针对句子进行分类,分类之后再问学生这些句子的功能是什么?接下来再问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总结句子类型。经过一番思考和推理 ,学生就会明白,这些句子中有些事描述性句子,有些是施动性句子。

基于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讲解语言现象和规律,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思辨训练方法。比如,在语音学的章节,让学生分析单词的不同前缀总结语音规律,如:-ir, -im ,-in,-il 否定前缀的不同和在语言运用中的规律。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只要老师在课堂内创造轻松的氛围,给出代表性的例子,学生就能总结出香型的规律,并进行解释。

4.小组讨论以及阐述。语言学课程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同质异组、同组异质的方式进行分组。 比如在讲解言语行为理论时,因为言语行为理论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针对每个层次进行讲解。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问题If you ask somebody “Can you open the door?” he answers “Yes” but does not actually do it, what would you be your reaction? Why? Try to see it in the light of speech act theory.  让整个班级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阐述。阐述完成后,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点评,从思想,结构,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点评。任课教师也可以进行总结指出问题。

四、总结

本文基于语言学课存在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态的教学模式,包括微课,项目驱动以及思辨能力培养,把外语专业知识掌握与思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症” [J].外语界,2010(1):11-16.

[2]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9-42.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学
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英语语言学教学的措施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探讨
浅析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因素探讨
试分析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化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