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 625500)
足癣又称脚气,是由真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一般首先发生在单侧(单脚),感染数周后方可至对侧[1]。目前,足癣具有高发病率特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脱皮、皮肤湿软发白及脚趾之间出现水疱,甚至可出现皮肤开裂、增厚、粗糙及糜烂,并具有剧烈瘙痒和可蔓延性[2]。其还可能伴有局部疼痛、红肿、化脓及腹股沟淋巴结重大,严重者还可造成蜂窝组织炎症与小腿丹毒等继发感染[3]。对于足癣的治疗,临床一般采用软膏等擦拭,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仍不是十分明显,且复发率较高,并不足以治本。因此,该文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就此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该我院收治的130例足癣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用将其分为对照组 (硝酸咪康唑霜)与观察组(脚气搽剂),每组65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 26 例,年龄 19~70 岁,平均年龄(36.5±3.4)岁,病程 7 d~10 年,平均病程(4.8±1.7)年,发病部位为48例趾间,17例足背或足侧缘,其中疾病类型有:34例浸渍擦烂型,17例水疱型,14例鳞屑角化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37.1±3.2)岁,病程 7 d~11 年,平均病程(4.6±1.5)年,发病部位为46例趾间,19例足背或足侧缘,其中疾病类型有36例浸渍擦烂型,16例水疱型,13例鳞屑角化型。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足癣且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等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硝酸咪康唑霜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清晰患者患病处,使其处于干净状态,然后给予硝酸咪康唑霜由内向外均匀涂抹在患病处,其涂抹范围需超过患病处四周1 cm,涂抹3次/d,连续涂抹15 d。
观察组则采取脚气搽剂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时间均与对照组一致。
(1)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2)对比两组治疗7 d及15 d后的效果(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真菌镜检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真菌镜检呈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且真菌镜检呈阳性)。(3)对比两组有无不良反应。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67%、87.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31%、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7 d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8%、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15 d后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足癣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主要发病原因和感染足部浅部真菌及平时生活起居不慎等相关[5]。这是由于机体趾间与足底并没有皮脂腺,而导致抑制皮肤丝状真菌脂肪酸的减少,使其出现生理防御功能效果不佳,且此部位区间皮肤汗腺却异常丰富,致使极易大量出汗,并因局部存在温暖、潮湿及与空气流通较差,造成一个真菌有利生长环境[6]。另由于足底皮肤部位角质层增厚,而角质层中存在的角蛋白是一种丰富真菌的营养物质,更佳有利真菌快速生长。足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皮疹与皮肤瘙痒等[7],而主要类型则是水疱型(多发于趾间、足底及足缘,表现是呈米粒状大小。注:深在性水疱分布呈成群或疏散,有较厚疱壁、清晰内容及破裂不易性,其可相溶成多房性水疱,揭开疱壁可发现糜烂面呈鲜红色和基底蜂窝状,瘙痒剧烈)、糜烂型(多发于多汗者第三四五趾缝之间,表现是呈表皮角质层局部侵软发白。注:其通过走动摩擦导致表皮脱落,可露出呈糜烂面鲜红色,甚至影响累及足底交界处、趾缝间及趾腹,有剧烈瘙痒感)及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跟部、足缘及足跖皮肤加厚、脱屑、粗糙,呈鳞屑小点状或成片状,脱落反复)。其具有高传染性与复发性别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因此,有效治疗足癣十分重要。
该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67%、87.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31%、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5d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6.92%同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8%、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足癣患者采取脚气搽剂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总满意率、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这是由于脚气搽剂的主要成分为硼酸、薄荷脑、水杨酸、樟脑、乌洛托品、甲硝唑、氧化锌、苯酚、乙醇及甘油等。其中硼酸具有较佳抑制霉菌作用,薄荷脑具有消炎、渗透清凉作用,水杨酸具有良好抑制真菌作用,樟脑具有促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局部循环及使药物吸收率提升作用,乌洛托品具有药物收敛、止汗作用,甲硝唑具有抗感染厌氧菌作用,氧化锌具有止痒作用,而苯酚具有强效杀菌作用[8]。另有研究发现[9]:脚气搽剂在治疗过程中不易刺激患病处导致破溃,且可促进患处恢复、降低疼痛感,具有提高治疗时间与效果作用。因此,通过该次研究可表明相较于对足癣患者采取硝酸咪康唑霜治疗,采取脚气搽剂治疗效果更佳,其不仅可提高患者总满意率、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还可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康复时间提前(治愈时间明显提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足癣患者采取脚气搽剂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总满意率、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且可使康复时间提前,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