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学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白银 7309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即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指患者膝关节发生的退行性改变,该疾病常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进展缓慢,多以患者膝关节软骨发生增生、破坏和变性等特征为主。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肿胀和关节畸形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患病率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以往治疗中通常采取关节镜清扫手术,然而该术式对于早期关节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针对中重度关节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有研究中发现[1],该手术方案的治疗优良率可高达90%以上。该文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旨在分析对于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抽取院内诊治的76例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 12/26,年龄区间处于 50~83 岁,均值(62.4±1.3)岁,病程 5个月~10年,病程均值(3.6±0.4)年。 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10/28,年龄区间处于45~81岁,均值(61.9±1.5)岁,病程 3 个月~4 年,病程均值(1.5±0.6)年。两组线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关节镜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患者术中为仰卧位,实施常规硬膜外麻醉,在其大腿根部利用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术中采取内外侧手术入路,利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其关节间隙进行扩张处理,并结合病变部位放置关节镜手术器械,对其关节内的病损处实施精准手术操作,主要病灶部位有半月板和滑膜等,手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予以治疗,手术操作方法如下:术中在充气止血带的止血辅助下完成手术操作,选择患者膝前正中处作为手术切口,由髌骨内侧进入,对髌骨朝外侧放开充分显露其膝关节,于后交叉韧带的前正中约6 mm处钻孔,依据顺序对其股骨予以截骨。对关节内骨赘进行充分清理,在胫骨近端行髓外定位,保持约后倾斜6°~7°实施截骨,对屈曲及伸直位间隙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后安装试模,合理选择假体,如若存在内外翻畸形情况,则需相应处理。根据髌骨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确定是否进行置换操作。于术后松开止血带给予止血处理,在加压下完成包扎。术后相关治疗同对照组。
(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5个月,利用膝关节功能(HSS)良表对患者手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予以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肌力和稳定性等,0~100 分,优(≥90 分),良(75~89 分),中(50~74 分),差(<50 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2)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等;(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计数资料通过[n(%)]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37%,对照组为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n(%)]
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24 h VAS低于对照组,而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相关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24 h VAS(分)HSS评分(分)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56.62±3.1957.03±4.021.0120.06412.62±3.157.29±2.173.1150.0033.12±0.365.27±1.143.1120.03582.63±5.3371.14±4.136.7150.000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对照组为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n(%)]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理基础在于膝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软骨和滑膜处大量释放炎性因子,使得软骨细胞大量释放溶解酶,造成Ⅱ型胶原蛋白以及蛋白聚糖发生降解。同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常好发于广大中老年人群体,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畸形和疼痛等,甚至可能造成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通过采取关节镜手术方案,此类患者治疗的常用措施通过手术操作,能够帮助清除患者病理组织内的大量炎性介质和坏死组织,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能够帮助改善其关节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然而,对于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仍待进一步提升[2-4]。并且从该次的对比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该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低于同期观察组患者。这提示,对于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还需要探索其他更为有效和科学的治疗措施。
全膝关节置换术,近年来成为临床中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常用措施,通过运用全膝关节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感,同时可促进其关节活动度的有效恢复。特别是对于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有助于控制其病情进展,也为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的最大化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从该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该组术后随访期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并且该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相关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且手术后发生的剧烈疼痛、切口愈合不良、下肢静脉血栓以及皮缘坏死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也提示,对于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价值较高。与此同时,该手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相关因素也对手术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手术操作中以及围术内需要特别注意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技术水平对于手术疗效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尽可能确保软组织的平衡,也是实现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性步骤。患者软组织平衡是指确保其内外侧副韧带可维持良好平衡性,尤其是内侧副韧带的平衡性影响较大,在手术期间要求术者有意识地对内侧副韧带进行有效保护,在实施剥离操作时,需要连同骨膜一起由患者胫骨表面处分离,并确保能够维持袖套状。如若在手术操作期间出现外翻畸形情况,通常需要对其股骨处的外侧副韧带实施外翻剥离,而针对胫骨内侧副韧带则需要实施内翻剥离。而在针对韧带松解之前还需要彻底清除全部骨赘,如若在手术操作期间发现存在后侧结构紧张情况时,可通过骨膜剥离器对其后侧关节囊实施剥离处理,或者也可通过利用尖刀对其后侧关节囊实施点状切开,进而对后侧结构达到充分松解的操作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优化患者围术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