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诗文的丰收祈愿

2019-09-25 18:45龙文玲
博览群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丰年敬亭山宣城

龙文玲

说起谢朓的作品,人们常会想到他笔下清新秀丽的山水图景、深沉无奈的仕宦情结、圆美流转的诗歌韵律,但对他诗文中流露的丰收企盼,却鲜有关注。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曾任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世称“谢宣城”“谢吏部”。又因与谢灵运同族,同擅山水诗,故世又称“小谢”。祖父谢述,任吴兴太守,祖母为《后汉书》作者范晔之姊;父亲谢纬,为散骑侍郎。世家大族的出身,使谢朓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并顯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以清丽文风显名于世,《南齐书·谢朓传》称赞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祖谢安、谢玄巩固东晋政权的功业,对谢朓建功立业的理想起到了深深的激励作用,使他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心系国事,关注民生。这突出体现在他渴盼年丰人和的作品中。就这些作品表达的情感内容而言,可分三类:

第一类,为藉田、雩祭典礼创作的诗文,表达渴盼丰年的集体情感。这类作品以《为随王东耕文》《雩祭歌》组诗为代表。

《为随王东耕文》是谢朓任随郡王萧子隆官属期间,为其举行藉田礼所作。在中国古代社会,每逢春耕之前,天子、诸侯往往通过躬耕藉田的活动,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汉文帝诏书中就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汉书·文帝纪》)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谢朓此文,开篇就揭示了统治者躬耕藉田的重要性:“谷躔星景,穑表蜡先;八政奚首?六府兹宣。”(本文所引谢朓作品皆出自谢朓著、曹融南校注集说《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农政为国家八政之首。文中还强调:“弊嗟非国,登颂有年。”认为农耕废则国不成国,五谷丰登,国家才能安定,国运才能长久。

《雩祭歌》组诗,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农业丰收的集体期盼。雩祭为古代大旱求雨之祭,目的在于祈求天地神灵护佑,攘除旱灾,获致丰年。根据《南齐书·礼志》记载: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南齐遭受严重旱灾,负责礼制建设的官员建议举行雩祭。谢朓时任中书郎,奉命为这次祭祀仪式制作了《雩祭歌》组诗八首,包括:《迎神歌》《世祖武皇帝歌》《青帝歌》《赤帝歌》《黄帝歌》《白帝歌》《黑帝歌》《送神歌》。《南齐书·乐志》就此记载:“建武二年,雩祭明堂,谢朓造辞,一依谢庄,唯世祖四言也。”这组歌诗在创作上遥承汉《郊祀歌》十九章,依循了谢庄《宋明堂歌》的写作模式,同时因求雨祈年的鲜明目的而自具特色,突出体现在其完整呈现了求雨祈年、秋来庄稼有成、获得丰收的过程,再现了那个时代国家郊祀祭典的盛大场面。

《雩祭歌》第二首《世祖武皇帝歌》第三章,展现了求雨祈年的热闹场景:“礼充玉帛,乐被匏弦,于铄在咏,陟配于天。自宫徂兆,靡爱牲牷。我将我享,永祚丰年。”这是通过铺陈祭祀场景的玉帛礼周、乐舞繁盛、六牲齐备,来祈求齐武帝萧赜的在天之灵赐予甘霖,护佑丰年。

第六首《白帝歌》第三章,想象了一幅秋来农作物成熟即将收获的图景:“商阴肃杀,万宝咸亦遒。劳哉望岁,场功冀可收。”其中,第一句化用了汉《郊祀歌·西颢》“秋气肃杀”;第二句化用了《庄子·庚桑楚》“正得秋而万宝成”。参以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的解说:“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可知这两句是通过用典,描绘了秋风吹来农作物获得丰收的图景。第三句可与谢朓《为随王东耕文》结尾的“一夫或怠,望岁谁天”两句参读。这里化用了《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周敬王之语:“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杜预注:“闵闵,忧貌。王忧乱,常闵闵冀望安定,如农夫之忧饥,冀望来岁之将熟。”(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 年版)“望岁”,指盼望丰收。第四句的“场功”,指秋收之事。《国语·周语》有“场功未毕”之语,《诗经·豳风·七月》亦有“九月筑场圃”之说。此章通过用典,典雅凝练地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焦灼企盼,其中还蕴含着对农夫艰辛劳作的哀闵之情,显现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哀闵民生的人文情怀。

第八首《送神歌》第五章,叙写了忙碌收获的丰收景象:“俾栖粮,惟万箱。皇情畅,景命昌。”“栖粮”,出自左思《魏都赋》:“余粮栖亩而弗收。”李善注:“《淮南子》曰:‘昔容成之时,置余粮于亩首。蔡雍《胡广碑》曰:‘余粮栖于畎亩。”(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万箱”,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毛《传》解释:“箱,车箱也。”郑玄《毛诗笺》进而解说:“成王见禾谷之税,委积之多,于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由这两处用典,可知此章描绘了南齐的丰收图景:粮食获得大面积丰收,成熟的谷物布满田间地头,需用万辆车箱满载而归。虽属想象,但充满希望。

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农业丰收就意味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昌盛。因此,《雩祭歌》对丰收年景的呼唤,其实也代表了当时朝野上下对国泰民安的集体渴望。

第二类,表达赢得丰年、造福一方的理想。这类作品以《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答张齐兴》为代表。

谢朓于建武二年五月之后至建武三年(496)间出任宣城太守。此前,萧齐皇室经历了血腥的权力争斗,谢朓曾追随的竟陵王萧子良以忧卒,随郡王萧子隆被杀。政坛的险恶,生命的无常,无疑给谢朓内心带来巨大震动。这次出京途中创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到宣城后创作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游敬亭山》“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都抒发了他面对险恶政坛的伤痛、孤独与无奈之情。同时,他也有远离政治中心的解脱:“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宣城的山山水水,暂时消解了谢朓的心灵焦虑,而建功立业的理想,又使他无法忘怀政务。《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的。

《赛敬亭山庙喜雨》自叙谢朓到宣城之后,不惧舟车劳顿,亲赴敬亭山神庙为当地农业丰收祈福的经历。诗歌开篇就说:“夕帐怀椒糈,蠲景洁膋芗。登秋虽未献,望岁伫年祥。”此诗与《雩祭歌》一样,表达了谢朓渴盼丰年、国泰民安的理想。

猜你喜欢
丰年敬亭山宣城
窗外飞絮
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发展方向浅谈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农 忙
宣城以外看宣城
乡夏晨曲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独坐敬亭山》主题质疑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