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最务实的课改

2019-09-25 05:07姜楚华戴剑频俞刚旭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局学校课堂

姜楚华 戴剑频 俞刚旭

2018年3月22日,保康县生本课堂改革阶段性总结现场会在马桥镇中心学校召开,时任教育局局长孙代文系统总结了八年多来全县生本课堂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他认为,行动是最务实的课改。具体而言,就是要用科学的行动来推进课改,因事而动,应时而为。

只要行动起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保康的生本课堂改革始于2011年。此前,满堂讲、满堂问,教师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曾一度主宰着课堂。这种局面困扰着全县的教育人,也引起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必须“下大功夫”、拿出“釜底抽薪”的勇气改变这种状况!局党组一班人的意见高度一致。

改革的决心是统一的,但具体怎么做,因为没有可资借鉴的样本,大家心里都没底。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审慎思考,教育局最终确定了观摩学习、试点研究、全面推进的“三步走”课改思路。2011年2月至8月,教育局组织全县250余名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分3批到华南师范大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观摩学习生本教育改革经验。9月,首批遴选的马良镇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开展试点研究。教育局给试点学校下达的任务是,围绕“改变学的方式”,在临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保康教育实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年结束时,试点学校的课堂教学生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再独霸讲台,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更加可喜的是,与非实验班相比,实验班的教学成绩明显提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2013年1月,教育局在原实验中学(现更名为“熊绎中学”)召开生本教育推进会,正式提出学校全开展、教师全参与、学科全启动的“三个覆盖”课改总要求,并推出“三段九环”课堂教学模式,供大家学习参考。

课改总动员的号角吹响后,保康的生本课堂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期。初期,各学校“照葫芦画瓢”,都仿效“三段九环”模式。试用了一段时间,不少学校发现它过于偏重教学流程而忽视了学习方式方法,加之环节过多、限制过死,不利于课堂生成,于是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2014年6月,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县生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各学校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一下子竟涌现出近20种教学模式。按理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坏事,但教育局敏锐地意识到,区域性推进课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时任县教育工委委员、分管教学工作的王乐刚(现任保康一中校长)果断地决定,“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全县统一使用一种模式,各学校围绕这种模式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出“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活动结束后,县教研室组织专班认真研究了各学校的模式,专班成员还深入学校,广泛听取了校长、师生的意见。最终,“三学小组”模式被正式提出。“三学”即预学、互学、评学,预学包括自主先学、前置学习,互学包括交流合作、展示质疑,评学包括练测反馈、评价拓展;“小组”指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学小组”与其说是一种新模式,不如说是各学校模式的“优化物”,所以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认同。

科学简洁、易学易用的模式激发了大家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促使改革积极、健康地持续推进。2014年10月,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李新菊到马良镇最偏远的云旗小学参加潘筱雯女士的慈善捐赠活动,看到这所仅有80余名学生的学校,学生大胆展示,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了解到教师的平均年龄高达53岁时,十分感慨:“云旗小学能把课改抓得这么好,说明生本教育改革深入了人心,也说明只要行动起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因事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一定不能盲目地动。在时任教研室主任彭光洪(现任歇马镇中心学校校长)看来,有的放矢、因事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解决“真问题”。

课改推进过程中,各学校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两个难题:教师因循守旧,难以摆脱固有的教学思想;学生受惯性思维影响,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围绕这两个问题,各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

县实验小学开展了“一课讲十、一课十讲”名课堂创建活动。“一课讲十”指同一名教师针对同一节课讲十次;讲的过程中,关注十次教学前后的经历、变化、成功、缺陷等,重点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样的问题。“一课十讲”指同一节课由十名教师同时讲,重点关注十名教师在同一节课教学中的异同、优劣,目的是固定同、思考异、明确优、找准劣,在竞争与比较中融合团队智慧,促使团队成员共同提高。

周孝刚老师就是从“一课讲十”中走出的佼佼者。今年春季开学后,他选择了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参加创建活动。前三次试讲中,他尝试用视频呈现现代科技成就、以一段带几段的教学方法,但试讲后感觉这些办法或淡化了学生的参与,或忽视了文本特点,效果都不理想。组内老师反复研究,建议他简化教学环节,紧紧围绕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先让学生深入读课文谈理解,再在教师的点拨示范下感悟词句的含义,最后根据学生的感悟,指导感情朗读。最终,周老师的这节课成功入围校内名课堂,他多次代表学校外出讲课。

