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源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卒中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群体为老年人,该病发病较急,并且病情进展较快,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该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会存在偏瘫症状。根据临床分析得知,患者在偏瘫后其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受到抑制,对患者行走功能、站立功能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为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需要对其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恢复,该次研究特对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探究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研究样本为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例数选取200例。将20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54例,患者年龄在61~81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68.2±2.3)岁;实验组100例患者中,男性为47例,女性为53例,患者年龄在64~82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71.1±2.2)岁,此次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该次研究没有影响。
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1 h后就对其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正确的下肢摆放姿势,为患者准备好大小不同的三个软枕,大号软枕规格为20 cm×30 cm×60 cm;中号软枕规格为30 cm×30 cm×30 cm;小号软枕规格为15 cm×20 cm×30 cm;在患者保持仰卧位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患侧大腿内部放大号软枕,在患者髋关节部位放置小号软枕,在患者膝关节部位放置小号软枕,在患者足底部位放置中号软枕,避免患者髋关节出现外旋现象,保证患者膝关节的屈曲程度。并且避免患者出现足下垂现象,每隔2 h为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按摩,并且为患者变动体位。另外护理人员需要随时保证髋关节的伸展,让其膝关节变得屈曲,在健侧髋关节与膝关节放置在中号软枕上,背部则靠着大号软枕,每隔1 h进行1次体位变换,对于健侧卧位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膝关节进行90°弯曲,将其放置在大号软枕上,避免患者出现足部下垂与不良内翻现象。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踝关节进行固定,护理人员将一只手在踝关节上进行外翻运动,其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膝关节运动,护理人员托住患者足部,让其处于背屈位,保证髋关节状态。对患者采取桥式运动,在患者治疗完成后,让其保持仰卧位,双膝屈曲并将双脚放置在床上,护理人员从一只手将患者患肢膝关节固定,并且对其进行按压,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伸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模式。
(1)护理满意率;(2)预后生活质量;(3)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 χ2检验,相关性采用 Pearson 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生命质量评分对照组(n=100)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n=100)干预前 干预后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心理情绪5.01±0.225.01±0.234.02±0.137.24±0.117.31±0.227.22±0.415.51±0.125.14±0.135.34±0.249.22±0.31#9.21±0.32#9.01±0.21#
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分析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n)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其大脑皮层支配神经受到了抑制,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痉挛,另外在患者屈肌与伸肌的痉挛当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足下垂、足内翻等并发症,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干预,容易让患者患侧周围关节的疏松组织变成为致密组织,从而让其关节进一步出现痉挛并行,完全丧失肢体运动功能。而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模式,首先对患者进行肢体位置的摆放,采用软枕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能够做到踝关节的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这样一来就能预防患者由于肌肉紧张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关节出现变形,并且还能让患者肌肉进行各种运动,预防长期压迫而造成的褥疮。而在患者踝关节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主动运动,从而对其关节与肌肉的感受器官进行有效的刺激,另外提高患者对下肢的控制能力,促进肢体肌肉收缩,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与变形现象,而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足部下垂以及足部变形的情况,还需要在踝关节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患者肌肉的剩余功能,刺激感觉器官,让患肢能够尽快恢复,逐渐形成正常的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
但是在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完成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并且在进行早期踝关节运动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与家属关于踝关节运动的必要性[2],告知患者在出现脑卒中疾病之后,出现踝关节功能障碍。让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并且让其真正了解到踝关节运动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另外在之后的踝关节运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锻炼依从性与锻炼强度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在运动干预当中,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家属的监督与帮助作用,在患者出院后保证其也能坚持进行康复运动[3]。
另外踝关节运动属于一种长期的运动过程,患者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护理支持[4],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鼓励性夸奖,让患者能够体会到在锻炼前与锻炼后的区别,对踝关节运动更加信服,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并且为患者讲解成功恢复病例,塑造榜样精神,让患者能够有目标的进行运动,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合作,为其日常生活与饮食提供指导意见,耐心对患者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5]。另外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过程中,家属也能参与到心理疏导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安慰,并且鼓励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分析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