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肢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09-26 06:22于小英耿壮丽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护理部EICU45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龄股骨髋关节

于小英 王 博 耿壮丽 刘 娟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骨一科 护理部 EICU 4580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凸显,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居高不下[1]。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但由于年龄因素及骨损伤的生物功能特殊性减退,导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下降。本文采用早期康复指导训练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内固定手术后的功能预后具有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患者,所有患者经CT及X线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处理方式;家属及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10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3~78(70.23±4.77)岁。康复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4~81(71.68±5.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骨折伤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式进行内固定处理。对照组内固定治疗期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包括治疗期间对髋关节被动活动,2次/d,30min/次,训练6个月。康复组在内固定治疗期采用早期下肢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早期康复:在术后1~7d内进行。在术后6h调整患者由仰卧位至半卧位,保持患肢外展30°,进行咳痰训练并拍背;在术后2d予持续运动被动训练(CPM)进行髋膝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训练。2次/d,30min/次。(2)中期康复:在术后7~15d内进行。仰卧位屈膝屈髋训练,做辅助主动运动;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的等张运动。3次/d,30min/次。(3)末期康复:术后2周进行。髋部肌肉抗阻训练;开始进行扶双拐不负重行走训练,2次/d,10min/次。结合X线检查出局部骨痂形成方可进行负重训练,训练至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髋关节功能:运用Harris髋关节活动量表评价髋关节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3)记录两组在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对比 康复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运动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3 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骨折愈合延迟2例,切口感染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9.61%(10/51);康复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骨折愈合延迟1例,切口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康复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3%,是高龄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多发性骨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复位加内固定处理股骨骨折,但有研究显示[2],股骨骨折患者仅仅依靠手术处理,而缺乏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患者髋部功能会形成功能障碍性损伤,甚至会增加患者二次骨折及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术后全面康复治疗在临床骨科术后尤为重要。

髋关节肢体功能受限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3]。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进行内固定后,髋关节受到骨伤及长时间制动等因素,而缺乏相应的关节肌肉训练,造成骨关节挛缩及肌无力现象,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本文中康复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早期患者康复训练以预防为主,防止关节因制动后发生失用性萎缩;中期康复训练中主要以加强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为目的;末期训练则是充分发挥髋部功能的强度,髋关节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行走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结果对比发现,康复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说明肢体功能康复可合理的处理骨折损伤,及时干预可以增强后期患者肢体功能的灵活度,提高其髋部功能。临床研究得出[4],股骨骨折患者髋部功能受限后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合理性的运动康复会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本文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训练合理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日常能力的提高。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多数合并多种内科慢性疾病[5],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会使伤口细菌大量繁殖及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切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另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长期制动会进一步导致骨量流失,增加骨折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中发现,康复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采用早期康复锻炼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增强下肢淋巴血液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离床可增加对伤口的保护,减少细菌滋生,并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降低切口感染及骨折愈合延迟等并发症。

综上,下肢康复训练可增加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后下肢关节及肌肉的活动效率,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并能减少临床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高龄股骨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