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界区产业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2019-09-26 03:31刘海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省际临汾市运城市

□刘海龙 王 虎

产业联系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区域研究的热点[1],密切关注区域间产业联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学者对区域关联的研究起步较早,韦伯借鉴“杜能圈”理论,最早提出工业布局最小成本原则[2];奥古斯特·勒施结合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空间经济理论[3],从空间组织管理和空间结构等角度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国内学者引入“流”的概念,依托城市交通网络,探究空间关联特征[4];基于某一区域或某一产业内部联系探究产业空间关联性[5~7],实现区域比较优势和高效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些学者则关注区域产业联系的研究手段,如引力模型及其改进模型[8]、神经网络模型[9]和MRIO模型[10]等,利用GIS技术实现区域同类产业的空间可视化表达[11~12]等。上述研究多数以统筹协调性较好的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对行政分割特征显著的省际边界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基于此,本文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从投入产出视角,引入重力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其产业空间联系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和方向,为省际边界区推进区域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位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交汇于此,由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以及河南省三门峡市4市组成,总面积约5.82万km2,占全国面积的0.6%,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1755.25万人。区域内各市在资源禀赋、历史发展、经济水平和文化习惯上存在同质性特征,然而,各地因行政分割产生的“边界效应”割裂彼此的经济产业联系,产业重构现象和经济恶性竞争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整体经济发展缓慢[13],成为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裂谷。作为国家级的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目前行政分割致使产业联系度较低,因此,探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方向,对推动省际边界区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全国其他产业承接转移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图1 研究区区位图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3方面:第一,产业门类划分数据来自于《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年)》;第二,就业人口数据来自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第三,相关的图件数据涉及行政边界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05)908号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二)研究方法。

1.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14]:

(1)

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其公式为[14]:

(2)

式中Tti为i产业为其他产业部门波及程度的影响系数。其中Tti>1时,表示该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全社会影响力水平;Tti=1时,表示该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影响力水平;Tti<1时,表示该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全社会影响力水平。

3.产业联系强度计算。产业空间联系包括产业本身固有的辐射能力和产业外在的规模效应,前者只与产业的性质有关,不具有空间属性,而后者与产业规模有关具有一定的城市指向性[15]。通过“磁场”概念,构建“影响力”和“空间联系”的关系,距离定律指出,节点“磁场”势能越强,作用力越强,因此,产业联系强度计算需借助“引力模型”,其中,重要参量为产业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16]:

(3)

式中,Cik是城市k的m个产业内部联系强度,该指数的大小反映某一城市产业发展的对外辐射能力;Scm为各产业的就业人口数;am为产业m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

(4)

式中,Cik1-k2指城市k1与k2之间产业联系强度,反映两个城市之间特定关系,指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城市的联系强度越大,其中Dk1-k2指两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三、结果分析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研究区四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共得6个关联区间如表1所示,并利用GIS技术生成研究区产业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变图如图2所示。

(一)产业联系强度时间演变特征。2005~2016年,除渭南市到其他各市的产业联系强度提高之外,其他三市两两关联区间产业对外联系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临汾市、运城市和渭南市3市之间的联系强度逐渐变小,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减弱如表1所示。2005~2010年,三门峡-临汾和三门峡-运城产业联系变化幅度较大,且处于下降趋势,其他关联区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表明三门峡市与山西省的临汾市和运城市的经济联系减弱程度较大,究其原因在于三个城市产业结构重复度较高(2012,三门峡市采矿业和矿产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经济总量比重为77%,2014年临汾市68%的经济总量是由工业创造,其中,煤、焦化和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占比高达85%以上,而近年来,运城市则形成煤-电-铝-铝材加工和煤-焦-气-化-电等几条资源为主的特色产业链),其他关联区间的经济联系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10~2016年,除临汾-运城外,其他几市的关联区间产业对外联系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各市与渭南市的产业联系强度提升幅度最大,表明山西省两市产业结构雷同度较高,而其他几市在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背景下,已有初步合作的趋势,渭南市产业联系度迅速提升则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2014年,渭南市利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11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表1 2005~201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4市产业联系度

(二)产业联系强度空间演变特征。城市间产业相互联系遵循地理学第一定律,随距离的增加产业联系度逐渐减小。研究区产业联系强度呈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如图2所示,其中运城-三门峡联系强度最大,达到41,190(2005年),而临汾-渭南最小,仅为5,488(2005年),相差7.5倍。可依据研究区各地级市空间配置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同省区的临汾和运城两市,另一类则是不同省区的关联区间。

通过对比2005、2010和2016年三个时段的数据,可以得出同省区的临汾市和运城市产业联系总体较强,但呈现出不断减弱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临汾市和运城市两地距离较近,之间又无山河分界线,产业联系本应不断加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产业雷同度较高,除此之外,临汾市和运城市还存在地级市行政分割的影响。

图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产业联系强度空间分异

对比不同省区关联区间数据可得,省际间产业联系强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运城市作为研究区重心的位置,与其他三市的产业联系强度较强,2016年与2005和2010年相比,除三门峡外,运城市与其他两市的产业联系强度达到均衡状态,运城-渭南的产业联系强度提高了一个层次,表明省际间产业联系强度除受区位距离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临汾市与渭南市、三门峡市的产业联系分别处于一增一减的状态,其原因是受“一带一路”的影响,临汾市产业积极融入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政策(《2015~2020年临汾市“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有关;三门峡-渭南的产业联系强度也提高一个层级,表明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依托郑欧专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中。尽管部分关联区间的产业联系强度有所提高,但是提升的幅度较小,加之绝大部分的关联区间产业联系强度层次仍处于停滞状态,省际边界区的“切变”效应显著。

(三)主要产业联系方向的演变。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可知,产业联系既包括强度,也包括方向,多数学者对产业联系的方向研究采用节点“入网度”的方法[16],即各节点城市联系强度的综合排名,取前三名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因涉及的节点城市数量较少,利用图2计算结果可直观看出产业联系的方向。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研究区产业联系的主要方向由南北逐渐向东西过渡。2005年和2010年,临汾-运城、运城-三门峡是研究区内产业联系强度最强的关联区间,数值最小为10,005,其方向主要是南北方向。说明研究区依托南北纵向交通大动脉(108国道、同蒲铁路和G5京昆高速等)开展产业联系;2016年运城-渭南、三门峡-渭南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临汾-渭南产业联系强度也呈增强趋势,尽管最大数值(9,759)远低于南北方向,但是呈现增强趋势。表明郑欧铁路大动脉、大西高铁的经济带动作用虽然还比较弱,但“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东西方向产业联系的影响作用已经显现,政策和市场的驱动影响将有所提高。

四、结语

产业经济联系作为城市空间作用的重要形式,会受到产业构成、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政策以及区位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产业联系除渭南与其关联城市联系度有提高之外,其他关联区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少数关联区间有上升趋势,省际边界区行政分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另外,产业联系强度高值区则以运城市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外扩展,而目前主要的联系方向仍为南北向,但东西向趋势已经初见端倪,表明政策和市场将会逐步成为研究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多数研究显示,产业联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17]。本文研究显示,产业联系与城市空间属性有密切关系,运城市在4市GDP发展中,处于落后状态,但在产业联系中却居核心地位,主要与其重心地位有关,因此空间属性价值的发掘是省际边界区寻求合作的重要问题,政府应立足边界区主要矛盾,从核心处入手,提高产业空间运行效率,推动省际边界区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省际临汾市运城市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东部地区物流业竞争力省际差异比较分析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