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机理:要素集聚视角的分析

2019-09-25 01:22李焕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产业

李焕

摘   要: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表明,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是同根同源、耦合互动式发展的。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的耦合互动、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本质在于要素集聚互动。从集聚互动的视角分析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互动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互动集聚的现实形式,探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提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融合机理; 要素集聚

中图分类号: D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9.03.022

Integrated Mechanism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ement Convergences

LI  Huan

[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710068,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ower in the new era.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s the same root, coupled and interactive .T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essenc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lies in the element converg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glomeration interac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 researched on the realistic for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nd explored the deep development path between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the cultural industry; technical innovation; integrated mechanism; element convergences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强有力工具。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是适应新时代互联网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基本力量。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文化业态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文化多样化的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更现代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更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引领与支撑,更有利于文化科技生态建设,形成新的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及其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式。

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内涵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背景下的时代课题。

(一)文化与科技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符号,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另一民族独有的精气神。文化的强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底气,对于文化的认识要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进行认识审视。科技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性动力,文化与科技其二者本是源于同一个现实世界,区别只是人类对于所生存的现实社会认识、改造、变革的视角不同,只是同时用各自系统的不同方式对现实世界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探索、揭示、表达。回望人类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融合共进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显著特征,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

对文化与科技关系的认识,需要建立在三个方面的认识基础之上。首先,世界文化多元化与中国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是国家或民族延续的基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交流合作的宽度和广度越来越大,文化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融合的特征。这种多元化开放融合,不仅是在保持中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同时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自信。其次,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智能化的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式,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创造、传播分发、接受方式以及文化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动方式。数字时代的到来,促使文化科技融合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生产方式和生态基础。最后,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这个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嵌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化与科技虽然可以类属于各自的系统,但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始终处在一种动态调整、相互适应、相互利用的动态互动之中。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与科技的简单互存共生阶段。新石器时代,人们对文化与科技是无意识的,但事实上,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是在无意识中协同发展的。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虽然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明,但对中华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的进程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第二阶段是文化与科技协同演进发展阶段。人类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首先是功利性的,然后才有了审美的情趣。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化和所谓的技术的积累之后,文化开始从劳动实践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精神层面的礼仪等。从此,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有了各自的领域,虽然时有交叉,但整体上是一种并行发展的过程。第三阶段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阶段。随着人类进入近代工业革命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西方科技对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了改造,特别是文艺复兴时代对人们审美标准、生活消费等的改变。科技改变了人们对文化表现形式的认识,也推动了对文化产品的新的追求,并通过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推动文化产品的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力,加强文化的渗透。代表性的有如音乐、电影、现代印刷品等。这一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分离的产业而出现,科技作为文化生产的支撑工具,是文化与科技的初步融合阶段。第四个阶段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阶段。此阶段是以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特征的。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使得科技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文化资源获得创新表达,文化创意产品中包含着科技创新的力量和魅力。文化新形态、新业态多种多样、文化传播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着消费、生产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

(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特征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演进有文化自身前进的轨迹,也有科技创新的历程体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演进,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方面,同根同源、螺旋前进是趋势。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是同根同源的,我们往往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进行划分时,既可以以生产工具为标准,以生产工具的演进来说明社會的进步,比如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时代、纺织业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等等;也可以用文化的表现或者说用文化来表示生产工具的特征。比如,青铜器文化、手工作坊文化、电气文化、信息文化等等。也就是说,科技与文化是同根同源的,或者说是互为要素的。科技的进程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提炼凝聚的过程,文化更是人类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的表现形式。文化与科技协同演进是永恒的趋势。另一方面,耦合互动、融合发展是动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日益表现出来对文化的需求,文化便被独立出来。然而,文化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发明的支撑,甚至对科技创新提供想象空间。我们不仅可以认为文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促进剂。

科技发展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也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技术观基础之上的。而认识世界、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可以说,科技创新对人类认识世界客观发展规律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科技创新不断加深人们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提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延展着人们的知识体系,持续丰富着文化的内涵、催生着文化形态的演进发展。

