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古镇镇古一小学
笔者围绕岭南版第五册第5单元《欢乐的交通世界》进行分析,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有效对美术课程进行调整、补充、和删减进行课程整合促进学生的课堂作业自评的能力发展。
美术学科性质具有与其他学科明确区别的是它的视觉性,课程学习以理解、感受、创造的活动形式为主,获得语言和感受的关键方法为观察视觉现象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因此,角度决定了获得认知不同的感受。岭南版第五册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欢乐的交通世界》,其中前三课的核心目标与视角体验相关,后二课主题意义相同,不作为本单元的分析作了删减。教师建立在以教学统一节奏下,个性化使用教材,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如《上学的路》一课教学时,笔者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了方位的认识,把教学活动设置成小组探究式,在纸上下“围棋”摆出自己家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具体的“地图”前交代清楚去学校的方向。仍然围绕教材的核心,在《壮观的高架桥》一课,通过视觉形象与数学问题使学生对视角的理解更有针对性和增强了教学的预见性。问题:1.你能否找出其中的不同?并说明理由。(见图1)
借助理性的知识理解感性的现象,思维更清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基础。
图1
美术与语文同属于人文性学科,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视觉形象,不仅能丰富语言,还能增强图像识读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快捷,图像符号特定情况下成为人们快速获取资讯的工具,图像识读素养在语文要义的解读下完整全面、通俗易懂、加强理解、易于产生共鸣。美术作业里涵载学生的文化理解,思想情感、思维实践等,以造型、色彩、空间等要素组织在一起,既有它实践的规律性,也蕴含有学生的个性风格。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难点作为突破口,把具有形象可视性的诗句、名言引入增加对视感的理解,学生图像识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与促进。如《壮观的高架桥》一课中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下感受高架桥的壮观,引用毛泽东主席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引导学生分析“飞架”的现象,突出的解决观察的角度获得的视角感受,从美术专业的语言理解为透视产生的气势,再通过相似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加强视觉与“诗语”创编,激起学生发言的兴趣,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时语言生动,并运用储存的关联知识进行表述美术现象,符合课标“在广阔的文化情景下促进学生多元的文化理解”,在作业问题生成教学资源中识读再进一步用作文去增强理解,用作文的方式去反思美术课堂作业,用造型的语言进行组织画面,从作业的标题到绘画的构思,学生讲得清创作过程,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本,就是根本,元,即指人的元神,固本培元是生命的基础,是精神的根本,这个中医的术语与教育有通融之处,基础教育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持续生长。固本,就是要夯实学科知识习得的基础,培元,立足于教育要解决人的发展的基本问题。课程整合,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从课程领导的角度,以联系的眼光,从整体的角度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以组织,联系、分析各章节各单元各学习领域与年级各科知识点关系,遵循儿童自身发展规律进行课程整合,在探究教材、课程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进行跨学科综合,让学生在整体中、关联中、比较中学习,从而帮学生将知识内在联系的、沟通的、外在立体的整合的知识结构。在通过美术作业自我评价逐渐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生发思维的品质、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促进生命品质的生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