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陆曼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中风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出现了风、火、痰、瘀等症状,导致脑脉麻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情况,属于一种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1]。因此,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2]。该次研究了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析了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于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 53~82 岁;平均年龄(67.32±4.85)岁;患者病程在 4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13.48±2.57)个月;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 54~83 岁;平均年龄(68.48±5.21)岁;患者病程在 5个月~8年,平均病程(15.21±3.43)个月;所有患者中,半身不遂者57例,上肢不遂者26例,下肢不遂者7例;所有患者在各项一般资料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80 mg阿司匹林片,3次/d;30 mg心脑舒通胶囊,3次/d;血糖较高者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较高者控制患者血压等高危因素。
研究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进行治疗:使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进行治疗。对于上肢不遂者,选取肩髃、曲池、外观、合谷等穴位;下肢不遂者选取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环跳等穴位;使用酒精消毒后,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24 h后揭去,1~2 h再贴新的穴位贴敷,1次/d,持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同时,将煎煮好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川乌、僵蚕、木通、羌活以及威灵仙等中药材倒入足浴盆中,保持恒温,500 mL药液量加入2000 mL的水,水温控制在40℃~45℃,浸泡20 min~30 min,1次/d,持续两周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均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经历过中风后,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对于半身不遂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来说,其不良情绪更加显著。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与病情特点,为其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饮食主要以清淡、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确保患者的营养充足;若存在肝肾阴虚者,则给予患者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等食物;若存在气虚血瘀者,则给予患者多食薏米粥等食物;高血压者则给予低盐食物;(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每天的运动量;并在患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针对患者的训练情况,不断调整训练量与强度。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患者治疗后,原有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走路即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原有症状好转,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即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原有临床症状、体征均没有明显改善,即为无效。同时,依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HISS)情况,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根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均采用(±s)标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数与等级资料则使用频数标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对比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NIHSS治疗前 治疗后AD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29.75±5.6329.29±5.360.39690.69248.34±1.1213.41±1.6816.84440.000015.34±6.4515.86±6.070.39380.694769.23±15.4249.68±13.016.50030.0000
中风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情况患者在中风后出现偏瘫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血管病变基础与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流动力学基础;前者主要以动脉重要硬化或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动脉炎为主;后者则主要为血液成分改变与血压因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此,中医治疗被广泛地应用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穴位敷贴与中药足浴;穴位敷贴主要是通过穴位贴敷药剂,能够发射出生物波,作用于人体中,从而产生生物共振的效益,激发机体细胞的活性,改善人体微循环与新陈代谢,提高组织供养,促进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合成[5]。同时,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足部属于足三里经的起始点,也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中药足浴主要是通过中药煎煮取汁浴足的一种保健方法,该次药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川乌、僵蚕、木通、羌活以及威灵仙等中药材均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功效[6];且通过中药浴足的方式,能够促进机体局部温度的增高与血液流动速度,扩张患者毛细血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细胞营养与机体功能。
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患者的心理、饮食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需要为其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与康复训练计划,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8]。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浴足进行治疗后,45例患者仅有1例无效情况,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45例患者中共出现了7例无效情况,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4%(38/45);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前,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 评分分别为:(29.75±5.63)分与(15.34±6.45)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分别为:(29.29±5.36)分与(15.86±6.07)分;由此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分别为:(8.34±1.12)分与(69.23±15.42)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与 ADL 评分分别为:(13.41±1.68)分与(49.68±13.01)分;由此可见,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