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明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外一科 301700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发病急、病势重,稍有不慎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胆囊坏死、穿孔或者弥漫性腹膜炎等,病情通常十分复杂,尤其是高龄患者。高龄患者的机体耐受力欠佳,且体内各大脏器功能呈弱化状态,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较低,发生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临床治疗需高度重视。目前,可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术式诸多,但获得的效果参差不齐[1]。本文旨在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讨,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随机号码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纳入68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患者病情均符合《内科学》[1]中的诊断标准,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病情;采用单盲法将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21∶13,年龄73~86岁,平均年龄(80.94±5.1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20∶14,年龄72~85岁,平均年龄(80.87±5.0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中内容均未违背医学伦理,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征得两组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1)常规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全身麻醉后采用四孔法展开手术操作,穿刺成功后将套管置入,详细观察患者腹腔中的具体情况,确定胆囊壁、胆囊管和粘连组织的情况后进行详细的分离,随即将胆囊切除并置引流管;(2)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指导患者以平卧位、左侧卧位接受治疗,常规消毒,采用1%利多卡因行局麻,通过超声引导定位,选用PCT穿刺针经患者的肝胆囊床穿刺进入胆囊腔中,观察到胆汁流出后,将导丝慢慢置入,顺着导丝更换6-8F巴德多功能引流管到患者的胆囊腔中,随即将猪尾管的牵引线收紧,给患者详细消毒后妥善固定,置入引流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退热、寒战以及腹痛缓解时间,检测患者术后3d的白细胞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穿刺部位/切口感染、胆源性胰腺炎。
2.1 两组患者的围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寒战以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治疗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和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和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275 0,P=0.012 3。
高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较为薄弱,且由于其年龄偏大,胆囊壁的收缩功能较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淤滞状况,逐渐形成结石而发生感染[2-3]。加上高龄患者的神经冲动传导力弱化,并不能非常敏感或者及时感觉到机体的异样,发生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不能及早发现异常症状,所以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就诊时病情尤为严重。
常用的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此术式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对手术不耐受的高龄患者[4-6]。本文中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34例患者病情改善显著,术后白细胞水平恢复至参考范围,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详析其机理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患者的胆囊梗阻状况,继而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且操作便捷,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降低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的风险,穿刺置管成功后便可以随即把被感染的胆汁引流出,继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寒战、腹痛或者中毒等,可以在非常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治疗,且更适合于高龄患者,不会带给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7-8]。
综上所述,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明显,起效快、并发症少,操作便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