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招煌
摘要:乡土资源是指地域性的特色化资源,随着我国教育部解放了课程管理权限,提出了由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统一管理课程资源的口号之后,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中学教师要客观分析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以合理利用、综合整合、据实开发的原则利用乡土资源去构建校本课程,从而切实走向特色化教育道路。本文将以古田乡土文化资源为例,从完善调研分析,构建校本教材;組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文化体验;完善激励评价结构,优化教育动力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发并利用乡土资源去组织校本教学活动。
关键词:中学学科;乡土资源;整合策略
在过去,中学学科教师会按照国家统一发行的学科教材去组织课程活动,存在“教教材”的现实问题。然而,每一个版本的学科教材更新周期都比较长,且教材内容有限,而且难以体现出地方区域特色,不利于综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校本教学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是学校机构利用学校环境去整合乡土资源,由此编写校本教材,组织特色化教学活动。如此,不仅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文化的正确意识。因此,中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去组织校本教学活动。
1 完善调研分析,构建校本教材
从现实角度来看,乡土资源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可总体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两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乡土资源都适合用来组织校本教学活动。对此,中学教师要据实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乡土资源可能起到的教育作用,通过完善的调研分析去整理相应的乡土资源,由此编写校本教材,顺利组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为了切实构建校本教材,本校在各个年级内通过民主选举与自愿参与的方式选出了校本教材研究人员,由此组建了研发小组,全面探究了古田乡土文化的种类,从地理、物产、民俗、文化、人物等方面整理出了相应的乡土资源,认为这些乡土文化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本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史,所以便由此创编了校本教材,即《古田乡土文化》,每周安排固定课时去组织校本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古田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此,则可让学生正确认识家乡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家国情怀。
2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文化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改的一个基本亮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综合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不受学科限制、地域限制,应该始终围绕教育目标展开,教师可直接利用乡土资源去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媒介;实践性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体验经历、动手操作行为,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在利用乡土资源去组织校本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以便切实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经历。
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银耳是本地的特色产品,朵型圆整、色泽鲜艳、口感滑嫩、营养丰富,是古田县的特色名片。因此,课题组就以“古田特色食用菌粘土制作”这一主题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课题组准备了银耳实物,让学生认真观察银耳的外形、颜色特点,然后便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了烘焙银耳的实践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制作。接着,课题组就准备了一些粘土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烘焙实践经验去制作银耳的粘土标本。如此,则可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银耳的造型、色彩特征,使其正确认识古田县所产出的银耳特点,有一些悟性较高的学生还能通过视觉观察与触碰活动去排除非本地所产的银耳。
3 完善激励评价结构,优化教育动力
教学评价是伴随着教学活动,针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所展开的价值判断活动,在以乡土资源为载体所展开的校本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评价活动。为此,中学教师则要坚持激励评价原则,客观、全面分析中学生在乡土文化中的成长,由此保护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古田特色食用菌粘土制作”综合实践活动中,待学生独立完成粘土制作任务之后,课题组就引导学生积极展现了美工成果,还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技法去制作其他食用菌的美工造型,切实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课题组会及时组织过程性教学评价活动,坚持赏识激励原则,客观指出学生作品的优势,从食用菌粘土作品的整体结构、色彩、创意、整体结构等多个方面去赏识学生,肯定学生的动手实践成果,由此保护了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果不其然,在赏识评价激励下,本班学生对“古田特色食用菌粘土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更浓,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校本教学活动中。
总而言之,在中学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分析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人文内涵,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去整合乡土资源,据此构建校本课程,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善激励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校本教学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