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凌燕
摘 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结合2019年1月到4月国家出台的4个关于职业教育的重磅文件,如何培养适合外贸转型的具有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从自身所在学院的培养方案入手,重点分析了现有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为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贡献力量。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6.025
2019年1月到4月,4个月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4个国家重磅文件接连出台,既有规划与蓝图,也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可以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10.8万亿,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92%,2023年将达到23.6万亿元。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结合国家政策指向,具有跨境电商相关知识的、素质高、能力高的人才成为外贸行业转型过程中急缺的专业人才,而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课程设计存在欠缺,因此,如何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之下,通过教学内容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利于外贸转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传统外贸业务中,外贸人员需要具备进出口价格核算、外贸函电、制作外贸单据、货代、进出口清关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而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对于上述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跨境电商业务不仅需要具体上述的技能,还要求具备运营平台、跨文化沟通、国际物流、网络营销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跨境电商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岗位来看,涉及跨境电商客服专员、外贸客服、网络编辑、品控经理、翻译专员、关务专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跨境运营总监、风控专员等涵盖跨境、商务、通用等多方面。
从跨境企业招聘的专业来看,企业招聘的主要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专业,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更多。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各个文科、综合类高校基本都开设的专业,每年毕业人数较多,但是对于跨境电商的新需求,各高校培养的传统外贸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外贸行业转型的需要,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能够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高校不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就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则其就业竞争力必然减弱。
2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设置
郑州西亚斯学院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现在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2013版以及2018版两个版本,除2018级学生外,其余各级均使用的是2013版。国际商务(专科)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是2016版,因为国际商务专科升本的对口专业之一是国际贸易专业,故而在此我们也来看一下国际商务(专科)的培养方案。
2013版方案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完成表1中规定的175学分后准予毕业,其中:实践教学课程包括:集中实践(16学分,占比9.14%)、理论课程中实践(21学分,占比12%)以及能力拓展(10学分,占比5.71%)三部分。
2018版方案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完成表2中规定的168.5学分后准予毕业,其中:实践教学课程包括:集中实践(21学分,占比12.5%)以及理论中实践(295学分,占比17.5%)两部分。
2016版方案中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完成表3中规定的125.5学分后准予毕业,其中:实践教学课程包括:集中实践(9学分,占比7.2%)、理论课程中实践(10学分,占比8%)以及能力拓展(7学分,占比5.6%)三部分。
3 现行人才培養方案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培养方案的学时学分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版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从25.86%上升到30%,国际商务专科也达到了20.8%,从占比上而言是符合甚至高于国家标准的,但是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不完善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将从事跨境电商的培养目标列入,人才培养必然缺乏课程体系予以支撑,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核心课主要是基于传统外贸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参加一些跨境电商类的比赛。由于参加跨境电商类的比赛有参赛人数限制,加上没有开设跨境电商相关的操作性课程,因此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不能于企业相匹配。
3.2 教学软件不适合
大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基本上都是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来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所购买的软件大部分是世格、步惊云等软件公司研发的涉及传统外贸各个环节的软件,而对于跨境电商相关的软件购买的较少,这样就不利于相关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
3.3 校外实践不完备
一般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个方面,校内实践通过软件操作的方式进行,而校外实践则更多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活动来完成。从郑州西亚斯学院的校外实习来看,主要是采取邀请企业人员开展讲座和大四第二学期的集中实习来完成校外实践,但是这两种方式存在讲解较浅、实习只差应付以及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等情况。
3.4 专业外语不足
跨境电商相关工作中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在现有局势下,不仅仅需要具备英语能力,还需要多少了解一些小语种,这样更利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业务。但是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外语设置较少,外语主要是大学英语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外贸的转型发展。
4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想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需要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因此笔者针对现有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强对跨境电商相关课程,比如加入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跨境电子商务的流程,知道跨境平台如何运营以及如何操作。其次,课程设立之后尽可能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进修,掌握相关跨境平台的具体运营模式和操作流程;或者聘请相关企业的实战人员为学生进行授课。
4.2 引进优质教学软件,学习跨境电商平台
现在南京世格、南京步惊云、上海远恒等多家软件公司依托速卖通、亚马逊、WISH等平台已经研发出跨境电商的相关软件,通过软件可以模拟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运营,各院校只需要引进这些教学软件,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操作,进而掌握如何进行运营,发现运营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4.3 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与企业进行沟通,与专业的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让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以及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行业以及具体的岗位有所认知,通过顶岗实习对于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有所掌握,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4.4 开设专业外语,解决沟通障碍
开设专业外语,同时尽可能的将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外语内容融入专业外语的教学中,在能力拓展環节开设一些小语种的选修课程,这样会更有利于培养相关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更加适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
[1]邓志敏.“跨境电商”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河学刊,2019,(03).
[2]赵丽红,袁惠爱.陕西民办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07).
[3]孟莹.“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纳税,2018,(26).
[4]王姝怡.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5]张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