文化传承影响着科技的应用。文化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特别是崇尚创新的文化,对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促进力量。先进文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历史实践证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发明、创新,科技的传播、应用,影响着人类对客观世界“格致”的认识与看法。缺乏文化的社会文明,科技难以获得创新的生态和应用的土壤。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文艺复兴孕育了近代科技革命,包容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使得美国科技长期雄踞世界前列。 进入新世纪,鼓励创新的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政策关注点,推动着世界的科技竞争。

文化与科技的相互渗透成为主题。文化与科技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甚至在学科设置上,文化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而科技属于自然和工程科学,但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要素离不开科技要素,科技要素也离不开文化要素。缺乏科技要素支撑的文化难以时代表达,文化的创新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思想源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创新涌现的生态。文化与科技已经呈现出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二、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本质:要素集聚互动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层面实现一种耦合互动。要在融合理念上,把科学技术创新当作文化产业创造本身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一)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

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对科技、社会等方面特征及其进化特征等的描述,包括艺术、风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等。文化是社会领域的范畴,一般包括四个大的方面:一是物质文化,也就是文化的物质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是精神文化,也就是文化的精神要素,是一种思想观念、宗教、艺术等的内涵式表现,特别是价值观的演进是时代文化的重要体现;三是符号表征,也就是文化的交流要素,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的语言和表征符号要素,比如音乐、图像、标志、语言字符等;四是文化规则,也就是文化的规范的体系及其建设,比如礼仪文化、道德规范、文化体系等等。

科技系统的要素主要指科学技术的产生、演进及其作用发挥的系统构成。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发现或发明世界物质之间的关联,各种物质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进而组成特定的系统,再由特定系统实现特有的功能。科技既是一种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方法,更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科学技术改造并重塑了人的内部构造—能力系统,科技的演进过程被称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要素投入、相互作用、功能转化、成果输出、新产品出现等的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技术系统包括三个要素系统:一是科学和技术知识形成的内核,也就是科技研究的主体;二是科技系统的各类要素,人才、知识积累、资金投入、研究工具等;三是科技系统的基础,科技系统演进需要使用需求、需要一个有动力环境、制度规则等。

(二)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的集聚互动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集聚互动的过程。这个集聚就是文化、科技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历程中显现出的特征,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结果。

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也需要创新文化滋养,文化既是科技的发展环境,也是科技成果的运用市场。

文化的发展是以世界观、价值观等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为前提的,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索、对世界的改造,是必须依靠科学和技术的。从要素层面来说,科技要素中的核心是人,而人的知识、技能等必然是支撑文化发展的共同内核;没有科技系统的要素投入,文化也就难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谈不上文化自身的演进;缺少规范的科技制度、科技发展环境,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载体自然难以表达,文化的物质化就难以实现,文化的进步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云雾而已。人类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其演化而发展的。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人类历史表明,文化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影响着人类对世界认识和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规则文化都会极大地影响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科学和方法的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就了现代科技革命,美国的创新文化使得美国成为19世纪的世界科技中心。今天,我们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崇尚创新的文化,必然会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要素集聚互动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文化与科技要素互动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创造着文化与科技融合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形成特色文化的产生。比如,造纸术的产生,是中华古代文化与创新探索的互动成果,造纸术的日益成熟、进展,必然促进印刷术从书籍的印刷到字体的多样化艺术化,带来了图片印刷、绢丝印刷等。不同的科技文化融合互动会形成相应特色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发展质量、转型升级、价值重构,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的西安,1374架无人机表演带来一场文化与科技“碰撞”的盛宴。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互动,推动着西安这座古城现代文化产业的特色化、科技化、现代化。这场活动通过“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时空之门”为创作理念,打造弦音对话时空交响,呈现出集科技光影、现代艺术、古城文化于一体的光影盛宴。1374架无人机从西安南门城墙上以及东西延伸区域起飞,汇聚至南门上空编队飞行表演,内容体现了城墙、丝路骆驼等图案。现场灯光、音乐立体配合无人机表演,达到声、光、机交相辉映的效果。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每一个无人机在空中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相互之间能通信,知道彼此的位置,相互间会让路,一台电脑、一个系统控制了1374台无人机。

