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实践与探索

2019-09-28 02:33王震威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实验室

辛 良,厉 伟,王震威,申 建

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实践与探索

辛 良1,厉 伟2,王震威3,申 建4

(1. 中国矿业大学 财务资产部,江苏 徐州 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3. 中国矿业大学 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 江苏 徐州 221116;4.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平台建设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水平与能力。该文以某煤炭行业高校为例,主动对接社会和行业需求,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制度改革、平台完善、队伍建设和规范实验室管理,改善了开放共享服务质量,提升了设备利用率。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设备管理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 70号),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1]。

随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建设的持续投入,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规模持续增长和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科研和实验室条件。国家迫切期望高校能够发挥科教人才培养及其科技成果,利用自身的智力及装备优势,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充足智力及技术保障[2]。

1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问题现状

相较于国外大型科研仪器的使用状况,国内高校设备使用率普遍不高,对外共享水平更低[3]。这与长期以来高校设备“粗放型”管理模式,“重买不重管”等问题有关[4],也是“公有资产私有化、个人化”困境的现实反映[5]。在高校大型科研仪器数量和类型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对设备的投资效益普遍偏低,大型仪器管理陷入了“怪圈”,一方面,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浪费现象严重[6];另一方面,校内及社会许多使用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大型仪器支撑社会科技发展的力度不足。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不高,设备闲置浪费,单位管理职能弱化,实验室管理不规范,专业化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变得日益凸显,限制了对社会开放共享服务能力。

我校为煤炭行业高校,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拥有4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计324台(套),设备原值36 598万元。近年来,学校抓住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模式落后、共享动力不足、开放制度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关键症结,通过完善政策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共享平台,从实验室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效益和共享能力,促进校企间合作力度,有效支撑了所在地区和服务行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2 构建设备开放共享综合支撑体系

高校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必须从制度层面、条件保障、人员保障、信息互通等方面不断优化,才能构建和完善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支撑体系(如图1所示),形成目标和支撑条件的有效闭环。开放共享目标能够驱动学校从制度、条件、人员和平台等方面的不断完善;高校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支撑体系,才能够实现开放共享的目标。

图1 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支撑体系

2.1 完善制度规章,形成正确导向

(1)完善校院两级开放共享制度。修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实施办法”,实施大型仪器有偿使用,设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专用账户,明确测试费分配占比,收入向学院、分析与计算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二级单位倾斜,激发工作主动性。测试费收入的90%由各二级单位进行二次分配,用于设备成本运行,研究生助管的补助费,机组人员绩效奖励以及调研培训和技术交流人员差旅费、培训费和会议费等。其余的10%作为维修基金,由学校统筹管理,用于补偿大型仪器运行过程中的耗材损耗和设备维修等,部分设备做到“以机养机”。指导二级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立由学院领导、实验中心负责和课题组辅助的管理运行体制,完善院级共享平台建设,落实管理责任。

(2)健全组织机构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建设和管理,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大型仪器科学合理配置、开放共享、共享平台建设运行及绩效考核等。学院成立由院领导和实验中心负责人组成的院级共享平台领导小组,负责院级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事宜,实验中心设共享平台运行负责人和测试组,负责大型仪器共享使用的日常管理。分析测试中心和国家级科研实验平台由行政主任负责运行,招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临聘人员负责接样、样品分配及财务报账等日常事务。

(3)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制定收费标准,校内收费主要收取水电气、试剂、标样、耗材、维护和用房等设备运行成本费,校外收费在运行成本费的基础上增加税费,服务费和折旧费。标准制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参照兄弟高校和社会收费,结合地区差异拟定。所有的收费标准需经学院审核,通过财务资产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报校收费委员会审批后实施。认真梳理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清单,先后组织3次大型仪器开放收费标准论证,明确了369台(含部分40万元以下设备)具有共性需求的设备对校内外服务,开放率达到100%。

(4)设备运行情况摸底。开展大型仪器运行状况专项调研,深入了解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好用气设备的气路改造。对于部分年久失修、无法继续使用、无利用价值、并已到达报废年限的设备,实施大型仪器集中报废专项鉴定,提高报废效率,释放房产空间资源,优化设备资源构成。对于具有展示价值或者部分有利用价值的配件,经职能部门审核后,可以用于博物馆展示或拆解利用。

2.2 规范实验室管理,推动资质认定

(1)转变思想观念,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强化师生对大型仪器“公有”属性的认识,改变原来落后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从思想上认同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参与实验室开放建设的积极性。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安全教育”“仪器设备使用规范”“实验室环境维护”等一系列的制度规章,增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要求师生严格遵守实验过程规范化,从实验前准备,到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束后实验设备、实验台面、实验室环境、耗材和废弃物的整理工作。

(2)开展资质认定,提高测试结果科学性。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制度吸收了国际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是国家对检测机构实行有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法定性行政许可制度[7]。引入实验室资质认定,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设备管理,形成品牌效应,有效避免社会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法律纠纷责任。实现检测过程全记录及数据可溯源,数据测试的科学性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突出学校行业特点,构建矿业特色技术服务中心。将矿业学科的“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并入现有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共同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颁发的认证资质,提高仪器设备实验数据的权威性[8]。

