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基础、挑战、目标及路径

2019-09-25 05:19胡宏亮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江苏高职院校

胡宏亮

摘 要 江苏教育资源雄厚,但也存在专业建设不足、人才队伍不强、科研能力低下、国际合作面向狭窄等瓶颈,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形成诸多挑战。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在贡献、影响、文化、治理方面高标准找准目标。促进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要把好办学方向,打造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盘活高职教育治理机制。

关键词 江苏;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现实基础;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5-0051-0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化自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也固化了不少传统的发展模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发展的路径依赖。随着我国普通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方案的公布与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中提到“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2]。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职教自信”[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形成一定影响力。

2017年9月8日,江苏省公布《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计划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重点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领军地位的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于2018年1月30日联合下发通知,认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22所高职院校为“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4]。为确保“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落实,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2019年3月29日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于2019年5月1日实施。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是落实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战略性布局的需要,是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总目标下,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综合改革驱动,提高办学质量,进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在江苏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为江苏高职教育助推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一、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

(一)江苏高职院校发展历程

江苏高职教育一直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早在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与江苏省政府在苏南地区推进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试验。1994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无锡机械制造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学校。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职教育有了更多的期待。江苏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实现了高职学生规模对中职学生规模的超越。2011年,江苏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试验区建设,坚持走路径创新之路。通过项目和示范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发展。先后实行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国家示范建设,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基础能力逐步提高,有力提升了办学品质。十八大以来,江苏逐步建立产教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建设。同时,抓住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探索实施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加快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二)江苏高职院校概况

截至2018年,江苏高职院校已有90所,其中理工类院校52所。在这些院校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7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8所;公办高职院校69所,民办高职院校21所,各项指标领先全国[5]。江苏高职院校行业背景明显,行业特征显著,在电子信息、化工技术、农业经济、交通运输、铁道交通、建筑工程、卫生健康等行业中拥有丰富的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比例高达80%以上。全省高职所开设的专业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专业大类的全部,99个专业类中的60个,748个专业中的530个,总体专业覆盖率约为70.9%。2016年,江苏高职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达到500人以上的有2家,占总比例的6.6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达到400~500人的有8家,占比26.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达到300~400人的有13家,占比43.33%[6]。这为进一步推动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现实挑战

(一)专业建设不足,難以支撑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速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峰教授曾于2015年对江苏15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做过调研,发现从调研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各专业招生人数分配比例来观察,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明显偏少,滞后于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调查还发现,江苏高职院校总的专业规模与产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但是与省“三二一”产业结构体系相比,对应第三产业专业数量与专业布点数量所占的百分比普遍较低[7]。江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2017年江苏省有高达69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有58所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有56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有55所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有54所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53所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仅此6个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的开设比例就达到60%以上[8]。“从众”设置专业,不利于省内不同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的错位发展,它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被低效使用。另外,省内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缺乏前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意识和能力不足。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等专业是该校主打骨干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但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技术升级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和设备开始装备铁路运营一线,铁路系统用人大幅压缩,此类专业就业危机开始呈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强,难以肩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重任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虽然在外延方面获得迅猛发展,但缺乏影响力较大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至2018年10月,该校教职工总数为530人,其中正高职称19人,仅占总数的3.6%,副高职称139人,占总人数的26.2%。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29.8%,不足1/3。据统计,江苏省高职院校高职称人才仅占专任教师数的30%,其中正高职称仅占6.1%;博士学位人才数量仅占专任教师的1.65%。抽样调查9所省内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3%,高端人才也仅占4.2%。不论从全省统计还是抽样统计,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比例看,江苏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仍显不足[9]。江苏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阶段,急需高层次师资队伍来为江苏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服务。然而江苏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受体制机制限制,引进难,聘用难,留住难,再加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不配套,培训不系统,投入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江苏省内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陷入困境[10]。

(三)科学研究能力低下,制约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是研究。只有紧紧围绕研究战略,才能真正建成具有标杆意义的高水平高职院校[11]。由于历史欠账,江苏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提升不足,协同创新的机制与研究平台还未真正建立。省内高职院校大都由地方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办学时间短,科研意识弱,对社会的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能力欠缺,对江苏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突出。以江苏省某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该校自2007年至2017年9月近10年时间,公开发表论文3129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20篇,占比仅为16.62%,SCI收录论文6篇,EI收录论文18篇;该校近十年共申请专利12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8项,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申请专利数量比例较低[1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苏高职院校整体科研能力和成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江苏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团队学术背景单一,科研资源重复配置而且更替滞后,导致很难对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深入研究,难以产出具有一定价值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最终导致产教融合以及深层次校企合作陷入艰难境地。

(四)国际合作面向狭窄,制约江苏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

当前,江苏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视野狭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单一,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专业,且以教育输入为主。其合作对象集中在引进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教学资源,实行联合培养。由于本身运行管理、统筹协调、机制保障等原因,江苏现有的一些中外合作项目开展得不够理想。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与澳大利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合同到期已停办,和韩国、加拿大合作办学的两个项目自启动以来,运行的也不够理想。再如向境外招收留学生、到境外创建办学机构等教育输出方面,由于受限于相关的政策配套、资金投入、师资力量、质量保障等因素,才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江苏各高职院校境外留学生招收对象国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至2018年,该校5年来共招收留学生156人,平均每年招收31.2人,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尼、泰国、老挝、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埃及等亚非发展中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也制约着江苏高职院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三、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

