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鸟画在徽宗时期向写实风格更加靠近,格物致知的思想更重视对事物本身的再现,画面更为细致。宋徽宗大胆的将诗、书、画结合起来,不但使三者融合,也造就了别致的艺术风格。重视自身修养的徽宗他的画是严谨的写实之风与真性情笔墨情趣的结合。
关键词:“格物致知”;重自身修养;诗书画融合
一、引言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个皇帝,以花鸟画瘦金体留名青史。人们对他最初的认识大都源于他的瘦金体,而花鸟画方面则不甚知之。宋徽宗作为皇帝,他的艺术造诣对当时的艺术文化风格有着深刻影响和贡献。
也正是在他当政期间,中国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绝对的示范作用,而且对宋代至今近千年来的绘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时期,推崇以文治国,在政权统一、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速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使农业、手工業生产逐渐恢复并超越了唐代的发展水平,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理学的影响
宋代绘画受到理学的影响,强调认识事物“格物致知”的理学观念。”宋徽宗实现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理念并试图表达一种”格物之精”的造型理念,形成了形似而意生、精微而典雅的艺术风格。这种绘画风格不仅注重物象本身的真实再现、真实描绘,而且更加注重客观物象的自然情感,努力表达物象的性与理。宋微宗观察生活的绘画态度影响了当时院体画的绘画风格,也使写实性的绘画理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表及里地把握物态主客观的自然状态,使绘画达到了既不失“常形”又兼得“常理”的严谨程度。宋徽宗对生活观察细致,无论是《瑞鹤图》的精工细致,还是《柳鸦芦雁图》的粗放简淡,都是极认真严谨地对待自然。
宋代是中国绘画写实技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是具象写生转向精致入微的阶段,宋徽宗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的引导下,画院体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宋徽宗当政时期的社会条件及他对翰林书画院的有为之治,创立“画学”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宣和体”,在延续前代写实画风的基础上,坚持”格物穷理”的艺术观念,从而促进了院体花鸟画细腻入微、合乎情理的写实格调,达到了绘画审美的高度飞跃,提高了其深度及广度。在宋徽宗看来,表现月季花必须要画出具体对应的时辰,要画出“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而孔雀迈步升墩时到底是左脚在先还是右脚在先这个细节必须符合事实,否则其它方面画得再好,也“一无所称”。也就是说,与真实的客观自然对应最为重要,对现实得追究比视觉的更为重要。
三、诗、书、画融合
地位和影响力的强大,徽宗为花鸟画承上启下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其花鸟画作品上承写实风范,下启文人古典韵味,以物象生动逼真、意韵丰富独到著称。特别是北宋画院在宋徽宗的导向下发展到了画院历史的最高峰。他所倡导的以诗入画、诗画一体的构思之道,重视传统的学习研究,倡导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也就有了“诗画一律”这一理论学说。
“诗画一律”,其根本依据的来源是诗由心生,画由诗生。诗画两者相互补充,以求达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审美境界。”以诗入画”的理念在宋徽宗身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他的画学思想,提倡诗思入画的构思之道。画院考试以诗句为画来命题,以诗思构画思。如“墙画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等。这不仅导向着画院的创作,也深及院外的创作,使绘画的形式更多面了,意旨的表达更丰富了。二是宋微宗自身喜好与文人往来并兼有文人气质,重修养。在讲究笔墨情趣、形成墨笔花鸟画的同时,追求在严谨的法度下做到主客体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宋微宗将诗人与画家身份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自身心境与物像及精神状态与客观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由物象的产生到物象的逐渐形成,再由物象到物态化的过程,即是由物到心,心随性情在高度自由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了物我统一的艺术作品。宋微宗在要求绘画物象客观真实,经过自身情感提炼诗意的同时,以高超的水墨技巧为前提,浓厚的笔墨情趣为重,追求古朴简远、淡雅清幽的意境。他的作品是严谨的写实之风与真性情的笔墨情趣的结合,有着别具风格的艺术样貌。
徽宗将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使花鸟画和题画诗不止在形式格局上实现统一。也实现了别具自身艺术风格的艺术规律,使其相互融合和沟通,开启了花鸟画题诗画的先河。他将自己别具一格的”瘦金体”与精致入微的花鸟画相融合,将诗、书、画的趣味性同作品表达的艺术性完整结合,自我表现的意识和审美意图尤为凸显。
宋徽宗在倡导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我体验及感悟,表达了传神达韵的艺术境界,并且大胆创新。形成诗、书、画相结合的崭新的表现形态。赵佶自己学习成体系的画风本就丰富,沿袭了黄荃黄家富贵,用笔细致,描摹入微;又有学习徐熙不设颜色的水墨,追求作品的意韵和趣味,描绘简单平凡。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层次的文人情怀,充分尊重自身的精神诉求,实现了更高的审美理想。他的花鸟画影响了整个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理念,也为当今的花鸟画创作提供了美学参考。
作者简介:龙健行,绍兴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