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香
苹果矮化苗具有树体矮小、结果早、便于管理、产量高等优点,深受广大果农欢迎,越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矮化栽植模式。M26作为一种苹果矮化砧木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抗风折性,较耐瘠薄、早实性好、丰产性强、果实品质好、经济寿命长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想要快速繁育优质、脱毒的M26矮化砧苗,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达到大量扩繁目的。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苗木驯化移栽是关键技术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组培苗最终的成活情况。作为组培生产中最后的关键一步,总结一套成熟的驯化移栽技术非常必要。
1.1 室内瓶苗驯化标准 组培苗生长在玻璃瓶内,其叶、茎上的角质层很薄,气孔调节能力弱,保水能力差,故而在移栽前需将组培瓶苗从培养室内转移到智能温室,进行移栽前的驯化。为缩短组培苗驯化时间,提高组培苗成活率,我们选择温室驯化的组培苗标准是生根培养后10~15天的M26组培瓶苗(图1),其根系长度在0.5~1 cm之间,每株苗有3条以上根且苗木茎干和叶片健康、无玻璃化。1个瓶内通常有5株苗,需确保至少有3株苗达到上述标准,且生根瓶苗未被污染,方可搬离培养室进行温室驯化。
1.2 瓶苗温室驯化过程
1)闭口炼苗阶段。将达到温室驯化标准的瓶苗,在晴天的早上和下午或阴天全天,及时转移到温室驯化炼苗床上。按照5 cm×5 cm的行间距均匀整齐地摆放到驯化苗床上。开始搬出时温室光照强度控制在2 000~3 000 Lx之间,温度保持在25℃上下。2~3天后便可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最强不超过12 000 Lx。此过程一般在 10~15天内完成(图 2)。此时瓶内的组培苗明显长高、叶色转绿、叶片变大,根系长度在3 cm左右,根系粗壮,略发红,闭口炼苗完成。
图2 闭口炼苗15天的瓶苗
2)开口炼苗阶段。待瓶苗闭口炼苗完成便可进行开口炼苗。开瓶前先将瓶盖拧松,盖住瓶口,让瓶内外逐渐开始气体交换。降低瓶内湿度,使瓶内小气候逐渐向瓶外大气候过渡。松盖过程约两天。接着在晴天的早上和下午或阴天将瓶盖完全揭掉。此时瓶内湿度急剧下降,组培苗叶片失水严重,需及时采用喷雾设备对瓶内组培苗喷水,保持叶片湿度,防止叶片出现萎蔫现象。此期苗子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前期可适当遮阴。通过观察组培苗叶片状态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叶片喷水保湿处理。一般每天喷水2~4次,后期可逐渐减少叶片喷水次数。开口炼苗阶段一般3~5天,可根据天气和外部污染状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开口炼苗时间。整个开口炼苗阶段5~7天,此时的瓶苗叶片厚实呈深绿色,叶脉明显凸出,茎干粗壮,根系较闭口阶段略长(图3)。
图3 开口炼苗
2.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1)移栽苗床的准备。组培苗的移栽是在智能温室内进行的。放置移栽苗前先要整理苗床,将苗床表面修理平整,刮去苗床上的青苔并将苗床清理干净。然后将甲基托布津粉剂和毒死蜱颗粒剂与细土以1∶2∶5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撒在苗床表面,对苗床进行消毒和虫害预防。清理好的苗床上还需搭建小拱棚,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在缓苗期对移栽幼苗进行保湿处理。
2)移栽基质的准备。基质可以为组培幼苗提供优良的根系生长环境。经对比选择,我们现选用丹麦品氏托普泥炭基质为底料,该基质规格为 0~10 mm的泥炭纤维,pH值 5.5~6,具有适合苹果根系生存的酸碱度,且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纯度高。使用前需将压缩过的基质拍打松散,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拌好后的基质标准是手握成团但不会挤出水。再用塑料薄膜盖住沤1天,使基质内部充分吸收水分。覆料选择的是保水透气且价格低廉的蛭石,使用前仍需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堆沤1天。
2.2 M26组培苗的出瓶、清洗和消毒
1)出瓶。M26组培苗出瓶时要求瓶内无明显污染且瓶苗生长健壮。出瓶前可向瓶内注入少量清水,一般没过培养基5 mm即可。然后用镊子夹住组培苗的根基部位,将其轻轻夹出放入盆中(图 4)。
图4 出瓶的M26组培苗
2)组培苗的清洗。出瓶后的组培苗要尽快放入水温为25~30℃的清水中进行清洗处理,主要是清洗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摘除苗子根基部位的老叶和黄叶(图5)。刚出瓶的组培苗整体较脆,在清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力道,切莫伤及幼苗。将清洗过的组培苗按大小分级,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清水的盆中,漂掉苗身上残留的培养基和落叶。
3)组培苗的消毒。将清洗干净的M26组培苗放入5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中浸泡1~2分钟,进行移栽前的杀菌消毒处理。
图5 清洗干净的组培苗
2.3 M26组培苗的移栽 移栽选用的是8 cm×8 cm的黑色营养钵(图6),栽植时先给营养钵内填充3/5的基质,用大拇指稍稍压实。然后用左手捏住组培苗的茎干和叶片,将根系放置在营养钵内悬空,右手拿蛭石将根系埋住,并用食指和中指将组培苗茎干夹住压稳。再用两只手的拇指将营养钵上的蛭石压实,即可放入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筐中吸水。待营养钵内基质吸足水后,将其运至准备好的苗床摆放整齐。及时对叶面喷水,保持叶片湿度。喷水完成后将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拉下盖好,使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图6 组培苗移栽
