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漫溯到童诗的更深处

2019-10-06 03:57汪素琴
文理导航 2019年30期
关键词:儿童诗语文教师儿童

汪素琴

【摘 要】儿童诗是面向儿童生活的文学,一般语言清新活泼,、质朴纯真、朗朗上口, 散发着真、善、美的气息。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写儿童诗,把诗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通过创设情境来促使孩子亲近儿童诗诗文之密码,通过多样诵读,探寻儿童诗诗情之密码,通过模仿创作,获取儿童诗写作之密码。

【关键词】儿童诗;儿童;学生;语文教师;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童诗,作为语文教师,要遵循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巧导妙引,让他们入情入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把课堂真正还给儿童。那么,如何帮儿童撑起一支长篙,带领他们真正漫溯到童诗的更深处呢?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破译儿童诗课堂教学密码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促使孩子亲近儿童诗诗文之密码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许多儿童诗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与审美,使他们沉浸在五彩斑斓的诗境,从而获得美的情感熏陶和感悟。如执教《叶子的眼睛》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谜语导入:“同学们,大家来猜一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个黑葡萄。”

我们可以借助诗意化的语言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以情激情:

清晨,山林间的薄雾尚未消散,远远望去,像是笼罩着一层轻纱。阳光柔柔地洒落在树林间,郁郁葱葱的叶子上便有了斑驳交错的光影。叶尖儿上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当然,创设情境还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譬如:

1.用图画唤起想象

图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形象。图画中描绘的各种意象,能激发儿童的丰富想象,进而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

2.设置表演环节,激发想象

在初读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按小组分角色登台表演。学生可以在这种生动有趣的表演中,通过合作竞争,想象童诗的内容,人物对话的感情、意思等。

3.用说故事唤起想象

在指导阅读之前,老师可先绘声绘色地读童诗故事,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使他们比较顺利地进入童诗情境,从而加深对诗韵的理解。

二、多样诵读,探寻儿童诗诗情之密码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能够促进儿童的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使儿童在诵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儿童诗教学,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饱满的情感。

我曾看到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叶子的眼睛》,他的随堂实录很值得我们玩味:

师:谁见过露珠吗?(出示露珠图片)露珠又是什么样的?

生1:水灵灵、亮晶晶(出示)

师:注意“灵”和“晶”都是后鼻音。谁能把这两个词读得美美的、亮亮的?(先指名读)好,我们一起读一读。现在知道为什么说“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了吧。

生2:我觉得露珠是水灵灵、亮晶晶的,就像叶子的眼睛。

师:水灵灵、亮晶晶的露珠儿多美呀!多亮呀!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这眼睛不仅水灵灵、亮晶晶的,还怎么样?

生3: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屏幕显示该句)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顺便做个眨眼的动作?(指名上台做)我们一起来做个眨眼的动作,现在大家知道“眨”为什么是目字旁了吧!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眼睛在说什么。(出示句子,齐读)

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哇——天亮了,真高兴!现在我们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露珠儿的美,读出露珠儿的高兴来。(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你看“露”是什么偏旁?是雨字头。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雨字头的,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生4:雾。

师:见过雾吗?下雾的天气是模模糊糊的,课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就是模模糊糊——“迷迷蒙蒙”,请读准字音。

师:是谁把叶子叫醒的呢?齐读第一句。正音“轻”,脚步很轻很轻,是怎样走路的呢?

生5:悄悄地、几乎没有声音地。

师:可是这么小心,还是把树叶摇醒了。让我们一起来摇一摇(学生做动作),你还见过谁摇什么?(摇船、摇摇篮、摇铃、摇头)树叶娃娃们就像睡在摇篮里的婴儿,被阳光轻轻一摇就醒来了。多有趣的一首小诗!谁想为大家朗读?

(指名朗读后齐读)

师:读读第一句,阳光是在什么时候去摇醒树叶的?

生6:早晨。

师:有多早?

生7:雾气还迷迷蒙蒙。

师(出示早晨山林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弥漫着雾,静悄悄,仿佛都在睡觉。

师:晚上的雾还没有散去,阳光就来了。这里应该重读哪几个词?

生8:“还、就”变红。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阳光射入森林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阳光透过枝叶照进森林。

师:再仔细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阳光就走进森林。

师(出示词卡——“走进”)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9:阳光好像人一样,有了生命,会走路了;阳光来的时候是悄悄地来的,他不想惊醒森林中的一切。

……

单纯的朗读训练未免会让儿童感到乏味,而这位特级教师注意变换不同的朗读形式,先让孩子自读课文,看着拼音把字读正确,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读,体会纠错;接着指两名学生读,一人读一句读出情感;再齐读,最后诵读。多样诵读,由面到点,又由点及面,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又进行了必要的引导点拨,紧扣诗眼,重锤细节,巧设悬念,层层铺设,让学生主动去解开谜团,获得寻求知识的内驱力,让朗读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并将孩子对文本的解读引向纵深。

三、模仿创作,获取儿童诗写作之密码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趣、优秀的儿童诗作,每天抄一首在黑板边上,或发在家长微信群里,让学生能有机会欣赏。我們甚至也可以开设专门的童诗欣赏课,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收集同一题材的诗让孩子们听、读、赏、悟等。在这样的欣赏课上,孩子则能接受诗的熏陶、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来讲,仿写无疑是连接读与写最好的纽带,它降低了写诗的门槛,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孩子们能在轻轻松松中读诗写诗。

如教了《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后,将课文内容改写成了一首小诗《荷叶是我的——》:

小露珠说/荷叶是我的秋千/我躺在上面嬉戏/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机场/我展翅在这里起飞/

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大伞/我躲在下面安心歇凉/

……

在读了这首诗后,我问孩子们:荷叶还是小蜘蛛、小鱼儿的什么?它用荷叶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画一画,并给每幅画配上诗。

在学习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让学生尝试着仿写。孩子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心感受,诗意不经意就从孩子的笔尖流淌出来了:

我好想变成一只毛毛虫/穿梭在丛林里/我好想化成一只小蜜蜂/飞舞于花丛中/我好想成为一只鸟儿/翱翔在蓝天/我好想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描绘出最美丽的生活/我好想当一名歌唱家/用最美的歌喉唱出最快乐的心曲/我好想,我好想……

这种仿写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原来写诗可以和画画结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堂写作训练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成为了孩子们展示才情的小舞台。

让我们的语文人一起努力吧,让我们撑一支长篙,带领孩子向儿童诗更深处漫溯,让美丽的童诗永远伴着孩子们成长,让他们童心永驻,华年不朽!

【参考文献】

[1]王晓露.儿童诗教学有效策略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1):53-55

[2]薛雨梅.小学语文儿童诗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语文教师儿童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