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019-09-27 06:38常丽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摘 要】 本文从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两者的关系入手,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价值追求一致,相互统一;因而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其客观必然性;其具体作用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制定相应的具体法律条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强调了要完善和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再次指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2]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到其理论体系本身的构建和宣传,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制度完善。新时代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是紧密相关的综合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需要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来保障。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价值追求一致,相互统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和国家法律的根本属性是一致的。“鲜明的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表现和最本质的特征。”[3]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具有阶级性,体现了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满足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需要,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

法律体现和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中国自建国以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从法制在中国的确立到法治在中国的发展,依法治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党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能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需要依赖全面依法治国来保驾护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两者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成就也有问题。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来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是空口白谈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起初的“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不断发展,无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完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广义上而言,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力建设社会化主义先进文化。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其实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选择。

新时代中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要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法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总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其具体部署。因此,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2、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启示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地位举足轻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灾难性事件。回顾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给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两点启示。其一、当时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是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中国在体制和制度上,跟苏联有着太多相似的的地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多元化指导是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开始。其二、苏联领导人及其干部在执政后期,腐败现象和特权现象愈演愈烈。人治大于法治、党群、干群关系恶化,成了苏联灭亡的重要因素。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行使权力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新时代的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走苏联的老路。以史为鉴,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同时,又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将国家的各项工作置于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地位跻身全球第二。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交叉传播、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加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瓦解。“中国崛起论”、“中国威胁论”、“西方中心论”、“普世价值论”、“文明冲突论”、“人权至上论”、“历史终结论”等错误思潮涌入中国,侵蚀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认知,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有台独、港独、藏独分子企图分裂和瓦解中国。

另一方面,新时代互联网的大力发展让新媒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新平台。网络平台监管松散也是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网络平台依附网络发展,具有隐蔽性、交叉性等特征。网络平台监管松散,给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斗争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势在必行。以全面依法治国来监管和引导网络媒体的资源整合,强化网络平台的正面宣传,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全面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会受到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因此,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发展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需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之内才能得以发挥。换而言之,通过加强全面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来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宪法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以及指导思想都有明确规定。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此外,宪法都是秉持社会主义性质原则来制定其他方面的制度,做到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化表述。党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将法律和党代表人民的意志融为一体。全面依宪治国就是执行党的政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落成。

第二、制定相应的具体法律条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保驾护航。在建设社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中,从主客体角度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众多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行动、干部带头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从广义上而言,也属于法律条文。它是针对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法规。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4]从方式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众多环节:强化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中华人民共和國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目前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定。其旨在肃清网络空间,捍卫和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此外,《刑法》中也有相关规定是针对网络管理和安全的。

由此可见,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息息相关,加强全面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p18.

[2] 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重庆日报数字报 http://www.cqrb.cn/html/cqrb/2019-02/26/001/content_225986.htm.

[3] 农华西.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6. p39.

[4]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4. p66.

【作者简介】

常丽杰(199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论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