3.1 温度 移栽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不低于20℃为宜。当温度低于15℃时M26组培苗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根系生长十分缓慢,极易出现沤根现象。
3.2 光照 组培苗移栽初期光照管理十分重要。此时,幼苗完全暴露在大环境之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所以移栽初期组培苗对光照十分敏感。移栽后前3天应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 000 Lx以下,可以通过智能温室的内外遮阳网遮阳,降低光照强度。在夏季晴天中午光照强度过高时,可在小拱棚上搭遮阳网进一步降低光照强度。之后3~5天可将光照强度逐渐提升至5 000 Lx。从移栽时算起,7~10天后可将光照强度逐渐提升至10 000 Lx,之后可根据苗的生长状况逐渐增加光照强度。
3.3 相对湿度 移栽初期组培苗处于缓苗状态,根系基本不吸收基质中的水分,但叶片还存在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组培苗得靠外界补给湿度来维持其自身生长,小拱棚搭盖塑料薄膜便是为了保持棚内的相对湿度。移栽初期需盖严塑料薄膜,根据组培苗叶片状态对其进行叶面喷雾保湿处理。根据天气状况,前3天每天叶面喷水2~4次,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第4天可在晴天的早晨10:00之前和下午5:00之后以及阴天的全天,将塑料薄膜两侧小面积揭起进行初期适应性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随后根据天气状况可适当扩大通风面积和通风时间。观察叶面状况,及时对叶片喷水保湿,晴天可增加喷水次数,阴雨天可适当缩减喷水次数或不喷水。约7天可完全揭除塑料薄膜。揭去薄膜的组培苗叶面保湿也不可马虎,可通过叶面喷水来防止叶片湿度骤降,叶片萎蔫。初期需增加喷水次数以保持叶面湿度,后期要逐步减少叶面喷水次数,降低湿度,使组培苗更好地适应温室大环境。
3.4 水分 在看到营养钵蛭石颜色变浅变白、状态松散时,说明基质开始缺水干燥,此时需立即浇水。浇水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期,选择早晨或下午进行。
3.5 病虫防治 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移栽组培苗基本结束缓苗,移栽后7~10天去除塑料薄膜时,对组培苗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杀菌,预防幼苗期真菌性病害和软腐病等病害发生,15天喷1次。幼苗期虫害较少,主要以尖眼菌蚊危害较甚。防治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一般通过悬挂粘虫板预防。在虫害发生严重时可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一定要谨慎使用药剂,谨防浓度过大造成烧苗。
3.6 补充肥料 育苗基质营养全面,幼苗期肥料的补充以叶面肥为主。在喷施叶面肥时一定得注意组培苗根系必须扎稳,否则会出现烧叶现象。一般在移栽20天后补充为宜。肥料以速效氮肥和磷肥为主,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苗木生长。肥料喷施需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期,浓度不可过大,应薄肥多施。
通过上述驯化移栽过程,在大规模生产中幼苗成活率平均可以达到98%以上,条件合适可达到100%成活,成功解决了M26组培苗出瓶后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
在炼苗阶段组培瓶苗驯化、生长同步走,缩减室内生根培养20余天,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育苗成本,提高了组培苗的炼苗质量,并缩短了整个生根驯化周期,提升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移栽时,底料选用3/5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基质,覆料用2/5透气、保水且价格低廉的蛭石,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且利于组培苗快速萌生新根,利于缓苗。
温室较培养室管理粗放,因此组培苗在室内生长期缩短室外生长期增长,导致瓶苗污染率提升。室外炼苗和天气关系很大,若逢阴天或连阴雨时间较长,温室光照差、湿度大,非但达不到快速炼苗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污染率提高和苗木整体生长缓慢。因此,要根据往年气候,在多雨月份将室内外组培苗的培养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实际生产中,影响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尖眼菌蚊的危害,虫害发生严重时移栽成活率最高可降低30%。尖眼菌蚊繁殖速度快,每年多代发生且世代重叠,个体小密度大,主要通过幼虫啃食苹果组培苗的根颈部位(图7),导致组培苗根系与茎干断裂,阻断幼苗营养输送,导致其死亡。虫害严重发生时,菌蚊幼虫还会啃食整个组培苗茎干和叶片。因虫害具有上述特点,防治难度大大增加。喷洒、熏蒸、灌根、基质拌药等化学药剂防治效果甚微,温室挂黄板只是治标不治本,防治效果也不好。
图7 被尖眼菌蚊危害的植株
针对温室内尖眼菌蚊的危害,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便捷、高效的防治措施。现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通过及时对幼苗进行转移,降低温室虫口密度来控制虫害发生。因此,有效解决M26组培幼苗期尖眼菌蚊的危害已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