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专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等问题,导致工匠精神培育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依托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借助思政课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技术理性;价值理性;高职院校;思政课;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69-05
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日渐得到重视。“工匠精神”这个概念是由“工匠+精神”组成,“工匠”凸显的是工匠精神追求的技术、技能、技艺层面的价值,而“精神”更加专注的是工匠精神的专业、专注、专精等层面的追求[1]。职业理性是职业精神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理性是能够识别人的行为与目的的一种智能化发展。当然,从这些意义上看,理性的词义是复杂的,通常被称之为社会个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源动力。因此,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精神,具有实践性、思辨性的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理性就是人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活动本身变成自身意志或意识的体现。这种认知,使得理性摆脱了抽象的哲学范畴,成为实践与意识相统一的概念。从这个角度看,工匠精神凸显的就是个体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具有暗合性。为此,借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这个平台来担负起培养高职院校学习者工匠精神的新使命,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
工匠精神是工业文明理性熏陶下的产物,从理论上而言,工匠精神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包括专注、细致的专业精神;忠诚、献身的职业态度以及乐于奉献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很好地阐释了技术服务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人类理性对纯粹技术理性的反思。但就当前高职教育实践而言,在理性缺失的背景下,工匠精神这三个层次的培育均存在着困境。
(一)專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
工匠要专注于技艺,致力于提升技术含量并能够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技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在技术技能学习及运用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的专注、细致、专精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工匠专业精神的基础。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在实践中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职业教育的过程需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现实需求,如此,工匠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精神来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还处于较低层次,中高端人才培养并不突出,进而就使得工匠往往只能维持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运作模式中,无法应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运作模式。因此,要提升工匠的专业精神,如果只是注重专业方面的学习,实际上是无法培育其专业精神的。从历史上看,人类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并不纯粹是技术领域本身的进步,也是人类理性的一次次革命。从这个角度而言,工匠专业精神的培育需要人类理性的支持与指引。
(二)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
良好的职业态度是工匠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也是其在工作实践中对工作行为的情感认同,更是其人格健全的重要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格健全的基本路径,高职教育在实践中为了提升工匠的职业态度,就必须要促进未来“工匠”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如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度追求人的一技之长。显然,过度追求人的一技之长是一种片面性的做法,只能是将工匠培养成为工业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无法让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职业归属感,进而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三)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
人文素养对于工匠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是丰富工匠精神生活、追求幸福人生并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但反观生产实践中,技术工人一般是在流水线上不断重复着简单劳动,他们普遍不善于沟通,对于人文知识也不感兴趣。在生活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本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简单重复劳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人与机器的交流所取代。机械的重复劳动,使得工匠远离人文精神的熏陶,而技术创新能力在缺乏情感交流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其开发能力退化。社会个体在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会过度追求快餐文化、碎片文化以及功利化物质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只能是满足理性缺失条件下社会个体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其精神需求。如今在现实生活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与人的不幸福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同时工匠如果长期生活在缺乏人文素养的环境中,其精神世界的空虚也会制约其向上流动。可见,完全无视理性放纵技术的扩张,其负面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也会冲击个体人文素养的生成。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维度
理性无疑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追求。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其培养的人才是工匠,除了需要技术理性之外,也要重视价值理性的作用。
(一)技术理性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
工匠精神中的专业精神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工匠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也是解决工匠技术进步、开发的空间等问题。首先,技术理性能够促进工匠的技术发展。技术发展问题是工匠的专业发展基础,也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包括技术进步、技术开发、技术改良等诸多内容。技术发展问题与工匠个体的工作环境、社会需求以及岗位要求等密切相关。在解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一方面工匠要展示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技术能力本身体现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要求工匠必须要参与社会生活,提升技术与理性的结合程度。其次,技术理性要求工匠必须细致、专注。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社会生产力,提升人类生活的品质,工匠的细致与专注能够保证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工匠一味地追求技术,工匠自身的主体地位就会遭到颠覆。此时,技术发展就脱离了人们的需要,也脱离了技术发展自身的目的,可能会导致技术理性走向异化。因此,将技术发展的目的性与工匠自我发展的目的性进行结合,能够凸显技术实践过程与技术理性的再次结合,有助于更进一步提升工匠专注、细致的精神品质。再次,技术理性还能够影响工匠的个性发展。工匠的个性发展与工匠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技术理性能够引导工匠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能够引导工匠注重自身技术与能力的开发。一方面,技术理性提供的实践智慧使得工匠在技术选择过程中能够更加审慎,追求能够被人类理性所认可的技术,进而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保证工匠的主动选择行为能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如此一来,工匠在技术选择过程中会主动追求实践智慧的表达,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技能。另一方面,技术理性提供的实践智慧可以开发工匠的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超越一般社会规则的新式应用能力。工匠创造能力的来源正是实践智慧所提供的。技术理性能够为工匠提供创造力的目标、设想、方案,引导其积极创造的欲望,进而在创造过程中开发出新的技术、新的物体。这样一来,新技术、新物体就成为了工匠的自我特色,进而更好地提升其在生产实践中的竞争力。
