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社会中非制度化行为分析

2019-10-06 14:58王铁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行为权力

王铁成

摘 要:由于特殊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走上了一条过度依靠权力和行政命令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前苏联领导人对制度建设缺乏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导致非制度化行为在前苏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滋生蔓延。前苏联的非制度化行为所表现出的人治化倾向明显、不良主义横行、经济社会秩序失调的特点,让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更要重视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关键词:非制度化;行为;权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74

1 前苏联社会中非制度行为的表现

1.1 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行为

在革命时期,前苏联共产党为取得革命胜利,使用了一系列比较严厉地措施,来应对危局。建设发展时期,需要转变治理手段,用相对成熟的制度取代特殊时期的强制手段。但前苏联共产党沿用了革命时期的做法,热衷于用行政命令来代替制度建设,给非制度化行为提供了发生的环境。

(1)党的权力被过分夸大。前苏联的建立离不开苏联共产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苏联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包办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建设年代,苏联共产党仍然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越过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直接管理各项具体事务。这种做法看似加強了党的领导,实则损害了党的政治领导能力。特别在斯大林时代,苏共党内权力高度集中在斯大林手中。通过对权力的绝对垄断,斯大林成为苏联的绝对领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制度建设明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苏维埃代表大会长期不召开,官员的提拔和免职没有任何程序,异议人士遭到不公正对待。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党内各种非制度行为失去控制,风行一时。

(2)苏维埃形同虚设。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苏联宪法中,苏维埃是国家权力机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对苏维埃负责。但在现实中,行政机关人员同时又是权力机关人员,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就成了自己对自己的监督,监督失去了效力。另外,宪法规定了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鉴于苏联共产党的特殊地位和一贯做法,最终苏共取代了苏维埃,成了具体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机构。而苏维埃失去了宪法赋予的权力,变成了“清谈馆”和争论“俱乐部”,获得了“橡皮图章”的称号。

(3)联邦制形同虚设。苏联宪法明确规定,苏联是一个由各民族自由自决、平等的自愿联合而成的国家。在国家范围内,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在现实中,民族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按照苏联宪法规定的那样,依靠的是平等自愿,而是被当作阶级问题加以对待。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时期,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民族的优先地位被无形放大,这伤害了苏联其他联邦和少数民族的感情,也拉大了它们和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族之间的隔阂,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动乱。比如,不经过正当程序,随意解除身为哈萨克人库纳耶夫的哈萨克斯坦第一书记职务,任用俄罗斯人科尔宾为第一书记。这种任命就没有足够重视联邦问题和民族问题,引起了哈萨克斯坦人的不满,造成了多人死伤的阿拉木图事件。

1.2 经济发展中的非制度化行为

由于苏联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生产和销售是按照行政命令而不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企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这会弱化企业生产的动力,造成产品供不应求的后果。企业为了得到所需原料,就到灰色市场上进行交易。在苏联经济转型阶段,非制度化行为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限制中央管理经济权力,加强共和国、区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对各自辖区内的经济的监督,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企业内部工人监督权。企业的突然自治引发了混乱,中央政府税收的断崖式减少,给苏联的非制度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比如,为了加强工人的劳动纪律,苏联反动了反酗酒运动,政府缩减酒精类饮料的生产规模,市场上酒精类饮料的产量明显不足。为了获得该类产品,灰色交易就产生了,权力、资本等手段粉墨登场,非制度化行为大行其道。再比如,战后苏联重建和强化集体农庄制,严厉的纪律、沉重的生产负担和低下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对农庄制度心存不满。他们整天抱怨在缺衣少食的时候被驱赶着劳动,愿意劳动的人越来越少,旷工、逃避缴纳任务、盗窃等非制度化行为也越来越多。

1.3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非制度化行为

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非制度化行为。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对地域广阔、民族问题复杂、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现实问题,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更应该被引起重视。然而,受苏共党内斗争影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逐渐脱离法制化轨道,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1)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缺乏规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祛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习气、习惯、传统和偏见,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引领群众,是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保证。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有其特殊性,它需要耐心细致的说服和教育,不能依靠政治权力压制。但在具体实践中,苏共把这一工作简单的认同为阶级斗争。吹捧领导人的行为视为正常,提出意见的同志被成立阶级敌人,受到打压和不公正对待;资本主义被宣传为万恶之源,社会主义被讴歌成毫无缺陷;社会主义理论禁止探讨,领导人思想和话语不容置疑。真理不能普及,错误不能纠正,理论和实践脱离,制度成为摆设。

(2)用行政命令强行解决思想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思想文化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人们的实践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往往落后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那些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模糊的思想,要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促使其发生变化。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也会出现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思想。对于这些思想,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对待。但是,苏联明显犯下了用行政命令解决思想问题的错误。苏共领导人的思想就是权威,要绝对执行,不容置疑。凡和苏共领导人思想不能保持统一的都是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即使苏共领导人思想和做法有明显错误,也无人去怀疑、反对。否则就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流放或者开除党籍,甚至被判处徒刑乃至被杀害。

2 前苏联社会中非制度化行为的特点

前苏联非制度化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它让前苏联共产党的权力大大膨胀,而政府的权力明显削弱。权利不明、权责不符、缺少监督、弱化制衡,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超大规模的官僚集团。这些非制度化行为降低了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加速了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离心力,稀释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2.1 漠视法律制度,人治化倾向明显

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民主一再被无视,变得可有可无,权力被无尽放大,滥用权力为己谋私利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个人取代了组织,制度被闲置,人治化倾向非常明显。苏联采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的高度集中改变了苏联的治理方式,权力在日常管理中被放在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权力需要变成了权力服从,造成政治生活中非制度化行为泛滥。尤其是在对待观点不同的党内同志,斯大林通过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精神折磨或者肉体消灭。甚至一些观点相异的政治局委员,也受到不公正对待。“谁反对我们,谁就不是同路人,我们就要在必要时把他驱逐出境。” 对于这些异路人,斯大林可以不经过党内会议,无视法律制度,任意开除党籍或者流放、处死。即使是苏共领导人的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也难免不被冠上间谍、特务的帽子,驱逐出国。

2.2 社会行为失序,不良主义盛行

权力在苏联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缺少制衡的情况下,权力越发超越边界,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中,形成各式各样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社会行为失序,不良主义盛行。在诸多主义中,主观主义是造成苏联社会经济中非制度化现象泛滥的主要因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苏联领导人“一个不经意间的拔高或贬低通常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的这种发展进程,而非制度化现象由此产生。”比如,在苏联集体农庄的实践中,农民阶级的划定和惩罚的标准会是一些领导人的主观意愿。在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具体建设中出现了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僵化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话,不与当地实践情况相结合。戈尔巴乔夫抱怨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其公式化的模式。它是建立在不允许对之进行再认识的意识形态、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的。斯大林对这些原则和规范的解释更使它们成了僵硬的教条。这是半宗教式的信条,它完全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并无情地镇压在某些问题和某些方面不能听命就范的所有人。”

当然,非制度化行为并不是仅存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毫无范式可寻。每当遇到重大的发展问题时,苏联沿用了在革命年代的紧急做法。强调行政命令,忽视制度规范,宣传革命理想,无视现实发展。久而久之,非制度化思维转化成了非制度化行为,并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我们的发展要走在制度完善、执政科学的道路上,任何的轻视制度强调权力的做法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托洛茨基著.文学与革命[M].刘文飞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535.

[2]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133.

[3][俄]米·谢·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M].徐葵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

猜你喜欢
行为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民营金融权力榜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