江苏是科教大省,其高教规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13]。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也应该追求一流的标准,瞄准一流的目标。

(一)要追求一流的贡献

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产业技术前沿,与世界一流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密切合作;要把握时代脉搏,协同推进“云物大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为江苏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服务;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企业家精神,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功能;要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要追求一流的影响

在向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迈进的征途中,江苏高职院校要与各个职业教育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组织体系与规则,搭建国际平台,举办国际论坛,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积极稳妥推进跨境办学,加快江苏高职教育“走出去”步伐,支撑江苏企业在海外稳步发展;要加快建设一批江苏在境外联合培养的品牌项目,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升合作办学的质量,扩大江苏高职院校影响力。

(三)要追求一流的文化

江苏高职院校要逐渐将改革经验上升为管理制度,并凝练成各校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健康有序、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高职教育制度规范[14];除要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要充分挖掘江苏特有的产业文化、工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要深深扎根江苏大地,梳理江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凝练江苏特有的龙头企业文化和支柱产业文化特色;要追求“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高效务实的管理文化和丰富浓厚的产业文化”[15]。

(四)要追求一流的治理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场域下,必然追求高职教育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管理,到扁平化的多元共治,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效有序的运行体系要实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外部相关者维度与教师、学生、家长等內部相关者维度的和谐“共振”。要通过沟通合作、统筹协调、权力制衡和多元互动,发挥办学中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建议作用和合作“共鸣”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转。

四、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

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既要按照行政管理部门的部署统筹推进,又要探索符合江苏地域文化的本土化逻辑起点,体现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的江苏特色。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保持学校和谐与稳定,大力建设好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二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育人标准,既要防止培养无德无才的废品和有德无才的次品,更要杜绝出现有才无德的危险品;三要加强素质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體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二)扎根江苏大地,打造一大批高水平专业

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评价主体是社会而非高职院校。这就要求江苏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探寻具有江苏地域特色并且与自身行业背景相契合的专业,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走特色化错位发展之路;要面向本省重点产业,高起点办好综合条件好的专业,提高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要集中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各自学校能体现自身优势水平的重点专业,注意正确选点,集中精力,做到优势突出,亮点显现,避免平均用力;要注重专业运行机制建设,从市场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两方面着手,坚持产教融合,尊重办学积淀,立足服务面向,推动产业结构、需求与专业设置的有效耦合,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连贯对接;要发挥专业的影响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的带动引领;要认真研究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在全国的席次,花大力气培育有优势、有特色,能够辐射和引领全国的高水平专业。

(三)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补短板、抓重点、优结构、谋长远的人才工作思路,建立人才工作考评机制,全面提升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发展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形成合力;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交流互聘,打造真正“双师”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一批江苏高职领域高水平专业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鼓励高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大现有教师国际化培训力度,为江苏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培养江苏高职领域国际化高端领军人才,重视抓好既懂专业,又具有语言优势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江苏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综合改革驱动,盘活江苏高职教育治理机制

职业教育具有强大而广泛的社会面向性,江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要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通过树立省内一大批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典范,引领和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向高水平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推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由注重“办”职业教育过渡到“管理与服务”职业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加强监管。积极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高职院校,兼顾政府、高校、学生、家长等多元利益相关方的治理诉求。通过综合改革内部驱动,不断盘活江苏高职院校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努力让江苏高职教育在完善支撑高水平高职院校发展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成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典范和样板。

参 考 文 献

[1]周建松.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念与思路研究[J].职教论坛,2018(1):6-10.

[2]陈秋明.瞄准世界一流办中国特色高职院校[N].光明日报,2018-11-08(14).

[3]董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6):98-102.

[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公布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2018-02-02)[2019-03-21].https://www.sohu.com/a/220563786_200190).

[5]江苏省90所专科院校名单[EB/OL].(2018-07-12)[2019-04-22]. https://www.baijiahao.baidu.com/s?id=1605799821348069494&wfr=spider& for=pc.

[6]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EB/OL].(2018-01-17)[2019-04-24].https://wenku.baidu.com/view/ca47b4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8.html.

[7]吴峰.区域经济视野下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7(3):86-92.

[8]徐夏,周志刚,钟名湖.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7(6):68-80.

[9]曹必文.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困惑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4):54-58.

[10]吴访升,陈向平.江苏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战略及相关思考[J].江苏高教,2017(4):102-104.

[11]徐国庆.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范型及其建设路径[J].高职教育研究参考,2018(12):15-19.

[12]田林双.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10):90-92.

[13]全国教育发达省份排名[EB/OL].(2018-12-08)[2019-03-22].http://www.ccutu.com/214379.html.

[14][15]任占营.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47-52.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江苏高职院校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