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2019年1月28日,外国友人在北京故宫举行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上购买老字号产品,满载而归( 董乃德/ 摄)
近日,武汉市出台《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按照计划,到2021年,武汉将成为现代化商业聚集地、国际化消费目的地、便利化时尚宜居地,打响“武汉购”品牌,同时,通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国内、面向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16年國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由商务部牵头负责。
2019年初,商务部明确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各城市迅速响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都、天津、厦门、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都在致力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这表明在当前扩大内需、以内需拉动经济的大背景下,消费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2019年1月16日,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城市中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反应最快的要数重庆和南京。
1月24日,仅在商务部提出开展试点工作一周后,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消费平台转型升级,壮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差不多同时,“争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被写进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实际上,一些城市早已就此进行布局。2017年,青岛就提出“争创全国沿海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8年初,成都提出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2年,成都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8年4月,上海市明确提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将在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经济区、东北经济区、西部经济区等地发挥较大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把目光聚焦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从国家层面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提出,不仅与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也是我国应对外部复杂严峻环境及不确定性、优化生产和消费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构建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手段,为我国经济从工业制造业转向文化服务业、我国城市从生产型城市转向消费型城市、促进消费市场从国内走向世界发出了更为明确的信号。
洪涛告诉本刊记者:“超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均是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大型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其必然性。许多城市没有农业,甚至没有工业,但却不可能没有流通业,因此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及其城市群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
究竟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洪涛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是“购物天堂”,但绝不仅仅如此。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实际利用外资额度等,均是需要关注的指标。
随着消费升级,全球由工业社会进入服务经济社会,由服务经济社会进入信息经济社会,购物仅仅是人们消费的一个内容,消费还包括服务商品消费、体验商品消费,即买商品(实物)、买服务、买体验。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有好的消费环境和理念,如以智能消费为核心的数字消费,以及代表城市发展趋势的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生态消费。智能消费涉及到便利性、网络性、体验性消费,而绿色、低碳、生态消费涉及到可持续消费。”洪涛说。
武汉的三年行动计划就特别关注智能消费领域,提出“要大胆探索无人销售商店、自助提货柜、刷脸支付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支持消费领域创新型企业在武汉拓展新零售业务”。
此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要足够国际化。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看是不是有较多的国际游客、国际投资者,是不是有很多的国际航线、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和外资企业;是不是语言更为丰富。”
在消费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有一定的免税机制,有很多国际大品牌集聚并在当地开设展示中心,品牌集中度高,价格优惠,品种齐全,购物环境、服务态度和质量都要有国际一流水平。
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看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蕴含着比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我国最高的城市层级更丰富的意义。
“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个概念中,既包含了国际消费这个消费的最大空间层级,也包含了中心城市这个当今中国城市纷纷追求的目标。因此这个概念一提出,就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热切的关注。”刘士林分析称。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同类型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具有相应的特色。
除了北京、上海这些超级城市,“西安、成都、杭州、青岛、武汉、郑州等基本上都是重要的节点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其节点城市的作用,形成特有的定位。尤其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其特殊的战略地理地位。”洪涛说。
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将在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经济区、东北经济区、西部经济区等地发挥较大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不同的城市应有不同的特色,这是由其城市禀赋和消费特点决定的,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同城市要抓准自己的消费特点,将其打造成竞争优势。
洪涛举例说,北京一方面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全国各地游客以及境外游客的需求,这说明北京既要发展社区商业,也要发展北京特色老字号经济(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商业(步行)街经济,以及相应的商业文化等。
北上广深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多、消费力强、集聚性好、国际性突出,理所当然应成为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表率。上海的时尚之都气质、广州悠久的對外贸易史、深圳的创新与活力,均可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因素。
2018年全国部分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就具体消费类型看,除旅游经济外,外贸经济、会展经济、文创经济、赛事经济也将是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重要消费形态。
成都一直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随着跨国公司、外国领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成都的国际影响力也逐年增长。截至2017年末,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有281家,驻蓉外国领事机构有17个,数量处于中西部地区首位。
“随着成都的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这座有着消费、休闲、娱乐基因的城市,将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赵萍指出。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同城市要抓准自己的消费特点,将其打造成竞争优势。
作为“前有G20后有亚运会”的城市,杭州享有举办国际性重要会议和赛事所带来的巨大流量经济,会展经济或可成为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入口。
苏州是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末,全市共有8个国家级、16个省级和5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300亿元。“西安、苏州这两座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以特别突出文创经济优势。”洪涛说。
南京市曾经举办了世界全项目轮滑锦标赛、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南京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等多项品牌赛事,同时成功申办2020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赛事经济助推南京进一步塑造国际化形象,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成为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力抓手。
但洪涛也指出,目前这些城市都有交通拥堵等大城市“常见病”,同时体验消费等领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都是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