(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个融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互动关系层面的融合,重要的是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国成为科技强国战略下的融合,需要考虑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等发展背景;二是深度融合发展中的融合也要建立在对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多元文化體系下的中华文化自信,表现文化方向、文化思考、文化创新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发繁荣的战略导向,是一种高新科技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这种深度融合还体现在科技文化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上,不仅用科技支撑文化、也要文化推动科技,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互为结果,更互为动力、互为渊源,推动我国实现文化和科技强国。

1. 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诸多要素的集聚化发展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信息流动,带来溢出效应等。文化产业园区就是建立在集聚理论基础之上的,园区建设的初衷是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激发文化企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要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借助文化产业园区的平台,引导创意、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集聚发展,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拓宽传播宣传渠道,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

2. 鼓励新兴文化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科技文化与文化科技的新载体和新业态层出不穷,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我们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些新兴的文化也在主要是指新兴技术支撑的创意设计、网络动漫、数字电影、网络文化、移动多媒体等等。在此方面,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在文化动漫产业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3. 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理念,传播好中国形象。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不仅是用科技来提升文化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讲好中国新故事,传播中国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而不是其他性质的文化,这是在文化性质方面具有的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文化是比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更先进的文化形态。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开拓新的文化业态,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定文化自信。要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满足人民对文化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弘扬科技文化、科学精神、科学文明,提高全国人民的科技素养、文化素养,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文化与科技以要素互动深度融合的现实形式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从一般性的简单互动,演进到深层次的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之间的互动融合,这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特征。正是这种深层次的要素层面的融合互动,才产生了大量新的文化新业态、科技新表现。新时代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现实转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深度融合的探索日益深入、日益拓宽。

(一)文化与科技要素互动形成文化科技产业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现在文化科技产业或科技文化产业的探索上。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的核心是创新,创意和创新相结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和引领下,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单独的产业,文化科技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科技为文化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创新形式、传播渠道,让文化与科技从一般性的融合发展走向了深度融合之路,让文化有了更多的符号表现,推动文化产业向多方位多视角发展,催生了大批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这是一种由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的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比如,“文化+”产业的出现,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翅膀,文化可以加上各种创新发展的元素,融合新媒体、互联网、高技术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文化科技产业不是文化与科技的简单相加,不是在科技产业中增加文化要素,也不是在文化产业中加入科技内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融合,而是一种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的互动融合,这种要素层面的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有人形象的称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甚至成为各地产业转型发展大力追捧的新的产业形态。

(二)文化与科技要素互动融合的探索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文化科技产业,造就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区域软实力,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我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互动的上海模式。上海市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文化+科技”要素互动模式的大力探索并成功实践基础上,上海成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型区域,如世博会加高博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平台。上海还通过“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将“沉睡”的文化资源激活,并高效分发抵达居民,“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帮助提升文化资源配置能级,打通从“云端”到居民“指尖”的“最后一公里”。 以张江文创园区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创新高,产值过亿企业40余家。经过数年的奋斗和努力,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逐步成为全国知名度和集约程度最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数字出版、文化装备、动漫游戏影视、数字创意技术四大产业集群竞争力日益提升。跨界融合、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

现代科技拓展文化内容的深圳模式。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思路开阔、融合跨越度最大的地区。深圳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典型的科技要素与文化要素之间的融合。以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公司为例,华强是一家大型文化企业,华强领导层中有90%以上的人是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是一群科技人在做文化,经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动漫、演绎、创意、主题公园等。华强以电子科技产业为基础,开发了大型演绎动漫主题公园,形成了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新型产业模式,并对文化、科技产业的新业态起到引领作用。

以全媒文化产业为引领的西安模式。西安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特征,着力打造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成集内容原创、技术研发、数字加工、版权运营、复合出版、终端服务等产业聚集区。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涵盖出版、传媒、影视、动漫、演艺、创意设计等产业门类,将建设陕西华商传媒文化产业园、陕西出版传媒基地、西安动漫游戏创意基地、西安演艺大厦、曲江风投大厦、曲江担保大厦、曲江现代艺术中心,引进百度、优酷、宏梦卡通、阳光天合、乐雅动漫等一批科技文化龙头企业,以构建完整的全媒体产业为方向,实现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汇聚,实现文化企业和产业从空间汇聚到相互融合的全新复合型文化业态。

