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荣
在东汉时期,湖北襄阳有一位智慧的母亲——习母。在孩子习郁小的时候,习母常常教他“四学”:一学太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二学大地,厚德载物、无怨无悔;三学岘山,顶天立地、无所畏惧;四学大海,乐纳百川、无限包容。看似简单的“四学”,却蕴含了为人治世的深厚哲理。小习郁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终于成为远近闻名、文武双全、勤政爱民、深受民众爱戴的襄阳侯。
习氏传承了“四学”家风,世代英杰辈出。她的伟大之处在于:以天地山川大海为蓝本,教儿子放大格局,学太阳、学大地、学高山、学大海,学会自强奉献,学会厚德载物,学会敢于担当,学会胸怀百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在西方有一个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的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其实,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还要努力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至今记得母亲王兰英常说的“人存好心,天指好路”的格言;记得父亲程达江常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子莫为”“理剥千层,层层有理”的朴素观点。这些家庭教育始终对我个人产生积极影响。自己敬畏自然、心存善念、热爱学习、勤奋工作等等的人生信念和习惯主要来自这里。
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质量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使命是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孩子上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父母亲在照顾孩子生活、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要多观察、倾听孩子的心声与诉求,在帮助孩子解决好生活上、生理上需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最宝贵的是奠定一个人价值观的基础:是非、善恶、真假、好坏、美丑等观念形成初步轮廓,打下天然底色,铸就了人格的基石。而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发展的航标,也是动力之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将成为孩子核心竞争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少时养正鸿鹄之志,长大方可高飞远翔”,如果没有最初播撒的美好种子,即使未来辛勤耕耘,也难以长出参天大树。
好爸爸和好妈妈在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質量方面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生命状态。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根,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生命之光基础的基础,家教家风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每个父母都应该是“好爸爸”和“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