(二)价值理性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
1.价值理性在培育工匠专业态度中的作用
首先,价值理性可以提升工匠个体存在的价值。价值本身就是理性的,体现了对人生命的肯定和尊重,也是人类建设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包括人对自身精神和行为的超越。用价值理性来审视、思考以及关照工匠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工匠在技术活动中用价值创造思维,提升工匠的自我存在感,使其意识到工匠的成就感不仅是物质方面,更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其次,用价值理性来限制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可以有效限制工匠价值观的同一化弊端。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每个工匠也是特别的,任何个体对职业的认同不应是同一的,而应是有多元、全面的理解。用价值理性来引导工匠走出工具理性的泥沼,使其学会用价值理性的思维和行动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也是实现工匠超越本性及自由特质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工匠克服因技术理性带来的技术惰性以及对现存技术控制的消极默认,进而保证工匠的价值观不再固化,也不再同一化。最后,价值理性可以克服人性的缺陷,促进工匠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理性的负面影响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避免的,人类会无休止地向自然界索取自身的物质需求[3]。事实上,工业革命200多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是无度的,引发了诸多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类向自然界无度索取,会导致个体利用技术的过度化。价值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发展指明了生存与发展的合理限度,用价值理性来渗透到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工匠认知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进而帮助其培育和谐、共赢、持续的价值观,促进其职业态度的形成。
2.价值理性在培育工匠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就是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必然会导致价值理性的式微。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技术理性过度扩张之后,社会发展始终将效率置于优先地位,忽视了工匠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之需。显然,这种追求技术优先、生产力优先的价值理念,背离了技术为人服务的目的。价值理性引入工匠精神培育中,就是要通过价值理性来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现实价值,凸显人存在的意义。这些优势可以弥补技术理性扩张带来的弊端。尽管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赋予技术发展的伦理关怀,可以促进技术发展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中寻找平衡,提升工匠在技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无疑,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工匠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技术理性是关注现实的,价值理性的关照未来的,两者的统一,使得高职教育在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能够保持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推动职业教育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持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与张力。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将价值理性、技術理性融入到其教学实践中,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新途径,可以更好地提升工匠的专业性(专业精神)、职业性(职业态度)、人文性(人文素养)。
(一)培育工匠的专业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着力提升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的张力
第一,依托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础理论,着重于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梳理,培育工匠的专业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一方面,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论能够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行统一,能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过程中追求生产实践过程的精准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从价值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也能够统一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理性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技术活动的本身,也包括技术活动的社会化过程以及社会价值。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从方法论和价值论两个方面去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教学,将两个理性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提升学生的专注、细致、专精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对工匠专业精神的认识。
第二,依托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过程培育工匠的专业性。技术理性是技术规则、技术思维的运用,也是技术与社会的交融,体现了社会对技术的反思。换言之,技术理性在运用过程中就是外化价值理性的基本方式,凸显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特征,这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一方面,要关注高职教育的特色,关注技术的运用过程、技术进步的方式,探讨技术生产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寻技术发展的“真善美”。运用技术是人类特有之能力,改造自然与社会本身是技术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探寻“真善美”生成的过程,强化学生对于学习技术的自豪感,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工匠专业性的重要价值。
(二)培育工匠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思政课致力于提升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运用效果
第一,通过思政课程的引导,强化学生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技术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改造社会的能力得以提升。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价值需求,满足自己体现技术的内在价值,满足他人体现技术的外在价值。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技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能,工匠也不是单纯的劳动者,而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4]。而技术理性体现了工匠的外在价值,满足他者,价值理性体现了工匠的内在价值,满足自身。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总结这两个理性培育的效果,提升学生对于工匠意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认同,强化其职业意识。
第二,通过思政课教学,要运用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化其职业情感。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只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技术才能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才是学生专业学习以及人生发展的正途。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引导学生在认知技术规律的时候,考虑人的道德动机与道德意识,围绕“真善美”的伦理目标来提升学生对工匠这一职业的追求。