2.3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充实实验室队伍。良好的实验室队伍是确保开放服务质量的保证,亟需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9]。依据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使用效益、教学和科研实验任务,重新核定各单位实验人员编制。招聘高层次技术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充实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助推年轻教师科研起步,鼓励参与设备功能开发。实施开放机组青年教师责任制,要求新入职教师需在实验室岗位锻炼2年,至少负责1台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和测试。聘用研究生助管负责日常测试服务。学院的每台大型仪器可申请配备1~2名研究生助管,负责设备的测试使用、样品收 取、测试数据交接等工作。研究生助管须由设备管理教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专项 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设备使用培训合格证书。配 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设立实验室技术岗正高级职称,实施人才计划和岗位晋升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收入。

(2)加强实验人员技术培训。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确保用户获取准确可靠、科学合理数据的重要保障。聘请国内外从事大型仪器技术研究的知名教授和相关学科教授为咨询专家,解决实验人员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定期开展面向实验人员的技术培训、讲座等,了解大型仪器发展动态以及学科前沿技术,提升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设备功能开发和应用服务范围。

2.4 完善共享信息平台,优化服务体系

(1)虚实结合,构建校、院、组三级服务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层次分明、开放合理、运行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10]。整合全校设备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系和系、系院、院院之间的行政界限,创新构建校、院两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平台模式[11]。采用“虚+实”方式构建校、院(室)和课题组三级服务体系[12],建设校、院两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校级中心设备的“专管共用”和分散设备的虚拟集中管理。学校共享服务平台采用校院两级统一预约、独立运行的设计思路,涵盖校级主管部门及学院实验中心、科研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平台主要由8个二级学院,4个科研平台和1个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的300余台大型仪器设备组成,明确校、院(室)、课题组的三级权责划分。完善平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开放时间、预约方式、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信息,明确责任人岗位职责,支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查询和网上(手机)使用预约,使设备使用更加有序、透明,方便用户预约使用。通过视频监控、终端物联、环境监测等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的实时化和智能化,打造设备开放集成监控和展示中心。

(2)平台合作,搭建企校间信息桥梁。积极加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与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为社会提供科研测试服务。同时,结合行业地区特征,引入其他第三方平台,积极与中国科协开发的企业协作网进行合作。由二级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预约检测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协作网的科协背景,能够了解企业的测试需求;另一方面,测试费结算由平台对每次测试进行,校方与平台进行单月结算,免除了繁琐的财务报销程序。

3 大型科研仪器对外服务成效

经过学校一系列的努力,大型仪器利用率明显提高,测试收入稳步增长。近3年来,大仪共享平台预约记录有23 000余条,其中为社会测试样品2000余个,出具检测报告1500多份,极大地推动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全社会共享。2018年,全校230台4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收入251.8万元,比2017年度增加了一倍。学校有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在开放共享服务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与使用客户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检测和工作研究深度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科研平台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纵横向课题合作、自主课题等形式与校外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在科研任务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开放共享。表1列举了学校部分大型仪器对外开放共享服务的成效。

表1 某高校部分大型仪器对外开放共享服务成效

4 结语

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是响应国家科技兴国战略要求,让高校“沉睡”的科技创新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高校自身发展来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是凝聚创新合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举,也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投资效益,有效促进社会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1] 国务院. 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Z]. 国发[2014] 70号.

[2] 孙宇,朱臻,谷文媛. 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助力“双一流”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5): 35–38.

[3] 程敬丽,楼建晴. 美国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与启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32(2): 168–170, 199.

[4] 黄宗辉,鹿海涛,栾长萍,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3(4): 72–76.

[5] 郭剑.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 15(3): 151–154.

[6] 赵阳.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研究与思考[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4): 151–154.

[7] 张艳,邓庆德. 树立共享理念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先进管理模式[J]. 中国高校科技,2014(9): 24–25.

[8] 高杰,宋万新,张少华,等. 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 36(5): 264–267, 285.

[9] 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3(2): 259–263.

[10] 赵明,宋秀庆,祝永卫,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多元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36(1): 12–15.

[11] 陆文宣. 构建校院两级共享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9): 278–281.

[12] 张海峰,李桂宾,梁国丰.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探索与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34(3): 257–259.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to society

XIN Liang1, LI Wei2, WANG Zhenwei3, SHEN Jian4

(1.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Asset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2.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Coal Processing and Clea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3. Moder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4. Key Laboratory of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not perfect, and the service level is not high, which limits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to the society. By taking a coal indu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ctively docks with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dustry, strengthens internal managemen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opening and sharing services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 through the system reform, platform improvem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opening and sha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G482

A

1002-4956(2019)09-0272-04

2019-01-25

辛良(1984—),男,山东济宁,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教育信息化、煤层气地质与开采。

E-mail: xlcumt@cumt.edu.cn

10.16791/j.cnki.sjg.2019.09.070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实验室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