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2019-10-06 14:58杨渝南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资源配置创新

杨渝南

摘 要:2017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据此,结合目前融合的实际情况与问题,从多个层面分析军民融合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军民融合;创新;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05

0 前言

我国的军民融合经历了近3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军民分离”、“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四个阶段。早期的军民融合由于国防工业的保密性和特殊性呈现出政府调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来临,军民融合向市场调控转化,军民融合的纵深发展为国防工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发展现状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工作集中在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军民融合载体与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发展、设立地方性軍民融合机构和深化军地战略合作等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系列办法和意见,从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人员激励,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制度保障。

在一些军民融合态势良好的典型地区,如北京、陕西、四川、贵州等省市,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大胆进取,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军民融合企业孵化、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配套机制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四川作为科技军工大省,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取得丰硕成果,多项经验首批在全国推广;贵州省工业基础深厚,坚持协同推进,务实求效,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浙江省结合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需要,以需求牵引,项目带动和规划纳入为主要方式,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深化拓展;江苏省教育资源丰富,善于打组合拳,军民两用人才培养溢出效益突出;江西省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军队保障社会化模式,军队保障社会化取得良好实效。陕西省依靠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优势,采用“园区+重大项目+新技术”模式;产业辐射广;山东青岛从偏远的小渔村成为我国唯一获批的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青岛模式”。

2 存在问题

军民融合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背后的瓶颈问题也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军民融合的初级阶段已经跨越,面临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融合深化,面临,必须解决“如何融”,“融什么”等问题。从融合的现状来看,目前深度融合的障碍依然存在,表现为:融合的总体效率不高,军民界线分明,技术标准不统一,互动沟通困难,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因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等。

军民融合整体效益不高:军民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后,全国掀起了军民融合发展“热潮”,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军民融合局部地区“高热”不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 “为了融合而融合”的局面。 “军民融合就是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的理念让融合陷入乱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整体效益不高。

军民融合能力不强:虽然军民之间存在各种资源,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巨大,但是“两张皮”的局面仍然未被打破,资源在两大体系间流动不创。“军转民”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民参军”的数量十分有限,融合不能深入发展。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政策法规,但始终无法落地,无法“接地气”,这种因为军民产业在主体、设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鸿沟,使得资源未能得到统筹利用,军民资源共享的局面尚未形成。

军民融合资源整合无力:各地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建设等诸多方面仍存在高度重复,资源重复浪费等现象层出不穷。如一说搞军民融合园区,各地都一窝蜂上马,这种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军民融合陷入怪圈:本意是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结果却沦为地方各级主体圈钱,圈地的政绩工程。再加上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仍不明确,严重影响了相关主体创新的主动性以及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力度。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军民的技术研发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和现状需求的不透明,导致了重复浪费的现象。

未来军民融合既要解决全面提速的问题,也要不断地化解矛盾,使得融合顺利进行。这既是一个融合全面提速的阶段,也是一个矛盾问题不断凸显的阶段。面对军民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军民之间的需求对接,政府审批权限,人才等体制机制问题,只能通过创新来实现。

3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军民融合深度要彻底打破军民“表面融”“内在不容”的局面,必须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要蹚过改革的深水区,既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布局和整体规划,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同时要采取市场手段,使得融合的要素如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实现自由流动、顺畅转化。创新的领域要勇于拓展,坚持多领域融合,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全方位多领域的大融合;融合要考虑经济性,不能过度依赖调控或者政府的力量,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3.1 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从国家高度要确保规划决策的整体性和战略性。建立适应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机制,从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只有共享,政策配套等方面积极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敢于破和立,要敢于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发展空间。针对问题中存在的资源整合无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平台信息建设和服务平台搭建,实现资源的统筹协调与调配。政府在进行规划的编制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和协调不同地区层级的需求,杜绝重复建设,通过统筹安排创新资源的统筹利用,协同创新。

3.2 创新军民科技融合

科技军民融合是全面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从前面的研究来看,世界各国对于科技创新都是非常注重的。科技创新是其他各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提,其基础性,引领性和先决作用十分明显。国家要重视对军事需求研究和军事科技发展的预测,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建设,建立起创意创新方案征求机制。在研究领域,国家要加大对军民融合项目,包括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的支持力度,从项目经费,科研奖励,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鼓励支持。同时,军口的科研项目,也可以吸纳民口的科研机构或者企业的参与,从源头开展合作。科技领域的核心问题如利益分配问题,必须通过利益协同机制,使得各国防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担。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问题。

3.3 创新各级研发体系

依托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构建研发共享平台。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在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如太空、海洋、网络、智能科技等优先通过实验室建设扩大和提升研发的规模和水平,并能发展成为军事科技创新军、军民融合创新的基地。同时加大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力度,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在经费,人员,配套等方面实现军民研发体系互通转换,资源共享。

3.4 实施军民协同创新工程

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和优势民口、民營企业在重点领域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实验室、国防工业中试基地等研发平台的搭建,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实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项目,支持高校、企业参与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优化军民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建立和完善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共享。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探索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降密解密机制。

3.5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军民融合的载体和晴雨表,具有引导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积极推动军民融合的领域和深度发展。加快示范区建设,通过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的集聚效实现资源整合,并能通过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实现重大需求融合对接、要素资源融合共享。需要注意的是,示范区建设要避免一窝蜂的局面,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建设。

3.6 建设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保障,加快推动军民融合的资源配置。在军民融合重点发展领域,要积极探索军民科技资源整合的新路子。打造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必须健全利益共享、政策引导的方向,明确技术转移,技术解密,项目发布,成果转化,科研激励, 成果孵化等问题,在产学研对接、技术转化、成果转化,数据库建设等领域落实。

4 结论

目前军民融合的发展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如何综合运用深度融合需求的原动力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驱动力,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步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探寻摸索。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既要深刻认识目前军民融合的障碍问题的本质,同时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只有通过创新来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这种创新,从宏观层面来说,既需要顶层设计在理念及全局意识上的落实和推动,也需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和谐统一,借助市场和国家力量合力推动创新融合;从微观层面来说,要推动军民融合,必须理顺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战略筹划和各省市层面的落实来确保军民融合全方位,多角度的推进。当然,军民融合的创新不是从国家创新体系中割裂开来,而是借助创新,带动国家创新体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骆付婷.基于知识转移的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模式与评价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2]孙武斌,李正齐.产业融合视角下军民技术融合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3):52-55.

[3]徐小奇,林学俊.论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及其基本要求[J].国防科技,2016,37(3):4-9.

[4]赵淑珍.着力营造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J].中国军转民,2017,(05):21-24.

[5]姜鲁鸣.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N].解放军报,2017-03-24(007).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资源配置创新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