(三)培育工匠的人文性: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将理性转化为知识
第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彰显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分层次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只能解决技术发展问题,而思政课则能够解决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首先,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应注重技术理性向精深生活转化。思政课教材具有较为抽象的理论性与严密的逻辑性,要使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进入学生头脑,必须要对其进行语言解读。而技术理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技术理性的语言来解读思政课的抽象概念,进而使得思政课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进而也使得技术理性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组成部分。其次,在思政课知识体系转化信仰体系中,需要注重价值理性向幸福生活的转变。知识体系是思政课的知识总和,信仰体系是通过思政课学习获得的对未来的认知。在教材转化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技术理性的语言解读获得了对思政课知识的认可,在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中,就必须要注重人的主体性,确保人在终极关怀过程中能够享受幸福感[5]。再次,在教材理论向教学生活转化中,注重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并致力于为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统一起来,而生活和学习是动态的、多变的,必须注重两个理性的统一,进而将生活目的与技术学习目的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于技术创新的渴求。
第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要凸显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本质要求,分步骤培育学生的人文性。首先,思辨教学方法的运用。思辨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来让学生学会用思辨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其次,用思政课方法来解蔽技术。技术问题的负面效应是不能自动解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寻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提升人的主体性与技术运用的可靠性。思政课本身就是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需要对社会规律有清醒的认知,最终让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的生活。再次,经验的证实。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经验来解读抽象的理论,也是沟通技术与社会的桥梁,进而使得技术学习与理性认知相统一。整体来看,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案例、明晰的语言,聚焦思辨过程,运用方法论来分阶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需要落实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的特质,分阶段来培育学生的人文性。高职院校要落实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就需要在教学体系过程中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即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落实两个理性、实现两个理性统一的根本方法。首先,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本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就渗透了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通过技术传递来提升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素养形成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其次,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理性落实为具体的实践能力,将知识体系转化学生的素质体系、情感体系和认知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对人文素养的认同。再次,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两个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科学素养。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将其所学知识落实到具体生产实践的过程,能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独立完成生产流程的操作。当学生在实训中完成了一个生产流程,思政课的任务就是要追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要求是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的挑战。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参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育要运用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对当前思政课内容进行梳理、重组,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思政课的教育方法、过程与专业教学、专业实习进行结合,进而激励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和运用,最终实现技术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邓旭升,何向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當代诉求、哲学维度及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7(5):54-58.
[2]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67-69.
[3]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6:383.
[4]闻洁,李鹏飞.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实践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8):50-52.
[5]赵美岚.“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危机审视与创新发展[J].职教论坛,2017(26):19-23.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mensions and Paths
Chen Juan
Abstract With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ilot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craftsman spirit includes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Nowadays, in the absence of rationality,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lack of ration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echnical rational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attitude, and the lack of rational restrai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which have led to difficul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needs to rely on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with the hel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latform to cultiv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spirit, vocational attitude and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value ration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raftsman spirit
Author Chen Ju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yang 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