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刘志青,史文丽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临床营养科,北京市100068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作为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其发病及相关死亡人数在不断增加[1]。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2],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脑卒中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且呈上升趋势。作为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3]。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合理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支持,营养支持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关系密切[4-5]。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死亡率和住院时间与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6-7]。国外调查表明[8],发病后3个月时,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国内调查发现[9],康复科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临床其他科室住院患者的发生率。导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吞咽困难、代谢紊乱、神经功能缺损等[10-11],一个重要原因是膳食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营养补充可对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发挥有益作用[12-13]。此外,身体成分的保持和改善与饮食营养支持有重要关系[14-15]。
本研究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了解其营养摄入情况、身体成分分布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
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顺序入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的住院脑卒中康复患者1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例;年龄29~83岁,平均(53.27±12.58)岁;身高 150~185 cm,平均(170.70±6.83)cm;体质量50.5~122.3 kg,平均(74.98±12.69)kg;病程0.8~12.2个月,平均(3.48±2.34)个月;康复时间0.7~8.0个月,平均(2.70±2.38)个月。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16]。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康复期;②年龄≥18岁;③肢体无残缺;④可单独站立3 min以上;⑤经口进食。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②体内佩戴心脏起搏器等电子医疗仪器;③并发胃肠道疾病;④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15)K(07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身体成分测定
应用Inbody37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身体成分测定,包括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矿质量、体脂质量和百分比、去脂体质量、腹部肥胖程度、骨骼肌质量、肢体肌肉分布等。
1.2.2 膳食调查
采用膳食史法,问卷由本课题组人员设计完成,经预调查后修正。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和脑卒中发病以来的具体膳食情况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营养技术人员根据调查对象及家属的讲述填写问卷,当场核对收回。调查问卷有效率100%。
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营养技术人员实施;膳食调查前由调查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注意事项,问卷现场填写,双人核对及修正;录入数据后,以10%比例抽查复核问卷,录入正确率达99.5%以上。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描述性分析、t检验;以身体成分为因变量,营养素摄入量和康复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1.1 与目标量比较
骨骼肌质量实际量小于目标量(P<0.05);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腹部肥胖程度实际量均大于目标含量(P<0.05)。见表1。
2.1.2 患侧与健侧肌肉量比较
患侧上肢骨骼肌百分比小于健侧(P<0.05)。见表2。
表1 脑卒中康复患者身体成分状况分析(n=100)
患者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钾、钙、镁、硒、锌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量(P<0.05);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烟酸、铁、磷、铜的实际摄入量高于推荐量(P<0.05)。见表3。
患者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影响体质量、骨矿质量、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质量、健侧上肢肌肉质量、双侧下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和腹部肥胖程度;脂肪实际摄入量影响患者体质量,胆固醇实际摄入量影响体脂百分比;康复时间影响患侧上肢肌肉量和健侧下肢肌肉量。见表4。
表2 脑卒中康复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骨骼肌量比较(n=100)
表3 脑卒中康复患者能量及营养素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比较(n=100)
表4 脑卒中康复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营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存在超重、腹型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发现[17],BMI是阻碍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恢复的因素。但BMI只能反映体质量和身高比率,不能区分体脂肪和瘦体质量含量,提示在康复过程中,应结合多项身体成分指标,合理进行营养干预和康复训练。
脑卒中会造成患者身体成分变化。Jorgensen等[18]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出现患侧肢体废用性萎缩,可观察到骨量丢失和骨骼肌松软。肌肉萎缩会减弱肌肉力量、运动能力,对日常活动、功能康复和代谢有很大影响[19-20]。本组患者骨骼肌量低于目标量证实了这一结果。健侧和患侧骨骼肌量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患者进行了一定时间康复训练,以及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充足,共同促进肢体肌肉恢复有关。对患肢进行专项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可有效保持康复患者肢体肌肉分布的均衡性[21];而优质蛋白质在骨骼肌量的保持和促进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22]。以往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双侧肢体体成分的丢失同步,而本研究显示,患者健侧和患侧骨骼肌量虽无差异,但上肢骨骼肌百分比患侧较低,提示康复期患者上肢体成分恢复并不同步。详细了解脑卒中康复患者身体各部位的组织成分分布,对于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评价康复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患者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钾、钙、镁、硒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量。虽然适度的低能量对超重患者降低体质量有利,但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低于推荐量会对康复训练产生不利影响。患者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烟酸、铁、铜摄入量高于推荐量,这些营养素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说明患者饮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较高;此种饮食虽然对补充优质蛋白质、铁等营养素有利,但也增加了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不合理饮食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3]。
膳食中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对多项身体成分指标发生影响。既往研究也表明[24-25],增加蛋白质摄入与脑卒中后的病情改善有关。蛋白质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22],而骨骼肌量变化对于维持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量起重要作用[26];两者同时又是去脂体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保持去脂体质量,增强骨矿质量和肌肉量,应注意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
腹型肥胖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7]。本研究发现,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腹部肥胖程度负相关,提示保证脑卒中康复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蓄积是造成体质量增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膳食脂肪与患者体质量正相关,而患者平均体质量高于目标量,膳食脂肪实际摄入量高于推荐量,因此需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以控制体质量。
患者康复时间与患侧上肢肌肉量、健侧下肢肌肉量正相关。康复训练是增加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肌肉量和肌力的重要措施,而患侧肌力的强化训练与平衡功能训练既能防止患肢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18],也可以使健侧肌肉量在平衡训练过程中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在对住院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成分分布特点,合理供应能量,适当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量,注意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钙、钾、镁、硒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以满足康复期患者的营养需求。