我们需要的不是“大轰大嗡”的运动式改革,而是要“树标杆、立样板”,让每一名老师都有自己的名课堂,进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风格。县实验小学校长屈万军说,一课讲十、一课十讲活动促使教师摆脱了固有的教学思想,达到了“极尽所能、反复强化、节节出彩、人人成功”的终极目标。

马桥镇小学则通过全面推进“领袖儿童教育”研究,成功破解了学生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的难题。在三年级教室里,柳发鸿老师正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算卡片进行半分钟比赛,然后寻找出口算比赛中的数学信息。比赛结束后,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我做错了1题。”另一名学生不甘示弱:“我发现了两条信息——一共有20道题,我做错了2题。”“我做对了17道题,做错了3道题,做对的比做错的多几道?”教室里小手直举、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口常开,思维在空气中碰撞,问题在争辩中明晰。

马桥镇小学把领袖儿童的特质定位为学会质疑、独立思维、学会方法、敢于表达。相应地,学校便将这四个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在不同学科中一以贯之地进行培养。学校还开设了演讲、辩论、朗诵、主持等“领袖素养课”,并定期开展趣味数学竞赛、书法竞赛、汉字听写大赛、绘画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特色课程和活动中崭露头角。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发展张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沉默的“看客”,而是积极的建构者、推动者。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

在保康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城关镇小学为了破解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课外阅读零散、无序、随意,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等难题,开展了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马良镇中心学校为了解决评价难问题,开展了生本课堂“可视化”小组评价操作办法研究等。这些研究打的是“攻坚战”,目的是扫清课改路上的一个个“壁垒”,推动课改深入发展。在县研室主任余传龙看来,“攻坚战”就是带着问题做课改,其作用至关重要,但课改不能只打攻坚战,还要打“时代战”,也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

2015年,国家发出“足球进校园”的号召,歇马镇中心学校应时而动,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6月,体育场改造工程获批。施工期间,学校一方面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足球基本功,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研究制订《校园足球工作制度》《校园足球工作三年计划》等。12月底,全新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塑胶足球场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校园足球课按部就班地开设了。2016年底,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名单出炉,歇马镇中心学校名列其中,成为保康县首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017-2018年,在保康县第二届、第三届中学生足球联赛中,歇马镇中心学校代表队连续获得男子队、女子队双料冠军,并代表保康县参加襄阳市足球联赛,队员李兴雨、李超分别获得“最佳射手”和“金手套奖”。

只要心中真正装着学生,在面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上,就不会“谈条件”“找借口”。保康县教育局副局长魏群夫动情地说,在足球课开设问题上,没有一所学校找教育局“叫苦叫穷”,也没有一所学校因条件不具备而不开设,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这,体现的是一种“大局意识”“担当精神”,体现的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度关注。

只要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利的事,学校都乐意做,都尽心竭力地做。两峪乡中心學校致力于第二课堂建设。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学校安排专人深入农户,通过购买、受捐等方式收集旧农耕时代的生产工具。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收集到农业生产类、生活类、文化类、艺术类工具两百多件,大到水车、石磨、犁耙、纺车,小到油灯、酒具、绣针等。学校建立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陈列室,分类陈列,逐一介绍其历史、功能和使用方法。在这里,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参观增长知识,又能自己动手推推石磨、拉拉风箱、打打草鞋、转转风车,体验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培养劳动精神。

刘老师是两峪乡中心学校退休教师,一生钟爱根艺。退休后,他借助工作室开设了根艺课程,继续为学生服务。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生创作的根艺书法作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雷锋同志学习》(仿毛泽东真迹),以及根画《祖国万岁》等13幅作品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上获一等奖。

除根艺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剪纸、刺绣、盆景等传统艺术课程,让学生在捏、揉、刻、绣的亲身实践中学会技术本领,得到艺术熏陶。两峪乡中心学校校长冯耀才看得很深远,在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只有因材施教,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八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八年中,保康教育人围绕课改这个中心,在改革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取得了一次次零的突破,如特级教师从无到有、县一中首次输送出北大学生等。成绩来之不易,但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县教育局局长范友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守住初心,砥砺前行,才能铸就保康教育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教育局学校课堂
江都市教育局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