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婷
摘要:本文从女性的角度对潘玉良漫漫艺术人生中绘画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以了解女性意识特征的独特之处,体验潘玉良如何在西风东渐时期取长补短并探索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对潘玉良具有女性意识的各方面题材的绘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把它们放置在她所在的时代背景中,让我们能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她的作品,并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潘玉良绘画中具有女性意识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潘玉良;女性意识研究;自画像
一、引言
潘玉良在其艺术发展历程中始终倡导中西文化交流,她将中国艺术中的深刻意韵添加到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再将西方印象主义的油画技巧运用到中国画中,慢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潘玉良将中西方艺术中的思想、造型等都做了充分的融合,在她的笔下,作品有了全新的内涵。潘玉良艺术作品的价值与特色,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和借鉴还有这种融合引发的超出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都值得学术界去深思并阐释。潘玉良学习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参考、吸收并独创的一个过程,同样是其精神世界的自我宣誓,这一过程十分连贯,形成了其作品之中各种艺术与人文元素,其作品给人一种各类元素相辅相成的感觉。它们彼此依存,唯有对其展开深入的剖析方能认知并还原一个沉浸于自我艺术世界的潘玉良,方能从整体层面认知并把握其作品独有的特色。
二、潘玉良自画像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要解读某一画家的自画像,首先要了解其画家本人,走入画者的内心。潘玉良一生多旅居海外,这使她作为一个爱国人士感到很无奈,内心很痛苦。爱祖国、爱家人、更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可作为有着“灰暗”身份的女人,她早期很难得到观众的承认。她早期回国后的作品多受到排挤、歧视,她非常想要得到身份的认可,这从她的作品中存在女性自主意识就可以看出。她的自画像系列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庄重沉静,眉宇间流露出桀骜不驯、不卑不充的人格魅力,毫无女性的矫揉造作和媚俗之气。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充分认识到了女性作為一个完整的“人所应有的权利和独立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在她所创作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这也是她成为中国女性画家中最杰出人物的重要原因。
(一)《黑衣自画像》分析
《黑衣自画像》(图1)是潘玉良典型的具有女性意识的画作,画中的人物用线自如、色彩丰富、神情自然不雕琢,但作者却并没有刻意的去美化这位女性,而是以一种极为真实的手法和观念再现了相貌并不突出的自己。潘玉良画她自己身着东方式的黑色绣花旗袍,坐在铺有白色桌布的桌子旁边,整个身体略呈s形曲线,头微微倾斜,深沉而又忧虑的眼神呈现在画面中,仿佛她内在的心事是完全没有人可以了解的,而当然我们知道她的身世,她的遭遇,最后碰到潘赞化鼓励她去法国画画,发展她自己,可是她在文化上还是孤独的,因为她回不到自己的祖国,她穿着那样的旗袍,可是她回不到那个旗袍的国家了。黑色的绣花旗袍透露着她对祖国的眷恋,左边的桌子上放着中国式的青花瓷花瓶插满鲜花,中国古典式的气氛笼罩在整个画面中,人物深色的衣着、慵懒的姿态和忧郁的表情给作品添加了一份哀怨,而有意在细微处表现的细眉红唇与花瓶里色泽艳丽的红菊相呼应,似乎能感觉到画家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亮色背景与身穿黑色旗袍的女性形象形成强烈的色调反差,盛开的鲜花与内敛的人物衣着形成强烈反差,画面中中国古代青花瓷瓶的造型与人物饰品、发式等细微造型相呼应,尽显作者细腻的画面布置。
面对潘玉良的这幅自画像,一股淡淡的忧伤悠然而起,这幅自画像将画家自己悠然孤寂的心情表现的淋淋尽致,作者细腻的感受被作者含蓄而内敛的绘画意识表露无遗。这是潘玉良自身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将自身投射到画面中,向观众诉说“我是谁”或者“希望自己是谁”,通过创作塑造自己理想化的表现,甚至是呈现出与现实相反的景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显示其内心对自我存在和被认可的期待。如果单从作品出发,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忧郁的女人,但当我们了解了潘玉良的经历后,观众可以深深的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位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追寻和渴望得到身份认可的压抑的欲念。这幅油画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最早表现女性意识的作品。
(二)《自画像》分析
图2也是潘玉良的一张自画像,穿着一件睡袍,坐在凳子上梳头发,是一个对自己哀怜的过程中,一种美,为自己化妆,好像又没有人看,自赏自怜,很孤独。潘玉良画面里梳头的姿势非常的特别,其实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一个很做作的姿态,很戏剧化的动作,有一种对自己的哀怜,才会有这种姿态出现。
三、结语
潘玉良的自画像有种发自女性内心的宣泄感,一种眼神流露出的忧伤、无奈之情。她作品中流露出不自觉的女性意识,尽管这种意识是低调的感伤的,但其中真实地展现了属于女性的精神世界和女性对自身的审视,是画家内心真实的写照,这在以前包括女画家的绘画作品中都是很少看到的。潘玉良在色彩的运用上,则选择明亮、鲜艳的对比色,从而与造型艺术达到和谐统一。自画像中“她”的形象都是高高吊起的丹凤眼,背影常常采用大块的笔触表现或安排一些怒放的花舟,这些笔触可以寻觅到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再加之主体形象用勾线表示,恰到好处的实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不论从技法上还是思想上,潘玉良都可谓女性艺术家历史上,开一代新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参考文献:
[1]陈天虹.从女性主义艺术浅析潘玉良绘画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30+32.
[2]周甜.苦难——潘玉良绘画的忧郁之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9,25(02):137-138+141.
[3]孙延利.“融中西画于一治”——潘玉良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J].皖西学院学报,2019,25(04):150-152.
[4]周甜.潘玉良绘画的忧郁意象[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9(01):59-60+148.
[5]吴梅.浅析潘玉良绘画的东方审美情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68-170.
[6]陈露露.女性主义与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美与时代(中),2018(01):73-74.
[7]郝颜飞.潘玉良“中西融合技法”的演变历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9):61-65.
[8]周岳菡.大美至简,东方情韵——潘玉良油画的东方审美[J].科技视界,2018(23):211+160.
[9]曹子达.潘玉良绘画中的装饰性元素与审美风格研究[J].艺术工作,2018(05):23-25.
[10]田甜.常玉与潘玉良女性绘画形象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9(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