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养越来越趋向综合性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发展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107-02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方案设计课,是本学科的常规课型。活动方案的设计始于课程启动阶段,是课程的行动纲领和操作指南。活动方案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后面的课程活动的进行。教师如何针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是本文重点。
本文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案设计课堂中常见的典型问题,进行一些策略研究与思考。
二、“为什么要进行方案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案的制订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活动实施的蓝图。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比较详尽的活动步骤,有力地确保整个活动过程的有序进行,而且为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的框架。同时,制订方案的过程也是在进一步分析和论证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如果缺乏活动方案,就会使人们的活动缺少一种稳定性,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甚至会迷失方向。
(1)制订活动方案可以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目标代表着成员对活动的一种盼望,反映出对活动的积极态度。这就需要制订科学有效的计划,并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促使各活动小组明确目标后完成任务。当活动方案制订后,成员心里就有了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好活动方案。
(2)制订活动方案可以促使行动计划的落实。在活动方案的实施中,可能会出现自己没有预料到的难题,或者需要学生更加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干扰。制订科学的活动方案,可以促使各活动成员合理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和任务。
(3)制订活动方案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按照计划行事,能使整个主题活动有序进行,如某个时间、地点应该开展什么项目、内容,按照什么程序进行,按照什么方法进行等,久而久之所有这些都会形成自觉的行动,成为一种技能。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可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行动计划的落实和良好的活动规范的养成,更决定了对实现目标的坚决态度,是最终获得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制订活动方案、提升对活动的构建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方案设计课反映出指导教师对活动目标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的目标。具体来说学生通过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课,应达到以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懂得分享、积极奉献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建议的自信精神;教导学生在活动中保持严谨、创新的态度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为学生充分讲解方案设计的过程和结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设计活动方案的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表述形式;了解活动方案设计的目的、意义及任务;全面参与到活动中并协助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三、“指导什么”——教学内容的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开展,从而忽视了教导学生自主设计、主动策划的目标。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方案设计课的实施,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制订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课教学内容,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能力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具体逐步行动的能力。要实现主题活动目标,就需要对整项活动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这个规划是一个完整的规划,这样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就不会在活动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制订方案后,我们应坚决按照方案去执行。在方案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策划、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自主策划活动,同时引导学生逐渐从活动的规划到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2)指导并协助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案。制订活动方案是方案制订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方案基本要素及格式,按活动的程序、时间的远近、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和任務,明确活动步骤,协调矛盾冲突,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例如,以活动“维生素C的争霸赛”为例,教师向学生讲解维生素C的含义与作用,引导学生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比较日常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明确蔬菜中是否普遍存在着维生素C,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四、“怎么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
方案设计课的课型结构(操作程序)通常是:回顾导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完善方案。这几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指导:
(1)回顾导入。回顾导入的重点是本次活动开展前期对生成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深思等进行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为什么确立这个主题,当时的所思、所悟以及开展这个主题的初步设想,使学生为活动的开展、方案的设计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播放主题生成活动和方法研究活动的照片、录像、录音等;也可以是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指导教师通过某个话题引出交流分享的主题。确定主题活动后,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确立这个主题,要达成什么目标,预期的成果等,要实现这个主题活动日标,就需要对整项活动制订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这个规划是一个完整的规划,这样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就不会在活动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学生通过认识到活动方案制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以促使活动可以更好地顺利进行。
(2)分组讨论。指导教师根据主题生成课中同学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归纳,适当引导分组,一般每个活动小组8人左右为宜,当然也要根据本班学生人数、活动的特点和指导教师等情况而定。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课题和学生的个性特长等进行分组,尽量让每一组的人数均匀。分组后,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可设置正副组长,负责本主题活动小组的组织工作。各小组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名称、目的意义、方法途径、步骤与进度、成员分工、预期成果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时,教师可在旁协助进行,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合理修改和讲解说明等。各小组分组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时,教师可巡视,给予一定的指导。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的局限性,为了制订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周密的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分享的团队意识,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集思广益,对活动方案进行更好的修订,培养学生对活动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充满自信的良好品质。在各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进行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及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总体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在班上进行汇报,介绍本组的活动方案,在方案设计时遇到哪些具体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其他小组成员是否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分享方案完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困惑问题。在学生小组汇报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谈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到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漏洞,调动所有学生的智慧,共同寻求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探讨交流的过程里,教师应带动课堂氛围,鼓励班级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主题活动“农业在你我身边”为例,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学习的课题作业: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农业要以生产健康食品为主等太过宏观抽象的课题,学生们不知应该如何入手查询研究,活动效果自然无法达到教学预期。如果教师增加方案设计,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针对不同课题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分组讨论及查阅,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综合实践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在汇报成果中可以同时听取到其他同学的汇报结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指出活动方案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同时肯定自己小组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并思考重新修改的方式方法。通过进行全班同学互相交流的探讨活动,指导教师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能够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针对无法切实完成的活动内容进行合理修改,可以更全面地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完善的活动方案及分享方案设计中取得的经验、注意事项,同时,培养学生团队之间交流分享的品质。
(4)完善方案。各活动小组在全班交流活動方案后,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及建议,比较其他小组活动方案的优势,针对自己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更合理的完善及更严谨的修订。课余时间各小组成员应向家长汇报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取得家长对方案的建议及对活动的充分支持,遇到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找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或找指导教师等寻求帮助解决。各活动小组的活动方案制订后,交到指导教师处,再作具体的审阅和指导,帮助各小组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五、结语
方案设计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基石”。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角色。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主动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中,乐于探究,明确活动目标及过程,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6.
[2]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