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琛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全面护理在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74例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 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
对照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7.03%(10/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21±0.66)、(3.79±0.82)分均低于护理前的(7.85±3.43)、(7.76±3.55)分, 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全面护理措施应用于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程度, 值得应用借鉴。
【关键词】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肠镜;结肠息肉;护理配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84
结肠息肉属于肠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该病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 其临床发病率较高, 病变较严重时可发展为结肠癌。结肠息肉是指从结肠黏膜表面到肠腔内的病变, 一旦发现此病需接受临床及时治疗, 对于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的药物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 手术切除治疗中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能够良好的控制病灶组织恶化, 对结肠息肉治疗有较好效果, 若配以护理干预能进一步优化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1, 2]。此次研究选取74例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 探究综合全面护理在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74例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 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40.35±7.38)岁;病理类型:蒂息肉12例, 亚蒂息肉12例, 广基息肉13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8例;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42.33±7.48)岁;病理类型:蒂息肉10例, 亚蒂息肉13例, 广基息肉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全面护理。主要对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给予护理照顾:①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对其基本资料和病情进行诊断和评估, 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 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史。②心理干预:术前患者受疾病纠缠忍受巨大痛苦, 其情绪比较烦闷、急躁, 另外担心手术效果, 术前存在不安感, 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亲切的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 深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原因, 与之建立良好关系, 鼓励并开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情, 采取对症心理辅导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3, 4]。
③体位病情监测: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和吸氧设备, 术中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给予鼻导管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 术中医护人员的手术动作要轻, 尽量避免损伤肠道周围组织, 做好保温措施, 防止患者出现寒颤。
④术后监测: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 调整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 给予患者持续吸氧, 术后加强24 h监测, 若患者有不适症状告知医生处理, 告知家属及患者术后6 h内禁水禁食, 待其病情无异常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叮嘱患者少食多餐, 每天为患者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 以流质食物向普食慢慢过渡, 为患者提供健康的营养支持[5, 6];详细为患者讲解相关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要求患者遵医服用, 如服药后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观察, 通知主治医生处理, 叮嘱患者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7, 8]。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肠内出血、穿孔、便血。
1. 3. 2 比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选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对其进行评分, 主要对整个住院期间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 统计调查结果, 将其分为很满意、一般、不满意, 满意度=(很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3. 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判定标准: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总满分为10分, 评分越低, 疼痛感越弱。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肠息肉的病变位置在大肠黏膜上, 此病具有较高的癌变性, 当结肠息肉体积增大时, 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还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息肉若不及时切除治疗, 会不断加速恶化, 以往的临床药物治疗法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疾病复发率较高, 随着临床深入研究, 医学水平不断提升, 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道疾病治疗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多存在应激反应, 在临床中辅助护理干预相当重要[5]。综合全面护理是对患者的整个临床手术治疗中给予病情控制和照顾, 通过各方面的干预来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减轻患者疾病带来的疼痛, 促进其良好康复[9]。
综上所述, 将综合全面护理措施应用于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中, 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值得应用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艳, 邵月春. 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护理. 中國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23):40-41.
[2] 管琪琪.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与配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1):51-52.
[3] 贺利影, 吴学勇, 吴伟.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12):1666-1667.
[4] 黄海今, 王桂荣, 石红阁.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6):87-88.
[5] 周荣翠.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合并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4):426-427.
[6] 周丽. 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医药前沿, 2017, 7(17):126.
[7] 侯若楠, 李玉峰, 许素环. 国内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28):2234.
[8] 刘永飞. 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271-272.
[9] 张玉娟, 贺彩玲. 肠息肉内镜摘除术日间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1):204-205.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