此外,近几年来,“文化+科技”的模式在全国各地的文化界蓬勃发展。利用“文化+”等形式,使收藏在祖国各地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地下走到地面,从馆里走到荧屏,从观赏者变为参与者,从实物到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借助于科技的翅膀,呈现出史无前例的丰富多彩,科技对文化的推动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数字网络等高科技浪潮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服务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催生了大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大有前途,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态势凸显。

(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从要素层面的互动耦合式融合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与科技的简单相加。从要素互动的视角来看,我国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中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人才为根基的文化科技要素供給问题。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首先是文化人才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坚决避免文化与科技相互不理解的问题产生。如何处理平衡好内容创意人才、科技人才、经纪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的复合集聚,培养文化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急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创意领导人的管理能力。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借鉴和模仿的,其本身不具备核心价值,文化业态无论如何创新,但“内容为王”永远是王道,就是文化的创意,就是创意人才的能力。

二是处理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降低产权维护成本的问题。文化产业产品形态的多样性、甚至无形性、易传播、易复制等特点,使得文化产业产品极易受到侵犯。就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在一定时间内才能显露,受害主体大多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即使发现侵权,然而举证困难,诉讼周期长,维权的成本高,因此如何协调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也是现代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一个良性的内容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则是对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根本保证。

三是鼓励创新的融合驱动力提升问题。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民用轻工业、重工业等一般性的大众产业,对文化产业创新有鼓励、对文化内容又有管制要求是世界各地的通用做法。推动现代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研发驱动、政府驱动和市场驱动等三大驱动力量,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坚持研发主体与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与科技耦合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

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因其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含量的新经济特征”,必然成为未来发展重要增长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大机遇、大方向。

(一)营造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

任何区域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优良的营商环境,可以说产业生态培育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至关重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既需要文化创意方面的发展环境、也需要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均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但是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力度远远不够,在融合的深度方面还需要下功夫。特别是要建立以文化主管部门和科技行政部门之间的政策合力,形成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要注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主体成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主体。要做好文化科技方面的科技资源统筹工作,为新业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文化要素资源与科技要素资源的互动融合、创新融合。

(二)从“供给侧”发力助推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对文化科技产业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人民对文化生活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从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一方面增强文化科技融合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文化+”创造有效供给内容,生产出更多更精的文化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文化产业链上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高文化供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文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要素流动有效性方面做文章,增加文化与科技互动融合的政策效力。

(三)用“工匠精神”提升文化品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历来不缺乏文化产品,可以说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文化产品都琳琅满目。然而,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还是文化产品的供给,都对文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有限的文化空间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低俗供给、“呆滞”供给、低端供给、 “僵尸”供给,重复复制、换汤不换药、内容单调乏味的廉价低劣供给等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够多,文化精品明显偏少。整体上创新的力度偏小,内容重复单调,缺乏差异化發展,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依然粗放。为此,我们必须用“工匠精神”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要突出创意创新、融合发展的这个主题,对文化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让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消费成为一种享受,让生产过程成为艺术家、科学家的享受过程,打造高质量的文化精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品质化、品牌化。

(四)鼓励科技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科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实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就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融合,文化产品走出去,是一个国家硬实力支撑软实力的体现。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且有利于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要注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基因,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统领文化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又要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文化输出动力,向世界呈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文化与科技:一场共赢的联姻[J].杭州科技,2012(6).

[2]訾谦.“文化+”,如何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N].光明日报,2018-04-04.

[3]苏锐.文化产业园区要实打实[N].中国文化报,2018-08-03.

[4]向勇.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1).

[5]鞠忠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11).

[6]赵娜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J].时代报告,2018(12).

[7]侯强,周兰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 2017(7).

[8]张少华,李艳琼.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人文天下,2018(5).

[9]李万.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J].学习时报,2018(8).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