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静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公共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管理中,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等、相关预测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频现。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多方面入手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的信息工作以及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等。
[关键词]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市安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7. 081
[中图分类号] D63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7- 0209- 02
0 引 言
城市是国家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国家一定区域内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文化中心,各级政府的主要机构和部门就集中在这里。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中常住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加,构成也更为多样和复杂。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程度及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国家安全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城市安全,城市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我国社会当前的状况虽然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稳定和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威胁我国城市安全的因素,并有增长趋势,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轻视。
1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现状
1.1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 1949-2003年
这一阶段的应急管理体系有着较为突出的临时性以及经验性。1949年前,我国在预防和应对各种灾害方面存在部分不足:治标的多,治本的少,追求的是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方法,并不注重制度性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处理各种各样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比起之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是习惯于借鉴以往的经验,在新的突发事件发生后才临时商讨应对方案,具有现代意义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进度基本为零。
1.1.2 2003-2007年
在战胜SARS后,国务院首次清晰地指出,政府管理不仅仅要重视常态管理,还要把非常态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通过,同年年底,我国突发状况时间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2006年,政府制定并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总共时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1.3 2007年9月至今
这段时期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也更为系统化与科学化,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也更加稳妥与熟练。树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观念、建立符合实际的应急管理机制、协调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应对工作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1.2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各类安全突发全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重大事故灾害在对受灾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层出不穷的公共安全事件给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稳健增长、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等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式,公共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2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建筑基础设施时很难达到其设置的防护标准,再加上不可避免的损坏和多年未进行修理,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首先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不达标。目前,在设计和建设居民住宅时对其抗灾能力方面考虑不够充分。居民对房子抗灾能力方面关注较少,导致开发商忽略住宅抗灾能力,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房子结构、通风和采光上。其次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无法跟上安全设施规划要求。目前我国道路状况良好的公路所占面积不多,有很多道路没有设置指示牌和标志线,不能对驾驶员进行良好的指引,影响驾驶安全。道路状况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应急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对紧急状况进行处理。
2.2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
突发状况往往需要应对主体现场做出科学决策,但信息不对称容易使得决策不具备充足的科学性。管理主体在面对这一困境时会导致所做出的决策摇摆不定,前后说法不具有统一性。
(1)在出现紧急状况和灾害时,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较为复杂等各方面原因,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应急管理部门或者说传递出的信息不准确,导致应急管理部门不知道如何应对该危机状态,从而随意应对,做出不当的行为、言语和表情,做出不符合民众期望的反应。
(2)不能及时了解危机消息,就不能及时对危机进行及时判断,从而导致误用常态模式处理突发事件,误用平常的套路、平常的言行举止应对紧急状态。不能及时抑制事态的扩大。
(3)由于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前线官员无法及时得到上级的指示,有的官员不敢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就选择明哲保身,不顾全大局,从而引发了更大的问题。很多刑事案件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的开端往往是信息不对称。
2.3 预測预防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应对的方面,而在突发事件的预防方面以及灾后的恢复和建设方面研究的比较少。在应急方面存在着设备陈旧落后、决策指挥不够及时,做出行动反应的时间较长等问题。当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时,难以找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应对。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到位,在收集、处理、发布信息时都没有真正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应当把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实施的管理看作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一个组成要素,而不是全部。我们应该在强调应急管理的同时兼顾事前预防、事后的地区恢复和重建。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事前预测预防和事后地区灾后重建方面投入的关注不够。
3 改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应适当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在较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共运输系统、水利、通讯等,要把抗灾设防标准贯彻于规划、建造及运营的各个阶段,重视各时期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提高基础设施抵抗自然灾害的基础能力。要重视与住房建筑配套的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建设,增强其抗灾能力,定期检查,尽量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应该积极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及路况优化,正确设置指示牌和路面标志线,重视桥梁的建设和改造,并定期对城市道路和桥梁的安全系数进行检查和测试,对出现问题的道路和桥梁进行改造,对其牢固程度进行加强,从而排除安全隐患。加快建设和改造城市管道网络,定期检查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网等城市管道的情况,对建设年份较久的部分进行翻新、建设使用材质比较落后的部分使用优质的材料进行替换、有漏损的部分进行修补和维护,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管道网络进行更新。
3.2 夯实应急管理的信息工作
(1)出现紧急状况和灾害时,收集所有有關信息,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作为之后进行决策和处置的依据。公共危机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从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信息中挑选正确,有用的信息很重要;汇集精确的信息,有利于针对性处理危机,更好地解决危机。各省(自治区)、市、县(区)等各级地方政府要针对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度迅速为市民提供警报,同时把相关信息汇报给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以此作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后续决策的信息基础;公共部门对信息变化要持续性地关注,尽量在第一时间发现数据不正常的变化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根据前期获得的信息做好预测、预警、防范工作,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公共部门要做好应急管理,在获得信息时做出科学决策,必须依赖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包括人防、物防、技防,各部门的有效联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建立与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相配套的数据库。并且运用互联网科技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管理,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使安全管理变得更加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使用计算机等通信工具把各个地区的信息接收处理部门连接起来,远程即时共享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不断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和处理,以便能够及时、全面地传播所需信息。该系统可根据系统使用者的要求快速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信息,以此信息来帮助决策层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
3.3 完善预测预警机制
(1)提高预测能力。只有尽可能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它们会在什么时间发生、以怎样的方式发生、有多大的规模、有什么潜在危害、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内容预先作出系统的评估和科学的判断,才能及时进行预警,指导有关人员积极进行预防。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不断研究、提升和更新科学技术,多收集相关数据,充分利用所收集到的数据内容,对危机情况进行模拟,尽量预先对各类风险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系统评估和科学判断,从而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预警。
(2)提高预警能力。相关部门要对社会各个突发事件容易发生的领域全方位进行监测,要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决策机构要对是否预警、如何预警等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增加预警的准确性。而且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及时传递信息,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认真总结经验,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建成全面、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沛,潘锋.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奕.公共危机系统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学栋,刘杰.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周文光,李尧远.应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张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应急能力评估[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4):70-78.
[6]范维澄,刘奕.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5):32-34.
[7]唐华茂.我国应急管理人才激励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11(4):96-101.
[8]窦琦.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中应急教育的缺失与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6(27):308.
[9]吴丹.浅析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J].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2016(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