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红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企业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提升企业各方面生产与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而在“互联网+”下,企业内部经济形态也出现了较大变化,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也要紧随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以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细化探究“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比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意识、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员工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并针对性提出对应解决对策,比如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控制与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合理分配员工职责和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内控意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9.23
1 前 言
目前,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引入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但是多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了重要改变,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内部控制成效的发挥。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必要深入探究“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不足采取一定解決对策,在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体现出来的各种优势,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2 “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顺应“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参与和扎根,新老企业内部也开始加入对“互联网+”的运用。在技术和理念还不够熟悉和稳定的情况下漏洞百出,以下经查阅资料得出的问题主要分为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在“互联网+”下,企业为了适应当今科技和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不断创新企业经营内容,改革企业管理,但是在逐步改革过程中,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关注,导致现有内部控制不能跟上企业发展步伐,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企业内控意识比较淡薄,在创新和改革期间对企业各方面实际情况缺乏充分、全面的了解,进而在新时期环境与生产条件下,不能客观、有效地实现控制与评价,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要不断壮大和发展,就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在盲目跟风影响下,很难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支出,导致企业内控风险进一步增加,影响企业长久生存。同时,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不断变化和调整管理目标,导致内部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影响企业形象和长久发展。
2.2 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
企业在“互联网+”下,比较重视经营发展和业务改革,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控体系的建设,导致企业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持续改变过程中,增加内部控制难度,使现有内部控制机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弊端与不足,影响企业长久发展。在“互联网+”下,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加上企业各方面管理模式的变化和管理内容的更新,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难以对新的经营环境进行有效管控,导致企业内部秩序比较混乱,内部管理缺乏有效性。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方向,创新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逐步提升。
2.3 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意识
在“互联网+”下,企业积极引入更多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有效提升,并改革与创新管理模式,但是新技术的引进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管理风险,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风险意识,采取科学手段和措施进行风险评估,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开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在预测企业经营与管理风险的时候,预测方式和指标过于单一,缺乏专业评估,造成企业风险预测不够准确,财务支出持续增加,进而导致企业利润持续降低,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受到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企业现有内部控制手段,不能有效控制企业资金流向,并且不能全面评估各方面的资金信息,导致财务预算存在诸多漏洞,加上管理人员缺乏充足的风险意识,造成企业资金不断流失,严重影响企业长久发展。
2.4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企业进行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现状以及运转情况等实现严格审核,如果在审计中发现不合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保证资金完整和安全。企业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和制度,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项资金情况以及具体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并强化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保持企业信息的高度一致和动态交流,加强信息共享,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支持,使管理工作减少漏洞。
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社会审计机构,而目前企业对于社会审计具有更高的依赖度,对于内部审计缺乏关注,觉得内部审计作用不大。这种片面的观念,导致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也不够关注内部审计制度的调整与更新,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2.5 员工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
在“互联网+”下,企业积极引进各种信息技术,相比传统工作和生产模式,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并且有效节约了劳动力,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压力,但是在劳动力节省过程中,也会导致员工存在职责分配模糊等问题,进而增加企业内部控制难度,难以充分发挥内控价值和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员工越来越多的依靠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对网络过度依赖,很多工作都依靠电脑完成,而人员只需要加强监督即可。这一工作模式下,企业劳动力资源会出现闲置问题,加上互联网对人工作业的代替,导致企业员工现有职责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1]
2.6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加强技术引进以及信息化建设,还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更多现代化人才,以满足“互联网+”下企业生产和管理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尤其是技术人员缺乏充足、先进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普遍偏低,思想觉悟不高,如会计人员就是典型代表。在目前大会计时代下,会计准则不断改革与调整,传统会计工作发生巨大改变,要求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现有会计人员依旧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想开展会计工作,过于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在会计人员缺乏先进、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环境下,会计信息数据会存在更新不及时问题,企业运行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2]。同时,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充足的系统安全保护意识,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会受到网络因素影响,降低信息质量,难以为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另外,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经常由于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不高出现舞弊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 “互联网+”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
在“互联网+”下,企业要充分加强内部控制。
(1)要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准确定位,以此为基础开展一系列内控工作。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类型、性质以及行业等定位充分明确,并在此前提下组织管理构架,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2)企业要明确自身所处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结合行业性质确定企业属于行业领先者,还是行业入市者,或者是行业参与者。其次,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和掌握市场发展方向,及时把握市场机遇,结合行业未来发展加快创新,在正确、明确的发展方向引领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行业发展格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企业要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持续开拓市场,为企业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增强企业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信誉度。在企业准确的定位自身发展目标以及发展基础上,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强化企业各个层级的内控意识,为强化内部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3.2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在“互联网+”下,企业还要重视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约束制度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化制定,并配合采取一定奖惩措施,促使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逐步提升。同时,要在内控制度完善建立基础上,对企业领导力量加强约束,确保领导层各项工作可以有序进行,并对各自管理的部门和员工加强监督与管理,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全面提高。企业各部门与管理层级都要做好监督以及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监督制度,避免企业内部信息发生泄露问题。企业部门和员工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构建完善的交流机制,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为员工建立优质沟通与工作环境,促使企业内控效果逐步提升。[3]
3.3 加强风险控制与评估
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既要强化内部控制质量,还要重视风险的评估以及管理工作。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对各合作运营方做好判断,对各方资料进行详尽的调查,全面审核合作企業。在实际审核基础上,结合审核结果,客观地核实合作方信用状况,同时详细列出有关风险等级。在企业运营管理期间,如果发生运营风险,需要先精准、全面地分析风险,科学、准确地制定有关应对措施,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企业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有机地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另外,企业要重视评估计算机操作以及信息技术等应用带来的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人工操作相关预案,实现制定补救措施。在“互联网+”下,企业运营期间,计算机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包括系统操作风险和人为操作风险,需要企业对相关风险进行全面辨别,并对此类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加以评估,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各风险因素加以制约。[4]
3.4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
在“互联网+”下,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严谨的审计基础上,逐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并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状况,合理控制企业各方面运营风险,同时对有关风险实现妥善管理。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好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监督手段和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和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监控,逐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5]
3.5 合理分配员工职责
为了在“互联网+”下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员工各自职责和分工,同时将所有员工自身职责以及工作任务明确到制度层面,作出相应的明文规定,从而丰富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为各部门与岗位人员实际工作提供一定依据。在对员工职责实现合理化分工,需要在员工通过互联网工具开展工作之外,对工作时间进行再安排,进一步分配人员工作,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同时,要避免发生一个岗位配置多种职责的现象,促使员工专心服务于岗位工作,在能力范围内提升工作效率,最好制定一职一责制度,从而保证工作质量。[6]另外,员工分配要科学,避免将专业操作能力较弱的员工放到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当中,保证人员素质和岗位的高度匹配,以此确保岗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企业顺利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3.6 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在“互联网+”下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尤其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对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并为员工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强化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将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并详细的制定有关工作准则,促进员工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自治基础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4 结 论
“互联网+”下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各领域中的企业分别从内部或外部都通过“互联网+”得到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成果,但是,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模式难以充分满足新时期对于企业内控管理提出的要求,需要及时改革和调整,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初始期“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运用“互联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方式,使企业对进行“互联网+”模式下的控制管理得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互联网+”下,企业需要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对员工职责实现合理化分配,强化人员培养,逐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潘虹.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2):85.
[2]刘钰.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思考[J]. 中国市场, 2017(28):157.
[3]李若昕, 冯均科, 许瑜. “互联网+”战略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创新刍议[J]. 人文杂志, 2018(3):69.
[4]张玉兰, 张路瑶, 王园园. 风险管理框架下“互联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J]. 财会月刊, 2017(5):62.
[5]方林凤.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控制转变[J]. 国际商务财会, 2018(5):91.
[6]戚亿辉. “互联网+”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 中国内部审计, 201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